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對醫護英語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2-06-12 11:04:47

導語:外語教學對醫護英語教學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教學對醫護英語教學的啟示

摘要:通過對照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5C標準),結合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探討這一標準對完善高職護理英語課程建設和一體化課程設計的指導意義。為提高學生的醫護背景下的英語交際能力、跨文化素養、人文關懷精神,提出了符合高職護理英語教學特點的新“5C”課程標準,即語言交流(Communication)、跨文化溝通(Cross-culture)、基于內容(Content-based)、比較能力(Comparison)和同情關愛(Compassion)。

關鍵詞:美國5C外語教學目標;醫護英語;學生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展了一場外語教學改革,《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inthe21stCentury)便是最為重要的文獻之一。它歸納了五個外語學習目標(簡稱5C)為:語言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溝通(culture),相關知識(connection),比較能力(comparison),社團活動(community)(梁中賢,2002)。而在我國醫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長期沿用傳統英語課程設置模式,語法加翻譯,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明確(吳敬慈,2007),英語教學與醫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脫節,多采用以考試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更缺乏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通過分析、研究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不僅對進一步提高我國的醫學高職院校英語教育水平有所幫助,還可以為我國醫學高職院校的醫護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提供必要的參考。

二、美國5C外語教學目標對醫護英語教學的啟示

1.《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以交際溝通(communication)作為外語學習的最高目標,指出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和社會知識,學生除了學習語法和詞匯外,更需要知道“如何、何時、為何、對誰、說什么”(how,when,andwhytosaywhattowhom),但是在醫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卻往往更加關注語言的形式,對學生實際交際能力重視不夠。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語言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應明確學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語言功能的要求,以護理工作中的交際任務和醫護情景來安排和組織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如“問候并安撫病人”、“詢問患者個人信息”、“描述患者的生命特征(如血壓、脈搏、呼吸等)”、“描述常見疾病的癥狀”、“向患者解釋醫療術語”等。2.“5C”標準強調語言教學要突出文化因素,通過外語學習培養學生能夠理解不同的文化,通過文化對比提高學生的文化相融能力。美國著名的護理理論學家萊寧格(MadeleineLeininger)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了跨文化護理理論,根據服務對象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文化背景,向服務對象提供與其文化一致的多層次、多體系、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有效護理,使其能處于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利于疾病康復(孫毅,2007)。結合醫學高職院校醫護英語課程的實際,提出英語與護理文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同時,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明確有關文化方面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重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楊嫻,2012)。3.“5C”標準中的“相關知識”(connections)一項提倡在外語教學中聯系其他學科,提倡在外語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能夠運用外語來表達其他學科所學的知識。因此,醫學高職院校醫護英語課程的設置要有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理念,把英語學習與醫學生的未來職業特色聯系在一起,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蔡基剛,2004)。所以醫學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是基于內容的(Content-based),與醫學生的專業知識有相關性,適當地為語言的學習增加專業知識的負荷。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還能提高其在未來職場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4.研究表明,二語學習者常常會無意地按照母語語言文化模式使用第二語言,結果是產生了語用失誤(姜占好,2004)。因此,“5C”標準中對“比較能力”(comparison)的強調是非常必要的。中國學生在使用英語時,“漢語式”英語表達時常出現,而兩種語言中的語言形式、語義、句法相同或相似的語言項目的語用功能卻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對某種語言形式盡可能地與漢語進行對比,這種對比可以在語音、詞匯、語篇上展開(洪剛,2002)。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醫療類的美劇,其中含有醫患之間、醫務人員之間的各式各樣的言語行為,如請求、邀請、拒絕、命令、道歉等,利用這些生動直觀的材料進行比較,找出差異,以避免社交語用失誤。5.“5C”標準中的“社團活動”(communities)提出學生要能用外語參與國內外的多文化社區活動,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他們學習語言的自主性。在以漢語占主導地位的學習環境中,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多種形式的英語社團活動尤為重要。目前,醫學高職院校醫護英語課時面臨不斷削減,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充分運用社團、社區、互聯網等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給課堂教育以有效地補充。

三、關于醫學高職院校的醫護英語課程標準的建議

受美國的“5C”標準的啟發,針對醫學高職院校醫護英語教學的現狀和特點,我們提出了符合我國高職院校醫護人才培養特點的“5C”標準,即語言交流(Communication)、跨文化溝通(Cross-culture)、基于內容(Content-based)、比較能力(Comparison)、同情關愛(Compassion),并將其融入醫學高職院校的醫護英語課程標準的各個方面中去。在學習完本課程后,學生應該能夠做到以下幾點。1.知識目標:認知2500—3400個英語單詞(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1600個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2000個左右的單詞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學生還應結合專業英語的學習,認知400個護理專業英語詞匯。2.技能目標:(1)聽:能聽懂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的英語對話和不太復雜的陳述,理解基本正確。(2)說:能用英語在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交流。(3)讀:能閱讀中等難度的科普性衛生保健文章和簡短實用文字材料,如信函、藥品說明書等,并理解正確。(4)寫:能填寫和模擬套寫簡短的英語臨床應用文,如填寫表格、病歷、處方、電子郵件等。(5)譯:能借助詞典將中等偏下難度的一般臨床實用題材的文字材料譯成漢語,并理解正確,譯文達意。3.素質目標:(1)具備使用英語進行初步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在日常和涉外業務交流時,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具有自信心,克服產生的焦慮情感。(2)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具備初步的跨文化護理的知識和人文素養。

四、結論

總之,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考慮到了外語學習的各個方面,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以及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還從建構主義的角度提出了學習外語的策略。學習和借鑒“5C”標準對于實現醫學高職院校醫護英語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預見這種一體化設計不僅會使醫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交流技能,還能使其具備跨文化護理的知識,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向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診療服務。

參考文獻:

[1]梁中賢.美國外語教育的改革[J].外語界,2002,(2):62-64.

[2]趙奇志.高職英語教學應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2):71-73.

[3]孫毅,彭東風,劉耀輝.跨文化護理理論及其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2668-2669.

[4]楊嫻.高職高專護理人才雙文化能力培養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2,(4):3-4.

作者:吳雷達 封 娜 姚 娜 單位: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