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分析
時間:2022-12-18 09:11:03
導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不僅具有極高的工具性,還具有明顯的人文性,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中,語文教學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而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并不十分理想,集中體現在:(1)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一落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常常采用“滿堂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傳輸,同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并未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至于課堂氛圍沉悶、落后等,無法全面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2)信息化意識低。目前,在多數中職院校中,一部分語文教師信息化的意識相對比較低,認為信息化教育僅僅是借助電腦進行文字處理,而在教學中對其應用的程度比較低。甚至部分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認為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即可,無需借助信息技術進行中職語文教學;(3)應用程度比較低。在目前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時候,常常是直接從網絡上下載課件,并將其生搬硬套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對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不夠深,無法提升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1]。
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必要性分析
鑒于目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以及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二者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從信息技術的角度上來講,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包括課堂教學中。并且鑒于信息技術具有極高的易操作性、易上手性,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時,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從一方面,從語文課堂教學上來講,在傳統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而通過信息技術,可將原本枯燥、抽象、復雜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進而將其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深化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想象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拓展知識面的過程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最后,信息技術的應用,給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增添了活力,使得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并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2]。
1.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中職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常常存在一個顯著的共性:學習興趣低下。另一方面,鑒于傳統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傳統語文的枯燥性,多數學生對中職語文學習興趣比較低,以至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具體來說,在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利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例如,在進行“永遠的校園”教學中,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播放北大校園視頻,促使學生在曼妙的音樂中,走進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生興趣。(2)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氛圍,助推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在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教師入情入境、學生無動于衷”的現狀。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壺口瀑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配樂示范朗讀、CAI課件等,對壺口瀑布進行展示,并促使學生在逼真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2.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傳統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重難點教學時,均是通過常規的語言描述進行,但這一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而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在攻克教學重難點的時候,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這一形式,借助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化靜為動的形式,將教學重難點直觀、形象、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對教學重難點進行逐一擊破,以促使學生的知識內化。例如,在“走向未知的世界———納米”教學中,鑒于學生本身對這一知識比較陌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而就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千萬分之一米內的原子、分子運動過程,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借助這一形式,加深了學生對納米技術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比如,在進行“牛郎織女”教學中,鑒于該文章屬于一片科普文章,學生對天文知識積累較少的現狀。基于此,教師可借助視頻將牛郎星、織女星的運動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化解重難點。3.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傳統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均是沿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策略,還是教學方法等,均是由教師進行主導的,學生僅僅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在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發揮,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而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構建一個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1)構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在具體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等,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空間,進而促使學生在有效的互動、合作和探究中,完成語文課堂學習。例如,在“人腦與電腦”的教學中,教師就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指導學生上網搜集相關的資料,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自主性學習。之后,針對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進而更好地完成該語文知識的學習;(2)構建“多元、快捷和交互”的網絡學習模式。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可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下,對語文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收集到了更多的語文資源,增加了語文教學的信息量,進而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鑒于傳統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實現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據此,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攻克教學重難點、構建全新的教學方式等,進而全面提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幸福.中職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措施探究[J].漢字文化,2018(17):47-48.
[2]劉智慧.“互聯網+”環境下中職語文教學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8(14):78+80.
[3]戴明鳳.探討中職語文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措施[J].學周刊,2018(24):15-16.
作者:曾衛和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研究
- 下一篇:中職解剖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分析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