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課程教學實踐分析
時間:2022-04-28 09:33:37
導語:高校美育課程教學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美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混合式教學法的應用方式,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與思考,要求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高美育課程教學效率,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美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法;實踐方式
高校美育課程教學環節,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以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將受藝術作品的熏陶,開發智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使之更具專業特長。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仍舊有教師運用傳統美育課程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需求,因此,筆者建議可以應用混合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最終提高教學水平。接下來筆者針對混合式教學法在高校美育教學中的應用方式進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與思考。
1.設置多元化的教學情境
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加強調運用灌輸式教學模式,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課堂氛圍必然會過于枯燥、乏味,學生也無法提起學習興趣。應用混合式教學法可以彌補以往教學模式中的漏洞,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個性特點,制定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再經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最終可完成實踐教學任務,也可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線上平臺主動學習,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并通過此平臺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以音樂、影像、錄音與圖片有機結合的方式,接收數據信息,體會藝術氣息,發現藝術的獨特魅力。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這樣的學習氛圍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增強學生的理論基礎,避免囫圇吞棗。除此之外,就是還應當加強引導,將線下與線上有效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及成長需求。
2.運用豐富的教學理論
以往的教學模式更加強調藝術理論教學,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很容易忽視學生情感上的引導,對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極其不利。而混合教學法的應用則體現了諸多的優勢,混合教學法中所涉及的教學理論較多,其中涉及教育傳播以及構建主義等內容,將其中的構建主義理論作為例子進行分析,構建主義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并掌握相關的知識,并對知識內容進行整合、重組,最終構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必將相關知識闡述給學生,而是要著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自我研究、分析,明確其中的問題,從而向他人求助,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還能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保證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實現教學目標[2]。
3.綜合利用教學資源
以往的美育教學法所提供的教學資源相對有限,大部分教師都會僅僅參照教材中的內容,完成教學任務,使得教學方案局限在教材之內,卻未能利用網絡技術,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使得教學內容過于單調,同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運用混合教學法完成美育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登錄校園網,而后進入到美育教學模塊中自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可以搜尋相關的教育信息,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還能提高問題的解決效率,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過程中學生容易盲目搜尋這是信息,致使最終的學習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師有必要加強美育教育的引導,對自媒體教育平臺進一步開發,為學生的美育知識學習提供輔助,或可通過與學生在線交流的方式,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審美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美育課程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積極應用混合教學法,體現此教學方式的應用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最終制定的教學方案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為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希望筆者的分析以及探討為相關的美育課程教師帶來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可.音樂美育融入高校文化育人體系的路徑探析[J].黃河之聲,2018(12):118.
[2]范妮.高校夏季學期戲劇混合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與實踐初探[J].山西青年,2017(12):36.
作者:楊琪源 單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小學美術教學山水畫意境分析
- 下一篇:高中美術教學審美情感培養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