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研究

時間:2022-03-12 10:53:59

導語:研究生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網絡思政工作創新研究

【摘要】面對不斷發展的網絡技術,本文提出新形勢下,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目標導向,提高需求對接的網絡生活化轉向,增強實踐向度下的網絡參與回歸。

【關鍵詞】高校;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理論最早是由羅伯特•豪斯提出的一種哲學理論,在面對新媒體新形勢下,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目標導向,目標導向選擇一定要具備科學、合理理論支撐。高校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創新發展,就要立足當下新媒體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立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受眾日益多元化需求,從而提出高校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目標導向。

一、加強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網絡受眾培育

在傳統的第一課堂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師為主體,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方法,研究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地培育效果,學生沒有對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入研究的興趣,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往往停留在表面現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強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方面上,可以彌補傳統第一課堂教學的不足。網絡是集聲音、色彩、圖像于一體,運用一些非線性鏈接、跳轉等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從第一課堂的書本教學擴大到更為廣泛的領域,通過更直觀的方式直面研究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對培育高校網絡受眾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的有效途徑。1.把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在與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上發表講話時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網絡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研究生的思想、行為以及價值觀念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研究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實效性的重要路徑,對研究生以及整個民族的未來都是極為重要的。要充分發揮網絡輿情的價值引導作用,把握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生生的樹立正確價值取向。新的網絡環境中虛擬空間充斥著不同的利益訴求,互相之間交叉滲透同時又不斷競爭,在這種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更需要高校牢牢把握住與研究生密切相關的網絡輿情事件,掌握網絡輿論的走向,對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打造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影響研究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建設優秀網絡文化產品,能夠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為研究生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幫助研究生深入了解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研究生的主流價值觀念。網絡文化產品是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能否創作出優秀的網絡產品,則關系到網絡文化建設的成敗。打造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創作網絡名篇佳作;二是創作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微”作品;三是創作可示范可推廣的網絡工作案例。3.加強主題網站建設,培養研究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網站是我們黨輿論宣傳的重要平臺,是進行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前沿陣地。”當前形勢下,各高校紛紛建立起“紅色網站”,擬通過紅色網站建設,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敬業奉獻、團結友善的精神,但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研究生只有一部分能夠關注或者瀏覽這類主題網站,網站的使用率偏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還是網站建設不夠有吸引力,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宣傳效果不佳。高校尤其要注重實用廣研究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調整文字的語言風格,以相對幽默、活潑的形式展現核心價值觀深刻的理論內涵,增強主題網站吸引力,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對立統一,讓學生深入淺出的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提高需求對接的網絡生活化轉向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的時間相對較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著與網絡思政的受眾群體的現實生活相脫離的問題,并不能針對學生的成長生活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生現實生活相脫節的現象,更要求未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向生活化方向轉變。從提高需求對接的網絡生活化轉向的內容來看,具體目標體現在以下三點。1.研究生的主體價值追求要求實現網絡生活化轉向。研究生的人生目標、人生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觀念,這也是研究生最迫切的需求,可以說學生開展的大部分行為活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同的網絡思政教育受眾者個人有著不同成長軌跡,受教育期待不盡相同,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更要了解研究生實際需要和理想目標。網絡媒體新技術為這項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它能夠最大限度整合研究生需要的信息,達到視野融合,最終調節研究生自我需要,不斷把社會需要內化為其自身需要,使研究生需要層次不斷提高。2.學生的情感需求要求網絡向生活化方向轉變。當代研究生由于自身的成長環境,獨生子女數量的增多,往往缺少情感傾訴的對象,加之互聯網的隱蔽性使得研究生常常將互聯網作為傾訴情感訴求的主要渠道。而情感不僅體現了研究生的情緒狀況,更是研究生一段時期內思想政治教育情況的直觀表現形式之一。情感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網絡作為反映研究生情感需求的主要陣地,面對越來越多的研究生有不同方面的情感訴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進行這種情感教育,盡可能的滿足他們的情感訴求,有利于使學生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思想情緒狀態,有助于減少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引導學生更愿意利用新媒體技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研究生接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效應。這種情感教育,使得受教育者將外在的知識和信仰上升為內在意志,最終形成堅定的信心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化方向轉移的目標。3.學生需求的空白度要求實現網絡空間的生活化轉變。研究生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他們閱歷的增加以及知識的積累,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需求是處于變化過程中的,學生的需求存在未定性和空白度。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留有一定程度的變化空間,即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方式、方向、內容和載體要多元化,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變化進行自主選擇的空間,從而增加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易于被接受的可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計應堅持固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盡可能的涵蓋更多的研究生訴求,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內容,發揮新形勢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給研究生留下闡釋意義和反饋空間,讓研究生能最大限度的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知識儲備,參與信息再創造,從而生成體現自己意識的“第二文本”。

三、增強實踐向度下的網絡參與回歸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發揮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研究生自覺參與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來。對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它的實踐向度包括網絡平臺的建設、網絡載體的建設,以及隊伍的建設等等。要提高研究生網絡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具體網絡實踐工作過程中應加強對研究生網絡參與平臺的建設,創新高校虛擬社區聯盟的載體建設,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水平建設,為研究生網絡參與提供良好網絡環境。1.創建研究生網絡群體參與平臺,激勵受眾群體的回歸。網絡參與平臺是研究生回歸網絡參與的基礎。只有不斷創新研究生網絡參與平臺建設的模式,運用前沿的新媒體技術手段,加強對網絡參與平臺數據的實時監控、整理和分析,才能及時的解決問題,增強網絡參與平臺對學生群體的吸引力,促使研究生網絡參與的回歸。2.創新高校校園虛擬社區載體建設,引導學生的自主互動。網絡虛擬社區是研究生網絡參與的重要載體,因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針對研究生網絡參與的載體進行教育和引導方式方法探討,以便解決研究生網絡參與過程中相關問題。要做到整合資源就應該改變目前各高校校園虛擬社區各自為營、各家獨立的狀態,通過整合實現相互之間資源共享,以達到共同發展。3.提高網絡思政隊伍建設水平,鼓勵研究生的主動參與。由于多樣化的網絡社會場域的存在,導致了研究生進行多重化的網絡參與回歸行為,這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傳統意義上的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權威性的教育指導方式并不適用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要求建立多樣化的網絡互動關系。因此,建設一支熟悉網絡技術、具有網絡時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綜合工作能力的高校網絡輔導員隊伍,構建網絡互動關系的多元化模式,才能進一步吸引研究生興趣,鼓勵研究生主動選擇參與回歸的方式,更好的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作者:王陶冶 湯志松 李曉 高曉旭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