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反思

時間:2022-12-03 03:26:41

導語: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反思

【摘要】化學教學信息技術整合,已經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到化學教學實踐當中,學生在現代化教學媒體創造的氛圍中,充分體會著學習的樂趣,感受著傳統教學無法創造的情境;但由于對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使得整合的過程和結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教學;整合;反思

一、在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存在的幾點誤區

1.過于追求形式,違背化學教學原則。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更有效地完成化學教學目標。但是,如果過分體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一味追求多媒體形式,結果事與愿違,課件制作太“花哨”,引起學生注意課件的美觀,而忽略了課件中的內容。2.課堂信息超量,抑制學生思維。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信息儲存量大,是一大優勢。但教師將與教學有關的所有內容,全部納入課件,而授課時受時間限制,只得加快傳遞速度,使學生眼花繚亂、頭暈目眩,怎能不抑制思維?這與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是背道而馳的。3.分散注意,忽略“教”與“學”的互動。多媒體輔助化學課堂教學,集文本、圖形、聲音、動畫等于一體,形式新穎、多樣,對學生的視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但有的課件過分追求表現形式,淡化了化學教學主題,分散了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認知目標上偏離了角度,影響了化學教學效果。4.忽視了傳統教育手段,無板書,無重點。多媒體備課在課前把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輸入電腦里,課堂上隨著講述內容而顯示出來,不給學生留出思考和筆記的時間。這樣做看似節省時間,卻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事實上,黑板加粉筆可以隨寫隨看,重現力強,有利于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有利于控制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做出靈活地刪減,有利于發揮教師教學過程中突然而致的“靈感”。這些效果都是多媒體課件無法達到的。既然多媒體教學存在如此多的問題,是不是又要回到原來的傳統教學中去呢?并非如此,關鍵是我們在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時應該怎樣才能更加完美,才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幾點思考

1.恰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多媒體教學的設計者,無論是化學教學課件的設計,還是在網上搜集與化學教學有關的圖片資料,都要精心,要切合化學教材內容的需要,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師是多媒體教學的組織者,要重視讓學生參與各項活動,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是學習結果的評價者,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讓學生享受到多媒體教學的樂趣。2.營造寬松和諧的化學課堂環境,加強師生間的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應該強調營造化學課堂環境,化學課堂文化的渲染和師生間情感的融合與溝通。盡可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創設學習的情境,如可利用化學實驗、化學問題、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模型和影像資料等創設學習情景;在有關“元素”的教學中,展示地殼、海水和人體中元素含量表;在有關“化學材料”的教學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銅器、鐵器以及各種現代新材料的圖片或實物;在有關環境污染造成危害的教學中可用影像或圖片資料,甚至還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和啟發性的問題來設置學習情景。教師在化學課堂中設計問題情景時,應注意所設計的問題應該能與學生達成有效的課堂交流與溝通。3.因材施教,促進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優勢互補。利用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同樣注重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分類指導,按不同層次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只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結合學生的意志、性格、興趣、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在教學中注意揚長補短,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傳統教學雖然形式單一,但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化學教學經驗,形成了獨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諸如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達到教學互動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推行多媒體輔助學科教學,不能完全拋開傳統教學,應借鑒傳統教學的可取之處。教學手段是由教學內容決定的,應用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的意義在于充分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使用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時,要力求做到時間上有寬度、內容上有深度、活動上有廣度、效果上有信度,切忌為了用而用。教師不能在課堂上完全依賴教學課件,不能夠充當“放映員”,教師能夠自制教學課件當然好,不過要提倡合理利用互聯網上的共享資源;計算機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學,也不可能代替教師的情感教育。在教學中,必須深入研究和實踐,合理設計和開發多媒體資源,使之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優化化學教學過程,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作者:張照云 單位:甘肅省永靖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