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林學校金融人才的培養
時間:2022-03-14 10:47:46
導語:小議農林學校金融人才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目前,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顯著得到提高、居民儲蓄大幅增加,理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市場需要越來越多的投資理財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一是現有證券期貨公司由于業務范圍擴大,需要的人才數量增加較快,尤其是有相關實踐操作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二是由于大型企業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要求企業在擴大經營過程中又能夠為企業提供證券期貨投資方面服務的人才,此類人才的需求數量也較多;三是由于證券期貨投資導致新出現的企業類型對人才的需求。在上述三類證券期貨人才需求中,第一方面需求是主要的[3]。另外,隨著居民的收入增加、保險意識的增強和保險業的快速發展,高層次的保險營銷和管理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在大金融學的平臺上開設投資理財方向、證券期貨方向、保險方向是比較適時的。(二)課程開設突出特色一是加大英語、數學、西方經濟學等課程的教學力度。擴招以來,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考研繼續深造成了越來越多獨立學院學生的選擇,針對這種情況,增加上述課程的教學課時,有助于這部分學生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另外,強化英語口語訓練,重點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對于學生就業也是有較大的幫助。二是在課程結構上逐步形成“基礎+專業”的平臺化架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跨專業任選課程”的模塊化縱向化的培養體系,保證人才的基本規格、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4],從而構建出完整、系統的理論教學體系。除了專業主干課程外,還應增設若干與之相銜接的下游技術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還要廣泛開設文化素質課程、職業技能系列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允許跨專業的其他專業課作為公共選修課,擴大學生的個性發展空間。三是學術課程和職業證書課程相結合。開設職業證書課程,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學術教育,同時又選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學生到畢業時可以拿到直接去崗位上就職的職業資格證書。供學生選擇的專業證書考試培訓課程主要有:金融專業英語證書、銀行業從業資格認證、證券人員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保險中介人從業資格證書、保薦人勝任能力考試、理財規劃師等。(三)加強實踐教學加強實踐教學,要加強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搭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合的教學體系;以理論適度,突出應用為原則,加強課程與實踐基地建設;注重學生對金融學、財務學等專業理論的學習及知識的融會貫通,強化英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使學生畢業后具備在銀行、證券、信托投資、中介機構及一般工商企業的財務、營銷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素質和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1.增加實習課時、提高實習質量除了認識實習、專業課程綜合實習和畢業實習外,可以增設證書培訓實習,按照學生所考證書分派到相應單位或部門進行實習。在實習質量的把握上,主要依據兩個方面:一是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高校擁有比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具有知識創新和人才創新的優勢;而從事具體金融業務的各金融機構具有完備的業務操作平臺。因此,可充分發揮學校與金融機構各自優勢,建立學校與金融機構“雙向互助”的教學實踐基地。一方面,學校要努力為金融機構提供各種優質的培訓服務,幫助金融機構實施員上繼續教育上程,不斷提高金融機構員上的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和條件,使我們培養的金融人才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專業操作能力,并富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能夠獨立地、創造性地從事金融上作。二是加強學生實習管理。嚴格搞好實習動員和實結,實習過程要建立有效的跟蹤指導機制。2.重視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實踐等功能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通過對各種經典案例的分析與討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并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金融學的許多課程實踐性強、業務性強,非常適合于案例教學,如商業銀行經營學、金融機構管理學、證券投資學、金融風險與管理,等等。3.推進金融實驗室建設,開展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法就是采用計算機虛擬取得技術,建立有關金融教學的實驗室,模擬各種真實的金融交易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模擬訓練的場所,讓學生在實驗室熟悉有關課程的整套實際操作流程。通過實驗室教學環節,既可加深學生對微觀金融理論的理解,又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銀行實務操作、證券交易、期貨交易、外匯交易等的基本技能。搞好實驗室模擬教學,主要是加強實驗室建設,通過購買相關的應用軟件,如銀行業務、證券投資與外匯交易業務等方面的軟件,建成具有模擬銀行業務、模擬證券交易、模擬金融期貨交易等功能的電子金融實驗室[3]。4.加強學生非專業素養的培養實際上,應用性創新人才在進行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專業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揮往往與個人的責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身體條件等非專業方面的素養關系密切,這些非專業素養直接影響專業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要避免“重專業技能、輕綜合素養”、過分重視人的技術價值、工具價值,忽視人自我發展的價值,要從片面強調學生的職業素質轉變為兼重綜合素質[4]。另外,應用型人才所從事的大都是第一線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集體協作才能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創造、合作。在高校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意識到一個團隊存在的必要性,不斷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協作中完成各種任務,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責任感。校內素質拓展訓練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方式靈活開展,比如可以與科研工作相結合,結合專業特點,推進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鼓勵學生較早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與研究積極性;可以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構思、設計與實施,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可以參與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多媒體制作競賽、英語競賽等綜合性競賽,通過各類專業證書教育、各類專項培訓,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可以與學生社團工作相結合,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等等。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特別是促使本科生盡早介入科研活動。
加強創新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
創新農林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為此,一是要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老師既要有較深的理論科研水平,也要具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二是加強教材建設。在選擇教材時突出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原則,要鼓勵任課老師自己編寫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價值的教材。三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實習或實習基地及現代化教學手段建設,確保人才培養的物質需要。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增加信息量和知識量。四是實行老師考評制度,老師的績效工資要和專家考評、學生考評結果相結合。五是改變傳統的封閉式辦學方式,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兩種資源,開辟校內、校外兩個課堂,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實現開放式、多途徑辦學,并以此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5]。
本文作者:陳學軍肖彥琛工作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 上一篇:小議農林學校市場營銷的實踐
- 下一篇:農林院校圖書館員隊伍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