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黨建帶團建的建議

時間:2022-10-26 10:58:40

導語:高校黨建帶團建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黨建帶團建的建議

從工作模式和指導思想方面來看,高校在推進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過程中未能貼近青年學生成長的規律和特點,未能從點到面全面鋪開各項工作,指導思想較陳舊,缺乏理論和實踐的互動。從團組織在黨建帶團建工作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方面來看,團干部、團員的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沒有主動爭取黨組織的支持,沒有把共青團工作與黨的工作結合起來統籌考慮。黨建帶團建存在以上問題,從受眾主體來看,80后、90后青年學生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理念、生活觀念多元化,物質精神需求多層次化,自我意識增強,政治意識和傳統觀念不斷淡漠,組織觀念弱化,理想信念動搖乃至缺失;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和網絡時代的物質享樂主義的負面影響,使得師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從現實環境來看共青團組織長時間處于疲勞工作的狀態中,專職團干經常處于白加黑和5加2的工作狀態忙于事務性的瑣事,到處救火,基本上是工作趕著人,而不是人安排工作,因此無法集中必要的時間和精力規劃和推進黨建帶團建工作;另外共青團的各項工作還在很大程度上面臨活動經費投入不足、活動場地受限、技術支撐不夠等多種客觀因素的制約。

(一)以教室、宿舍、網絡三點一線為陣地,全面鋪開黨建帶團建工作

1.教室———匯聚黨建帶團建的一切力量根據學生學習生活的特點和規律,抓住三個點全面輻射、貫徹黨建帶團建工作這條線。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它的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它無形的凝聚力和歸宿感,大學生活基本上是自由的,而只有走進教室,走進班級學生才會有強烈的歸宿感和集體觀念,他們在這里接受知識、交流、辯論、形成認知、達成共識,所以利用好教室這塊主陣地,黨團建設工作開展就有了場地、人員和情感方面的保障。黨建帶團建有了教室這塊主陣地就可以最大面,最集中、最有效地開展工作,如理論學習、團支部工作、班級主題班會、推優等等班級活動和工作,都離不開這塊陣地。因此,我們要抓好教室這塊主陣地來構建班級文化,以班級活動重構集體主義精神,凝聚團組織力量,突顯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在班級形成優秀黨員、團員傳幫帶和青年團員比趕超的學習氛圍。

2.宿舍———拓展黨建帶團建工作領域學生公寓是集學習、生活、娛樂、社交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小社會”,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陣地。大學生的思想感情、志趣愛好、心理意識、個性特征、生活習俗、價值取向等也在這里表現的最真實的、最充分、最全面。因此通過宿舍為切人點,充分發揮黨團員在宿舍建設中的帶頭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宿舍建設成為學生人格完善、理想提升、個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重要場所,為黨團員德智體全面協調發展開辟道路。(1)以學生公寓為著手點,創新學生黨員“帶”的功能。在學生公寓樓的每一層建立一個團小組,在每一幢學生公寓建立一個公寓團支部,并招聘本樓黨員擔任團小組負責人和團支部等相應職務,界定相應的工作職責、權利和義務,制定學年考核辦法等;同時,建立“黨員宿舍掛牌”制度,將黨員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班級、職務張貼在宿舍門口,增強學生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使其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讓其他的非黨員學生督察其行為,通過督察來學習學生黨員一些好的行為作風,提高思想覺悟,充分體現學生黨員的榜樣作用;(2)黨建帶團建,建為根本,在每個樓層設立黨小組,選舉黨小組的組長。配備黨員活動設施,建章立制。開辟專門的場所,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同時,公寓黨支部要有完善的組織結構,書記、支部委員、黨小組組長等都要配備合理到位,落實傳統院系黨建的各項制度,如支部例會、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制度、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制度等,使公寓黨建工作有章可循。黨小組長負責日常的黨員思想交流、學習活動等。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最難把握的是申請入黨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和日常表現。在這一模式中,申請入黨的同學接受廣大同學的監督,黨小組成員也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對其進行實時的考察和培養,從而把握其日常的政治表現和生活作風。這樣的思想政治考察更具有針對性和真實性,保證了黨員發展的質量。

