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教學現狀研究
時間:2022-11-09 08:41:51
導語:高校網絡教學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是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也明確提出了要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網絡教學是高校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體現和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于教學與輔助教學。網絡教學在高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課程改革、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1]。國內外已經研發了許多網絡教學平臺軟件,高校通過購買網絡教學平臺,鼓勵教師開設網絡課程,建設網絡教學資源。本研究依托滁州學院網絡教學平臺,以滁州學院2014、2015級學生為對象,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深入分析網絡教學的現狀,并就目前高校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為更多高校開展網絡教學提供研究數據,以期能夠改善高校網絡教學現狀。
1網絡教學含義及特點
1.1網絡教學含義。網絡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利用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技術對學生實行信息化教育,改變了傳統的以黑板、粉筆、口語傳授的教學方式,它“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來開展教學,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了互換,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加工、分析、創新、利用、交流的能力。1.2網絡教學特點。傳統教學模式是以課堂及課本為中心,以教師授課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且學習主動性沒有得到調動,這與當代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計劃相背離。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網絡教學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1)靈活性特點。網絡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網絡為重要載體,信息傳遞可在任何時間、任意地點進行,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學習時間、內容等自由選取,主動學習和探索。(2)豐富性特點。通過網絡可以獲取到各式各樣的資源,信息呈現方式也極為豐富,突破以往拘泥于書本知識的常規局面,有助于學生自由選取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3)交互性特點。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與學生可以實現在線交流,開展實時或非實時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了解學生視頻觀看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答疑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給教師留言、提交作業、討論等[2]。
2高校網絡教學現狀
網絡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MOOC、微課和翻轉課堂已成為當下教學改革的流行詞,各高校的網絡教學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大有取代傳統教學之勢[3],那么網絡教學效果究竟如何呢?本人以不記名形式做了一次問卷調研,在滁州學院選取了開設網絡課程的14個教學院部的2014、2015級學生,共收回問卷336份,其中2014級學生251人,2015級學生85人。通過對問卷結果分析發現,部分學生認為網絡教學使本人學習過程得到了拓寬與優化,讓學習過程更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參與度,但調查也發現高校網絡教學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2.1網絡教學內容設計吸引力不夠,教學效果堪憂。目前網絡教學主要通過教學視頻實現,不同課程視頻時長不一,教學內容陳舊、枯燥,視頻清晰度較差,有些甚至是簡單的課堂教學情形的錄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是從課堂上聽講換成了在網絡上看老師的教學視頻,僅僅是換了時間地點,并無實質性改變。這就造成了目前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頻率較低,多數學生是被迫使用網絡教學平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網絡教學發展的中心仍然在于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知識和內容的展示,以及教學資源的共享,并沒有突破傳統的教育理論、教學思維的限制,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沒有本質的突破[4],目前高校的網絡教學僅僅是提供了便捷的電子學習資源,沒有對傳統的教學構成挑戰,也沒有提供一種有意義的、基于討論的交互式教育,無法取代傳統課堂教學。2.2網絡教學對受學者要求更高。近年來,網絡教學快速發展,甚至有專家預言,網絡教學將取代傳統教學,但調研發現,高校學生對網絡教學的認可程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網絡教學隨意性大,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網絡教學,導致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嚴重,這也說明了網絡教學對受學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要求比傳統教學更高。學校開設的爾雅通識課是純網絡教學,幾年下來,教學效果并不明顯,主要因為絕大多數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夠。另一方面,受學者一直接受的都是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更愿意通過傳統課堂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對網絡教學方式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5]。2.3網絡教學在普通高校的傳統教學體系中仍處于邊緣狀態,其作用和價值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教育部啟動了一系列措施來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尤其在網絡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等方面,但目前網絡教學仍沒有得到有效應用。一方面高校教師對網絡教學的認可度、對網絡教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學校對教師的相關培訓和支持激勵政策是否落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高校網絡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和大面積推廣[6]。另一方面,網絡教學的機械性導致無法兼顧學生認知上的個體差異,無法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在網絡學習的同時,還會面對大量的干擾信息,注意力很難集中,在面對困難時容易放棄,缺少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也容易缺失學習的興趣。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3提高高校網絡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網絡教學雖然以高調的姿態出現在高校,但是它絕不會取代傳統教學[7]。如何提高網絡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對滁州學院網絡教學現狀的分析,研究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3.1學校加以正面引導,完成教師角色的轉變。網絡教學使教師的角色在逐步發生變化,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講授者變為信息組織者、編制者,學校要引導教師轉變觀念,由教變導,幫助學生制定適合個體需要和實際的學習目標,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工具,查找教學素材,調用可行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優化網絡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新的知識點,不斷完善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把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提高教師對網絡教學內容設計的重視程度,由教與學并重的設計代替以往教為主的設計,由面向教學過程的設計代替以往面向教學結果的設計,由關注學習環境的設計代替以往關注教學資源的設計等。3.2優化網絡教學資源,強化師生互動。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學資源建設上,不斷優化已有的教學資源庫,對不合適的或過時的內容及時更新,構建網絡課程體系,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庫內容,如完善隨堂測驗、單元測試、課后習題、課程視頻、作業等教學資源,加強對討論模塊等信息的關注,及時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及學習的積極性。3.3教師要對網絡教學過程進行監督,保障實施效果。讓資源得到充分應用是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主要目的。要避免出現重建設、輕使用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督導作用,否則很難保障網絡教學的效果[8]。對于自覺性較強的學生來說,能夠按照要求自主完成網絡教學任務,但是對于自覺性較差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教師介入,很容易出現應付了事的現象,對于所要求觀看的課程視頻,可能會是一邊放視頻,一邊打游戲或干其他無關的事情,對布置的習題可能會抄襲同學的了事。教師要建立獎懲制度,通過視頻觀看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討論等多個環節來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結果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納入課程考核中。通過查看全班整體學習情況來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網絡教學的相關內容,定期向學生通報督導結果,促使學生能認真對待網絡教學。
4結束語
在當今信息時代下,網絡教學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單一化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創設有利的教學情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9]。同時,它能夠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渠道,通過網絡作業批改以及網絡平臺上答疑和學習督導,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更高階段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開展更加有效地網絡教學,對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不斷進行網絡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將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更好地融合,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作用。
作者:劉莉 單位:滁州學院教務處
[參考文獻]
[1]朱小康,伍葉,章志紅,陳昆.網絡教學融合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分析研究-以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學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4),399-401.
[2]朱賢友.高師院校公共課實施網絡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2016,134-135.
[3]周密,王俊峰,胡南,鄭光平.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16):183-184.
[4]沈軍,顧冠群.面向網絡教學的互動式體系模型[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10.
[5]蔡建東,段春雨.普通高校網絡教學阻礙因素分析與解決策略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5),45-51.
[6]沈軍.個性化網絡教學模型及實現策略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80-284.
[7]毛艷姣,夏娟.關于高校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問題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245-246.
[8]胡勇.網絡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實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15(2),92-96.
[9]張瑜.高校網絡教學形成性評估效用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院報,2016,140-142.
- 上一篇: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融合研究
-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