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內容探索

時間:2022-08-06 03:16:49

導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內容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內容探索

摘要:(1)目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的體育鍛煉意識隨之不斷提高,在該理念指引下,終身體育理念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2)方法: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終身體育理念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研究;(3)結果:從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入手,分析了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希望能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終身鍛煉的思想意識,從而全面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4)結論:各高校必須重視終身體育,及時解決以往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大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其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為其今后更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終身體育;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人們對身體健康的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在此基礎上,終身體育概念應運而生,人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終身體育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體育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終身體育的理念已得到高校體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可。終身體育理念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終身體育鍛煉,對學生來說,終身體育鍛煉更多體現在沒有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下,科學、主動、合理地安排項目和時間,自主開展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終身體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也不再是對傳統體育技能的掌握,而是一種使學生自覺參與體育學習,積極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多種體育活動的體育文化。

1、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1.1、缺乏終身體育意識

目前,在各大高校,許多教師和大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還不完全正確,對終身體育觀念的相關知識還不是了解,關于終身體育對高校體育的重要性認識不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沒有積極開展對終身體育宣傳講座,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圍繞學生的體育鍛煉展開,不關心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愛好和體育興趣的培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阻礙了終身體育的發展。

1.2、體育教學模式傳統

目前,許多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比較傳統,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體育教學的目標局限于對體育技能的熟悉程度,而對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個人需求關注較少,另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教師示范、重復練習、機械記憶等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強迫學生在技能練習上設定個人學習目標,導致很多學生對體育學習缺乏興趣,甚至感到厭煩,體育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觀念缺失,不利于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這也容易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義和目的,只把體育鍛煉當作應付考試的苦差,很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1.3、教學思想觀念落后

體育課程作為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縱觀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實施情況,其教學理念還相對滯后,沒有切實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無論是高校體育教師還是學生主體都對體育課程缺乏應有的重視,教師在體育課程上投入的精力不夠,學校對教學環境的優化有待改進,致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現有的體育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和提高,而不重視體育對人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在高校實際體育教學中很難取得有效的教學效果。

1.4、教學目標存在偏差

在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是以運動技能為基礎,教給學生運動項目的技能,而教學目標也是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在考試評價中,注重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行評價。而體育技能是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部分,掌握運動技能可以提高體育鍛煉的質量,對增強體質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學生先天體質和體育鍛煉水平的差異,并不是每個學生的運動技能都能得到很大提高,在一味追求學生運動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也是以讓學生練習相關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能為基礎,其中大部分是教師示范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方法,在這種體育教學體系中,由于體育教學目標的偏差,學生即使掌握了良好的運動技能,也沒有培養起體育興趣和體育意識,對體育沒有興趣,不能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

1.5、體育設施有待完善,評價方法有待改進

雖然目前高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各種教學設施設備也在不斷完善,但由于一些學校不重視體育,體育設施的改善相對滯后于整體硬件條件的改善,導致人均體育設施達不到標準和要求,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需要。此外,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方法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注重對運動技能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平時學習狀況、學習過程和進步幅度的綜合評價,這種“一刀切”的評價方式與“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背道而馳,不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2、基于終身體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2.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被視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個人的教學習慣,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同時,大多數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太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體育知識,嚴重忽視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逐漸失去體育的學習興趣,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適應時展需要,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2、利用內外部資源豐富運動項目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要以科學的終身體育觀為指導,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多項目教學。(1)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體育資源,創造良好的體育環境,通過組織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校體育相關的競賽活動,不斷改善學生的體育習慣,鼓勵學生將所學體育知識應用于實踐。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安排一些課外體育項目,引導學生提交相關課外作業;(2)教師也可以依托校外豐富的資源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如,組織學生徒步登山、攀巖、越野、滑雪、滑輪等。

2.3、優化現有師資隊伍

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需要進一步優化現有體育師資隊伍。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認識,認真了解當前體育教學環境和體育相關內容的變化,最前沿的體育項目的進展對終身體育理念形成的影響等,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教師應積極樹立良好的態度,加強與學生及時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科學引導學生以好老師、好朋友的方式體育項目的學習,注重學生長期的體育鍛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發現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不足和錯誤,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善和提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斷的增強體質,此外,高校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拓展教學視野,及時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教學理念,更新體育知識,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和學生培養提供積極的專業性指導。

2.4、有針對性的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性

高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若想創新體育教學改革,則需重新設定體育教學目標,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拓展原有的體育健康、體育衛生、體育基礎知識等,幫助學生將體育理論知識與體育項目的實踐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使其能在課后或走出校園后更好地鍛煉身體,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在講授健美操相關內容時,可以將與健美操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視頻和精彩比賽視頻鏈接上傳到校園網,并與學生進行分享,學生可以在課前或課后自行下載觀看,跟隨微課視頻中的內容,自主模擬學習和實踐;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健美操比賽活動,要求學生完成動作編排設計、排練等任務,在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處理事務的能力,最終為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2.5、優化高校體育教學內容

為了深入貫徹終身體育理念,高校體育教師需要調整和創新體育教學內容,使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有趣,盡可能滿足更多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進而培養學生在校期間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進行選擇和學習,從而保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使高校體育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2.6、注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為了在高校體育改革創新中取得更好的成效,更好地貫徹終身體育理念,高校體育主管部門和體育教師需要重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體育鍛煉氛圍的營造,組織更多有趣的體育活動。利用校園廣播、校報等進行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方面的宣傳,多設置體育相關的宣傳標語、橫幅等,充分發揮校園宣傳部、新聞部、文化體育部的作用,提高體育競賽活動的影響力,在豐富大學生課外生活的同時,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在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中感受體育的魅力,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有助于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3、結論:

終身體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是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而終身體育理念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并且能夠自覺參與體育鍛煉,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因此,各高校必須重視終身體育,及時解決以往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大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大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其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為其今后更好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瑛.終身體育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J].陜西教育(高教),2019(10).

[2]曹瑾.終身體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4).

[3]劉超.以終身體育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探索[J].青少年體育,2019.

[4]唐重陽.試論基于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9,36(3).

[5]黃偉平.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探究[J].運動,2017.

[6]姚琛.終身體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問題探究[J].體育世界(學術),2018.

[7]馬曉媛.終身體育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7).

[8]余亮.基于終身體育分析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途徑[J].當代教研論壇,2017.

[9]周鵬,終身體育思想視角下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01).

[10]劉憶湘,張先義.以終身健康為目標的大學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作者:崔振飛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