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實訓線上線下教學學生管理研究
時間:2022-11-26 04:02:02
導語:化工實訓線上線下教學學生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實訓教學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其不僅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實操技能,還能為學生的就業發展鋪墊道路,成為現代職業教育中的關鍵教學環節。對于高職化工專業而言,由于化工的特殊性質,其實訓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更加嚴格。分別從線上與線下2種實訓方式,探析輔導員和實訓教師在教學期間實施學生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化工;實訓教學;線上線下;學生管理
隨著現代社會與科技的不斷更新發展,石油化工行業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相應的人才需求不斷上漲,而人才標準也在同步提升,其不僅需要化工人才能夠具備相應的化工工程技能與設備操作能力,更需要他們擁有健全的職業素養與安全意識,這就為高職化工專業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化工專業的實訓教學之中,輔導員和實訓教師在技能教學之外,還應全面滲透管理意識,讓學生的操作技能與思想意識能達成現代企業的基本要求。
1化工專業線上教學期間學生管理策略
在高職化工專業實訓教學中,線上實訓是學生初步接觸的實訓過程,通過仿真實操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設備操作流程與方法,積累實際操作的經驗與能力,為實操訓練打基礎。我校為學生專門創設了現代化工教學工廠,通過具有企業生產場景的實訓環境,為學生提供了化工生產裝置開停車、緊急事故處理、設備維護、DCS控制系統維護、企業環境監測與治理、安全與消防等崗位技能的仿真訓練課程。本項目主要訓練目標是能根據安全教育內容,引導學生認知化工生產安全常識和操作技能,養成良好的實習規范。1.1注重課前指導,加強安全教育。對于化工專業實訓教學而言,安全教育是優先級第一的教學內容,因此輔導員要通過優先度、高頻率以及重點強調等多種方式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輔導員在學生實訓前應為學生構建化工生產安全常識的認知基礎。實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使學生認識到化工生產過程中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可以采取案例演示或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展示一些因不當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現場視頻,使其見到危險操作帶來的重大安全隱患,這不僅會導致設備裝置出現損壞或毀壞,甚至還會引起爆炸、有毒物質泄漏等其他危險性事故,影響人身安全。通過這樣的展示,可以讓學生提高警戒意識與安全意識,能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安全操作對化工專業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則要讓學生擁有完善且系統化的安全常識建構能力。實訓教師可以采取思維導圖或流程圖等方式,將學生需要學習的化工操作流程進行步驟解析,而每一步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風險或容易產生的操作問題,都可以在圖中進行標注,讓學生通過記憶整個框架結構,而擁有完整的流程思路,而在每一步操作之中的常識安全問題,也會系統性地呈現在學生腦海之中,進而產生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1.2強調習慣養成,優化考評體系。對于化工線上實訓教學而言,輔導員在實訓課程前還應向學生灌輸養成良好的實習與操作習慣。一般可以從態度、方法以及評價等角度入手。①要緊抓學生對待安全教育的態度,很多學生往往會因為在線上仿真操作,而忽視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故而容易出現操作失誤。輔導員需要建立操作管理規范,并制定相應的懲罰制度,專門針對態度不端正而犯錯的學生,以警告他們轉變思想態度,使其逐漸形成準確操作的思維慣性。②要培養學生掌握線上實習的方法,由于化工工程實習的操作步驟復雜,學生在剛接觸時容易出現極易混淆或不當的情況,而這就需要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技巧,比如以簡單圖繪的方式記筆記,或者編寫順口溜記憶操作流程等。③在線上實訓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教學系統平臺對學生進行管理,比如學生的簽到問題、線上作業處理等,通過平臺的記錄與信息反饋通道,可以更加便捷地實現管理目的。④在線上實訓考核之中,輔導員和實訓教師要將安全教育內容納入其中,并在評價體系構建中適當增加其權重,由此提高安全教育的學分影響力,以進一步提升安全教育在學生心中的地位。1.3開啟責任分工,確立崗位職責。在化工實訓之中,不同的崗位具有不同的職責,其操作方式與內容也各有差異,因此在實訓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責任分工制。首先,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一般需要采取異質分組的原則,保證各小組之間的實力均衡,同時組內也能實現優勢互補或以先帶后的效果。其次,針對化工實操項目的不同崗位需求,要求小組成員分別擔任不同的崗位角色,并要求每個學生對自身所在的崗位職責明確展示,向其他成員證明自身所掌控的環節沒有問題。最后,展開仿真項目訓練過程,一旦某環節發生問題,組內則要進行責任追究,以此再次強調崗位職責細節。而在學生掌握某一崗位的職責之后,則可以進行崗位輪換,讓學生全面了解不同崗位的職責細節。1.4模擬安全問題,推進職業素養。在化工線上實訓過程中,輔導員和實訓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還應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處理安全危機的能力,可以采取模擬安全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的職業素養進一步得到提升。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實訓教師應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安全問題,比如針對不同崗位不同環節的錯誤操作,學生應明確其造成安全危險的程度,并第一時間確定解決的方式;在錯誤操作后的不同時間段,學生也要明確其操作引起安全風險的時間差,進而選擇合適的解決辦法。其次,需要將設置好的安全問題構建模擬項目,實際考核學生在發生問題之后,所需要完成的相關挽救措施,讓學生在一定時限內順利完成,以獲得相應的安全問題應對能力。