3.網絡———延伸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時空調查顯示80末、90后學生課堂以外的時間80%以上都在網絡上消遣。根據這一特點,積極開發黨建帶團建的網絡資源就勢在必行。高校應充分利用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黨團建設平臺,開發使用黨團信息管理系統,實施網絡化的發展黨員工作和組織管理方式。如積極分子網絡化遞交思想匯報、網絡化黨組織審查、網絡化發展對象政審、網絡化發展對象公示、網絡化入黨志愿書填寫,以及網絡化支部會議、網絡化黨團員組織生活、網絡化黨團員日??疾斓?,目前我校已經利用網絡進行“網上黨校”在線測試考核,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好評??赏ㄟ^建立“網上黨團支部”或“網上黨?!?,并對流動黨團員配設電子郵箱,使他們無論走到哪里,黨團組織的發展教育、管理活動就延伸到哪里,從而提高黨團員教育質量,增強黨團支部凝聚力。這種集黨團工作的日常管理、統計分析、信息傳輸等為一體的多功能、高效率電子黨團信息管理系統不僅可以適應黨團建設發展管理工作網絡化的發展趨勢,而且還能極大地提高黨團工作效率。另外,可以根據大學生的群體特點、心理特性,開展豐富的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形成黨團建設工作網上網下聯動。如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校黨團網站的建設、網頁制作比賽、黨史知識圖片展、網絡征文等,網上理論學習、知識競賽、BBS論壇大討論、微博創作、博客評比、快播大賽等。真正做到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開發黨團建設,最大化吸引青年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進來。同時,也減輕了專職團干的工作量,節約了工作成本,解決了場地和經費的限制。

(二)以兩大課堂為載體,積極推進黨建帶團建的指導工作

李嵐清同志曾強調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要做好黨建帶團建就必須以理論學習為先導,積極引導黨員、團員不斷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鄧小平和等同志的重要思想和著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先爭優,營造理論學習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他們在政治上成才夯實基石。

1.美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在實踐和思考中強化、優化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滲透著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和愛國的情懷,是向青年團員展示我黨歷史發展歷程和無私奉獻精神品質的最好的理論陣地,作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從揭示美的教學內容,選擇美的教學手段,運用美的教學語言,展示美的教師風范等方面,努力營造審美氛圍,引導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來提升接受效果,讓學生在愉悅、歡欣、自豪的美感體驗中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中對教師利用各種媒介或載體所傳遞的各種信息的反映、理解、選擇、整合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信念的過程與自覺地進行外化踐行的過程相統一。具體來講,就是大學生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認同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并外化踐行的過程。一般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接受應該是一個求善、求真、求美、求智的過程,是一個積極能動的反映和行為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鏈條式的動態反應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準備過程、傳授過程、反應過程、理解過程、選擇過程、整合過程、內化過程、外化過程等階段。在接受理論的過程中使青年團員不斷提高修養,服務社會,追求生活的真善美。

2.創新黨課形式,推動黨建帶團建科學發展黨課學習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緊緊圍繞理論基礎,用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來進行教學布局,以熱點,難點,疑點作為黨課教學主戰略。打破單一知識講解與傳授,“假,大,空”教學模式,激發青年學生理論學習欲望,努力尋求教員與學員思想共鳴點。堅持把學生思想認識的疑點問題,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社會實踐中必須突破的難點問題作為黨課教學的主戰略,解放思想,走出認識困惑,破解實踐難題。以現代化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作為黨課教學主途徑。通過小討論,大辯論,記者招待會,社會調研等課堂組織形式,將學生學與教師教結合起來,把抽象理論寓于具體形象,生動教學中,抓住青年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征,緊密結合當前黨的政策,國家社會情況,和學校的工作重心,部署黨課的主題內容與教學安排,不斷創生實踐型課堂,在實踐活動之后注重效果的總結與反饋,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提煉升華,并將體會相互交流,注重引導學生將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并堅持理論學習,不斷用黨的先進理論指導青年團員的學習生活,提高他們參與社會,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廣大青年團員在黨課學習中體會到黨的理論在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胡良人羅波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