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信息技術研究
時間:2022-03-28 03:07:45
導語:數學教學信息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是教師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合理、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并把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整合;組合圖形;面積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教育教學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所以作為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重新認識教學。同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與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設計,使教學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我以《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教學為例,談談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媒體使用要“廣”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載體,信息量少且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發展需求。那么,怎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呢?信息技術能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它不僅具有形象鮮明、圖文并茂、影音交融等特點,還有擴大信息容量、增強信息強度等的作用。因此,教師可在課前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收集、整理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和信息,這樣不僅能為學生學習新知做好準備,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認知空間,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如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時,教材中的例題只出示了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而實際上組合圖形是千變萬化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簡單的圖形都可以拼成組合圖形,因此教師只依靠教材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在課前讓學生收集組合圖形的資料:“看誰收集的組合圖形最多、最棒!”第二天課堂上,學生個個爭先恐后,紛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組合圖形。如有的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卡紙剪、拼成了一些組合圖形;有的學生收集到的組合圖形是先用數碼相機拍攝,再輸入電腦的;有的學生則干脆用掌中寶攝下各種類型的建筑物(內含組合圖形),課上播放給大家看;還有的學生直接從網上下載圖片,有植物、動物、機器零件等圖片,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看有這么多形狀各異、漂亮美觀的組合圖形,學生個個興趣盎然,大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電腦操作要“活”
以往的數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僅有黑板、粉筆等教學用具,即使現在有了電腦,教師用得最多的還是幻燈機,通過呈現一張一張的圖片進行教學,比較機械、呆板,沒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這對學生獲取信息、探討問題、小組合作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操作上一定要“活”。如課前,我先用Flash軟件制作一些顏色漂亮、大小不同的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這些圖形不是“死”的,而是可以靈活“拖動”的。上課時,我問學生:“你們能用這些圖形拼成組合圖形嗎?”學生一聽要自己拼組合圖形,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紛紛拿出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學具進行拼擺。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我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上臺演示,沒想到學生用拖動法拼出各式各樣的組合圖形(如下),很有創意,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三、課件設計要“巧”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所以實物與圖案會比抽象的公式、定理等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數學課堂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逼真地呈現實際生活中各種的物體或圖形,還可以演示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如教學中有這樣一道計算題:求右面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學生經過討論后,發現這道題可通過添加輔助線等方法解答。如果學生的每種解答方法僅靠教師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不借助畫圖呈現的話,不僅直觀性差,還使想象力強的學生受到制約,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但是,如果教師要把每種解答方法一一板書出來的話,別說時間不允許,視覺上也較單一。因此,我在課件設計上巧妙地使用鼠標跟蹤的方法,即在組合圖形旁邊畫了一支筆,這支筆可以按學生的意愿任意添加輔助線。這樣一來,學生講的每一種解答方法(如下圖)就可以清晰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了。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不僅實現了資源共享,還找到了自己認為最簡便的方法。
四、題目編排要“精”
信息技術是信息傳播的有效載體,信息容量大,所以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增加課堂教學的內容。有的教師認為這就是“教學高效率”,殊不知,這樣容易把原來的“人灌”教學變成“機灌”教學。而且,《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數學學習和解決問題強有力的工具,使學生從大量繁雜、重復的運算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數學課堂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要追求“精”。如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的練習環節,我在大屏幕上出示這樣一道題:“張大爺家的院子長10米,寬6米,他想在院中建一個20平方米的小花園。請你當一回‘小設計師’,幫張大爺設計一個既美觀又實用的小花園,好嗎?”我的話音剛落,“小設計師”便紛紛四人一組行動起來。有的學生小組認為可以直接把花園設計成長方形、三角形或梯形,這樣既簡單又省事;有的學生小組則把花園設計成組合圖形,認為這樣可以使花園更美麗。設計得好的學生小組,我請他們在電腦上現場作圖(如下),由于設計的組合圖形不僅美觀,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這里,學生看似只完成了一道習題,其實他們在討論、設計、作圖、計算中早已鞏固了多種不同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既達到了一題多解、一題多練的效果,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水平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云集了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為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提供便捷的教學援助。通過網絡交流,教師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從而運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實踐證明,經常將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前面。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技能,而計算機使用水平的高低是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新標準。同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地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是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頁一頁地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網絡可以為教師提供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教師開展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及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的出現,可以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個別輔導式教學。同時,計算機軟件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功能。
總之,信息技術是教師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合理、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并把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韋豪將 單位: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加遼小學
- 上一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分析
- 下一篇:英語語言文學情景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