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化學校教學質量探討

時間:2022-06-13 09:48:59

導語:農機化學校教學質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化學校教學質量探討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農業機械化發展所迅猛。農業機械保有量顯著提升,由此,對農機技術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一些大中型農機械設備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農機操作技術逐漸變得復雜化,農機培訓內容越來越廣泛。縣市級農機學校作為農機技術培訓的主力軍,必須緊跟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教學改革和課程設置工作,完善教學體系,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1農機培訓存在的問題

服務領域不寬,培訓形式單一。目前,制約農機培訓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培訓的單一性和不穩定性,一般都是培訓拖拉機駕駛員。農機駕駛員普遍文化素質低,法律觀念不強,安全意思淡薄。一部分農機駕駛員購買了農機后,認為自己的機械在田間作業,在路上行駛時間較少,大部分時間閑置家里,不辦任何證件,也不參加駕駛員培訓。在農忙的季節,違章載人、載物、人貨混載、無牌證、無安全駕駛技術,無視法律和規章,把生命和財產置之度外,給農機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在培訓過程中還存有重數量,重創收,輕質量的不良現象,特別是在教學設備、設施方面配備不足,影響了辦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提高農機教學質量的建議和措施

2.1提高對農機培訓工作重要性認識,樹立好三農意識。要充分認識到農機教學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先進的農機設備、農機技術和安全駕駛操作知識只有通過當地農機學校和農機部門組織廣大農民群眾、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學習培訓,才能保證這些群體掌握先進的技術和操作知識,成為農村地區有先進科學技術和設備示范帶頭人,為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發揮積極作用;其次,農機教學應該始終將服務三農放在工作的首位。服務三農是農機培訓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地區農機學校在進行農機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將為農民服務作為教育宗旨,牢固樹立教育培訓就是服務的理念,增強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將服務貫穿于整個農機培訓的全過程之中。將先進的農機實用技術及時的傳授給農民群眾,讓農民群眾享受到農業機械化發展所帶來的科技成果。2.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1)提高農機學校專業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作為一名農機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鮮明的政治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具備為農民群眾全心全意服務的意識,具備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要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和樂于奉獻精神風貌。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農機教師必須學習農機業務知識,對農機方面的各種法律規定和法規政策全面掌握,要熟練掌握各種機械設備的操作技術、結構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日常維護技術,要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農機學校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對于學員提出的各種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同時,教師還要緊跟農機化發展進程,掌握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動態;(2)強化農機學校專業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農機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機學校師資力量的高低。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結構合理,隊伍穩定的專業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升。為此,農機學校要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通過多種途徑,有計劃的安排學校教師進修學習,尤其是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積極爭取各個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爭取地方和上級財政部門的資金投入,不斷提升辦學條件,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待遇,通過上述措施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最終提高農機教學質量。2.3優選或改革教材。現行農機學校使用的教材已不適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對農機教學模式創新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基于此,需要我們大膽對現行的農機教材改革、完善和充實,保證教材內容符合時展進程,適應地區農機化發展趨勢。總之,要保證培訓教材具有廣泛的適用性首先,對現行的教材進改革,淘汰和刪除不科學的教材,保留基本的知識結構;其次,及時對農機知識進行更新,按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及時增加新知識和新技術,特別是要充實農機和農藝技術相結合的現代農機技術;最后,保證農機教材的地域適應性。知識體系在構建過程中要結合地區主要農作物發展趨勢,充分兼顧山區、丘陵和平原對區域生產生活需求,針對不同地區及時補充相應的新機器和新技術。2.4改進教學方法。(1)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在農機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一些機械設備的內部結構通過教材圖畫和教師講解也很難描述清楚,這時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顯著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學員更喜歡多媒體教學模式,其形象、生動、直觀、更容易被學員理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準確使用語言激發學員學習欲望。課堂教學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都需要借助教師語言進行說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遣詞用語,語言使用要精確,恰當,同時,教學語言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幽默的教學模式更能夠吸引學員的注意力。教師教學語言要清楚,語速精煉,邏輯思維能力要強,教學節奏要適當,給予學員充分理解和想象的時間和空間。(3)教學要保證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實習訓練是農機技術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實習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培訓的質量。在教學中學校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實習模式,將理論課堂和實習緊密結合起來,在增強學員理論感知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師要注意在實習操作現場進行理論指導,將理論始終貫穿于整個實踐操作技能中,教學內容要廣泛,不局限于教材,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4)保證教育模式的靈活多樣。農機教學的本質目的是為了讓農民群眾熟練掌握一門操作技術,但是參加學習的學員其年齡結構、文化層次以及學習動機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采取靈活多言的教學形式,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注重實踐動手,實行教室、實訓室以及企業現場實踐三級遞進式教學模式,保證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實用化,最終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作者:于志東 單位:遼寧省建昌縣農業機械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