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林院校藝術培養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3-14 10:58:22

導語:小議農林院校藝術培養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農林院校藝術培養現狀及策略

從校園環境來看,農科類高校一般校園景色優美、植被豐富、空氣清新[6],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使學生的靈魂受到陶冶。農村生源的學生從小浸染于自然質樸的鄉村風情中,擁有踏實、勤奮、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對藝術教育有著比較強烈的興趣與渴求[7]。

藝術教育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潛移默化的隱性影響,可以對農林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競爭能力帶來質的提升[8]。領導重視是藝術素養培養定位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及良好的開端,因此,農林高校首先應該由相關領導牽頭,明確藝術素養教育的定位,使其成為高校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在此基礎上,通過引進師資,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為藝術教育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還應使教師與學生意識到藝術素養教育的重要意義。教師應對藝術課程的責任與重要性有充分認識,從而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藝術課程教學質量[9]。同時,應結合農林院校中農村學生比例較大的實際特點,通過總結教學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構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系。學生對藝術素養教育的認識,是另外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應使農林院校的學生意識到藝術素養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之充分理解藝術教育在啟迪智慧、和諧發展方面的無形的、隱性的作用。

科學有效的教育管理體制是藝術素養教育有效開展的保障,農林高校應為藝術素養教育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10]。(1)應設置藝術教育管理和統籌教學機構,通過專人負責管理和固定經費投入,對全校藝術素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并管理和指導計劃的推進實施。(2)應結合農林院校的實際特點,構建一套文學藝術與農林課程體系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學科結構。當前,不少農林類院校已經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專業力量與資源,實現藝術與農業、感性與理性的融合教學,這也是農林類院校藝術教育的一種理想形式[11]。此外,藝術師資的數量與質量,也是藝術素養教育的關鍵因素[12]。結合藝術教育的具體需求,農林院校應該創造條件,積極引入和培養藝術專業教師,還應大力提升藝術教師隊伍的質量。作為農林院校的藝術專業教師不但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還應適應農林院校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具備藝術專業知識的多能性,專業知識既要有廣度,又要有深度;還應具備交叉學科知識的廣知性,了解農科、理科、工科的學科背景,通過藝術教育對學生傳遞美育理念,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合理的藝術素養教育課程體系是農林院校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根本[13]。因此,應以人為本,設置科學合理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注重農林類課程與藝術類課程的配合應結合農林院校實際特點與藝術素養教育規律,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框架。應注重農林類課程與藝術類課程的相互配合、交叉與滲透,以藝術講授為主、專題報告為輔,構建課程框架。安排藝術與農林類學科相互融合的課程應根據農林專業的既有課程體系,不但安排一些藝術理論課程,也安排藝術與農林類學科相互融合的課程,如《園林與藝術》、《城市藝術景觀設計》等[14],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相互貫通、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也增強學生興趣,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15]。在課堂教育之外,還應創建多課堂藝術教育的模式,積極引入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和校外藝術教育活動,不但關注學生的藝術理論與修養,也重視其藝術活動與實踐,結合學生整體藝術素養相對欠缺的特點,由淺入深地設置藝術教育體系,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和系統的知識,滿足學生的需求。

校園藝術環境是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主要載體,農林類院校可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與環境的隱性教育功能,通過在校園營造藝術氛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是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有力措施,在此方面,學校可以積極引入社會資源,高雅藝術進校園是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聘請在全國或者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度和專業水準的藝術家走進校園,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切磋等形式,一方面使學生領悟到藝術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學習到正宗的藝術技藝,同時感受到藝術家的職業素養和藝德,讓學生不出校門也能享受到優質的藝術培訓。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能”,又可以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藝德”。此外,教師也應從日常的課程教學中積極挖掘藝術素材,在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

本文作者:李亮張琪鄭穎工作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