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外語教學模式優化研究

時間:2022-07-26 10:31:35

導語:高職外語教學模式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外語教學模式優化研究

1“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和高職外語教學模式

優化的背景“互聯網+”這一概念在2012年被提出來,從此世界經濟正在慢慢地邁入“互聯網+”的時代。總理于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一次的談及“互聯網+”,與此同時制訂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指示表,和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擔負著為我國發展和壯大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當然不能忽視“互聯網+”這一概念的提出。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會怎樣把職業教育和“互聯網+”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兩者的有機結合并不是簡單的相互累加,是一種新的模式的創新。它的運用不單單拘泥于教學之中運用互聯網這一工具,同時它是從思想到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都要具備創新意識,不僅教學方法要創新,學習的理念也要創新。現今社會是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熟練掌握外語這一技能的高端人才被許多企業所需要,并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職場外語應用能力。互聯網原住民是我們用來稱呼我們所教育的對象。這些人具有較為明顯的特性,可歸納為“三個期待”:一是對知識碎片化學習的期待。二是對知識獲取快捷性的期待。三是對知識簡約性與實用性的期待。現在外語的教學方式把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使用復雜的手法教給學生,這樣做取得的效果甚微。尤其是在“互聯網+教育”與“互聯網+行業”的時代條件下為了使現今外語學習與行業的需求得到滿足,高職行業外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儼然是大勢所趨。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國際化速度的加快,在我們現今的生活和學習中外語正起著不可忽視的巨大的作用,很多工作都需要對外語的使用和了解,掌握并學好外語是我們國民的艱巨任務。可是,現今的高職外語教學過程中存在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個是由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時間不長,比較靠近社會大眾,也很快面臨踏入社會從事事業這一迫切需求,因此對待外語的學習就比較急切。二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和老師普遍素質水平不是很高,傳授外語的能力和學習與接受程度不一。這兩大問題嚴重阻礙了高職外語教育在我國的開展和實施,教育水準持續不高,根本無法達到邁向社會走向工作的這一要求。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互聯網+”的背景前提下,對高職外語教學模式進行優化,進而使得學生的就業能力得以提升尤為重要。

2高職外語教學的現狀與努力方向

2.1高職外語教學的現狀

(1)高職外語教育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度加大。因為高職教育的招生范圍比較廣泛,招收的學員文化等方面的程度以及素質也不一,就這使得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難度也進一步增大。(2)高職外語教學的教師素質程度也比較低。對于高職教育來說,任務艱巨任重道遠。可是和我國其他高校的師資水平比較而言又明顯存在較大的差異。進而造成了高職外語教學水平提高比較難這一局面。(3)教學設施不完善,方法單一化嚴重。因為高職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很多的設施使用率也相對較低,也按照以往的模式通過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模式進行,顯然課堂的效率不是很高。這就使得我國高職教育面臨的形勢很是嚴重,異常危險。因此,變革高職外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2.2高職外語教學的努力方向

針對現如今高職外語教學中存在和出現的問題,就要求大家制定與其相對應的方案來解決問題。首先,應把外語相關的基礎知識提高和強化,打好基礎和地基。根據不同的學生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了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其次,應把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強化,使得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得以提升。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指路明燈,指引著學生邁向更好的生活,老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程度的好壞,所以,要想搞好高職教育,首先就應該建設出高素質高盟可以與核電相關企業聯系,企業可以在高校展覽會這個平臺上更好地宣傳它們的先進項目和企業文化。聯盟可與核電企業建立固定合作關系,每年舉辦核電方面的競賽,可極大調動聯盟內高校的科研、學習等的積極性。(3)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將核電相關知識加入自然科學類課程中,讓學生們從小接觸了解核電,并且開設核電相關第二課堂,以課間活動、校外實踐等更有趣的方式增加學生們對核電的好奇心和信任度。將核電的科普與宣傳從小抓起,最終從根本上解決民眾對核電認知偏差和不信任的問題。(4)各高校應與各已建成或規劃中的核電站建立對接,安排核專業學生通過實習等形式盡早接觸核電行業,切身體會,了解核電的各項優勢;同時可安排對核電感興趣的其他專業學生以參觀實踐的形式增加對核電行業的了解。(5)現階段,自媒體已經進入民眾們的生產與生活中,手機、網絡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幾乎每一所大學的每個專業都有其獨有的微信、微博平臺,這些平臺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擁有較為龐大的關注人群。并且,在大眾看來,高校更具有專業性、權威性,借助這樣的媒體平臺,可以更好地宣傳相關的核電常識,開展一系列更富趣味性的科普活動,讓枯燥的專業知識更加生動,形式也更為多樣。(6)校企合作,開展以核知識為基礎的各項競賽,以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紐帶將核專業和其他專業知識相結合,激發在校大學生對核與關聯學科學習探索的興趣,傳播核科學,弘揚核文化,帶動社會公眾理性、客觀地認識核、了解核,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核安全觀。以“核+X”創意大賽為例,它是由中核集團與各高校聯合舉辦的核宣傳競賽,要求核專業同學與其他專業同學相互合作,展現核科技發展在能源、環境、生態、經濟等相關領域中的影響與應用,并鍛煉學生動手動腦創新宣傳模式、運用相關軟件制作宣傳短片的能力,進而增強同學們對于核知識的好奇心,為我國核科普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3結論

在核電發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核電專業,也有越來越多的學子投入到核電事業中去。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平臺,同樣擔負著傳播核電知識、弘揚核電文化的偉大使命。學校應該通過寓教于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方式,更好更高效地進行核電人才的培養,讓學子們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擁有一份作為核電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核電的建設、宣傳及普及事業中去。

作者:劉媚 單位: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滕芳.核電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度與公眾接受度關系的實證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5.

[2]高端喜.如何化解核電“鄰避效應”[J].中國核工業,2014(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