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時間:2022-05-19 09:55:07

導語: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這我國音樂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電子琴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電子琴多樣化的音樂效果能夠為小學生帶來直觀的音樂感受,在引起學生注意、情感共鳴方面也有很大貢獻。本文主要從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目的是通過科學應用電子琴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電子琴

電子琴作為樂器的一種,在提升小學音樂課程質量方面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激發小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欣賞品味、提升音樂掌握能力等方面應用價值很高,本文主要從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兩個方面入手,分析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一、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電子琴通常具有形式多樣化和內容豐富化的優勢,這兩點使其能夠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良好的條件,總體而言,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育當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讓小學生在體驗中創造音樂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低,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當采取形式多樣的體驗式教育,讓學生的興趣保持在良好水平,在體驗中創造和認識音樂的魅力。作為教師可以根據高低年級的不同,創新開展相關的音樂游戲或者課堂小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活躍的環境,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意義重大。我曾經在一年級下冊《火車開啦》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利用電子琴多種音色功能,利用其模仿火車的開動、奔馳和到站不同的聲音情景,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認識節奏力度的強弱區別,同時利用音樂模擬、想象、體驗情景,使學生學會利用靈活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火車開啦》。[1]

2、讓小學生在輕松課堂氛圍中培養音樂思維

如何培育小學生的音樂思維對于很多老師而言是一個難題,音樂思維通常表現得很抽象,尤其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更是教學難點。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發育程度尚不夠完全,對于音樂的認識也不夠深刻,想要克服這些問題,一個很好的解決途徑就是通過電子琴的應用,讓學生將音樂思維和興趣良好的結合起來,例如在《好朋友》一課當中,讓學生感受三拍子韻律,利用電子琴進行節奏打拍,一邊讓學生跟著電子琴的伴奏學習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又如在初始學習音階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體驗電子琴的魅力,自己在琴上按鍵,從左向右、從右向左依次體驗鍵盤,再根據鍵盤彈出的音階感受音高和音低的差別,在輕松地課堂氛圍中培養音樂思維。

3、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練習鋼琴曲彈奏

電子琴能夠對鋼琴的彈奏進行模仿,對于初接觸電子琴不久的初學者而言,可通過動手體驗的方式利用電子琴代替鋼琴,練習鋼琴曲的彈奏。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鋼琴曲練習的地位不可忽視,但是由于鋼琴造價比較高、移動性差的特點,因此利用電子琴作為鋼琴的替代品更為現實,但是電子琴的鍵盤只需要輕輕一撥便能夠發出聲音,這相比鋼琴而言對于手指的力度練習不夠足,需要在教師的提醒下對這一點進行改進和提升。同時小學生對于動手操作更為感興趣,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練習彈奏對于小學生長遠音樂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電子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1、科學利用電子琴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群體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好奇心強,這也是教師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切入點,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科學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其對于音樂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協助其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促進其音樂素養的提升。同時,電子琴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用具,實踐中應用性極高,對于學生好奇心能夠很好的引發,滿足學生對于音樂的需求,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音樂學習的良好興趣,為未來學生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石。電子琴具有音色、節奏豐富和電聲效果多樣的特點,對于小提琴、小號、吉他等樂器能夠良好的模仿管弦樂,同時也能夠模仿生活中常用的音樂和多種音效。在二年級上冊《童趣》一課的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對于《小狗圓舞曲》進行聆聽,進而讓學生利用電子琴對于小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鼓勵學生模仿,著力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進行高效科學的引導,利用學生對于小動物的喜愛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令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走入音樂世界。

2、利用電子琴創新音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對于音樂理論知識部分只是單純的進行講解,難以讓學生真正了解音樂理論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對于音樂的掌握能力減弱,不能夠很好的將其應用到實踐當中。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是通過將較為枯燥的理論和電子琴營造出的輕松愉悅氛圍相融合,同時利用學生愛動手的天性指導其動手感受音樂的魅力,提升其對于音樂的掌握水平和音樂素養,同時利用電子琴可以模仿多種樂器聲音的特點,對于教學形式進行豐富。電子琴進入小學課堂,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師生變得更加親密,互動也更加頻繁,進而能夠形成朋友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當中,小學音樂教師對于學生彈奏的指法進行指導,使課堂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2]在進行《巧巧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播放音樂、聆聽音樂的模式,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的情感當中,引起學生的更多音樂思考,在聽《鐵匠波爾卡》這一教學曲目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聽聽樂曲中都用到了什么工具進行打鐵,是小鐵匠還是大鐵匠先開始打鐵的?這就形成了新的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音樂思路,首先通過教師播放多媒體的形式讓小學生了解音樂的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回憶其中反復循環的旋律,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將電子琴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無限延伸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充分發揮了多樣化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全方位價值。

3、利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感知能力教學的輔助

利用電子琴來校正小學生的音準是小學時期音樂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奠定自身音樂素養的重要渠道,是培養音準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充分利用電子琴來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感知能力教學的輔助,有利于其對于音樂基本知識的掌握。在傳統音樂教學當中,主要采取教師反復演唱和反復練習的模式進行,這種模式的弊端在于對于學生音準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電子琴的利用能夠使其音準固定,在實際教學當中練習更加科學,能夠讓學生的耳朵更加敏銳,在掌握上難度更小。在教學《大海的歌》一課中,由于其中用不同的節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配器手法、不同的演奏演唱形式,表現了不同狀態下大海的聲音,因此如果單純采取教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很難掌握其中的音準、情感等重點,會導致失去學習的興趣,課堂活躍程度也會很有限。通過電子琴的演奏和模仿,能夠細致地向同學展示節奏、情感、力度、速度的變化,讓學生準確認識其中的異同,提升學習質量。

三、結語

隨著電子琴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不斷普及,音樂教師應當認識到在教學中利用電子琴的重要性,積極研究創新電子琴在小學音樂課堂當中的應用策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更多音樂知識,推動小學音樂教學長足發展。

作者:唐衍超 單位:陽谷縣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陳麗蕓.淺析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07:193.

[2]譚玉新.淺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中的愉快教學[J].才智,2015,0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