2化工專業線下實訓期間學生管理策略
線下實訓則是學生走進實踐場所,通過真實裝置進行模擬操作的過程,我校為學生構建了現代化工綜合實訓工廠,通過“真實裝置、模擬實操、頂崗輪訓”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既可以保證學生擁有在化工生產真實崗位的訓練體驗,又可以實現理實教學的徹底結合,同時還能借助系統化的先進設備,實現真實生產工藝、實際儀表設備、真實的DCS控制系統的構建,甚至還能讓學生進行有模擬物料生產的開車運行,形成真實工作環境下的工作場景。在如此真實的模擬環境之下,可以有效推動學生對生產流程與細節的把控,這對輔導員和實訓教學的教師們的學生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1制定行為管理條例,保證裝置現場安全有序。在線下實訓過程中,由于化工專業的特殊性,對于安全系數的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從全方位嚴格把控學生的行為、表現以及穿著等,保證學生在進入裝置現場前符合實施化工實訓的標準,以此保證在操作過程中可以有序、穩定地完成相應的操作任務。對于輔導員而言,則需要將學生的實訓要求進行明文規定,通過細節條例做出規范指導,并設置相應的懲罰措施,以進一步強調安全問題。(1)應從學生的外貌與衣著方面做出規范。首先,應保證學生正確的著裝,進入現場裝置首先要安全確認,按照化工企業標準穿好實訓服,衣服款式應符合工裝標準,袖子與褲腿長度不應過長或過短,尤其對于女生來說,要杜絕高跟鞋與長裙,高跟鞋會影響身體重心,不僅容易導致學生摔倒,而且影響其操作的穩定性;而長裙則可能會導致踩踏或引起夾帶,引起其他安全問題。其次,應保證學生都能正確佩戴安全帽和防護用品,長頭發的女生需要將頭發盤起,以防止學生頭發沾染化工試劑或被裝置設備夾帶。(2)應從學生的行為方面做出規范。一方面,在首次完成實訓項目時,要求學生必須跟隨教師的指令完成相應的操作,不得擅自亂動,在沒有聽懂或未能跟隨教師指令完成操作時,必須要舉手示意,不能憑感覺或隨意操作。另一方面,在實訓操作過程中,還要杜絕學生在崗位上玩手機、打游戲、串崗、脫崗等行為。2.2掌握工藝技術和設備結構原理,保障實訓過程安全環保。對于化工實訓教學而言,設備是學生實施項目的基礎,而工藝則是實現項目目標的關鍵。化工生產往往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毒害等危險性質,每個環節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對于學生的工藝技術管理,更需要輔導員采取有效合理的方式,讓學生在進入裝置現場前擁有更高安全性的實訓意識。首先,應對每個學生或小組的工藝技術進行把關,一方面要讓學生從全方位考慮技術工藝中涉及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要通過工藝優化的方式,減少危險系數高的流程,盡可能做到無污染、低排放、低毒害等目標。其次,應幫助學生養成檢查與復查的習慣,在掌握工藝技術和設備結構原理的基礎上,學生借助虛擬仿真軟件實施模擬操作,在模擬實際操作過程中,領悟其中的生產原理和工藝方案,保證該工藝流程操作的安全性與有效性。2.3加強現場管理指導,杜絕操作過程發生事故。在現場管理方面,需要輔導員和實訓教師執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案。①應發揮學生的內部管理作用,通過建立小組的方式,在組內選擇具有組織、協調以及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以此負責組內的秩序問題。②學校可以運用智能監控,發揮人工智能的監督作用,通過監控設備自動識別學生的非正常行為。③實訓結束及時做好清場工作,按照要求擺放材料、工具、用具,做好記錄,清理整潔工作現場環境狀況,達到現場管理要求,并將現場所有閥門關閉,關閉水源、電源、中控室電腦、對講機、門窗方可離開。④學校還可以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開展雙導師教學形式,除了本校教師之外,引入企業中專業的技術人員,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現場的指導作用,還能進一步杜絕操作過程引起的意外事故。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化工專業的實訓教學中,輔導員和實訓教師應根據線上與線下教學的不同性質,采取不同的學生管理策略,一方面要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保障學生能夠安全、穩定地完成實訓操作,達成實訓目標;另一方面則要讓學生掌握獨立操作與小組協作的能力,提升對應崗位的勝任力,由此為他們的就業發展奠定技術與思想基礎,讓他們能夠更順利地完成從學生到化工技術人員的角色轉變。
參考文獻
[1]姜國平,劉海,張正國.化工類專業學生工程實訓的安全管理[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2):266-267.
[2]楊志賓,葛奔.加強化工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安全環保意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8):278-281.
作者::蔡艷 單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實踐與思考
- 下一篇: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