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2-17 09:43:30
導語: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確實如此,興趣能夠激發我們對事物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而如果對一件事物無法產生興趣,任憑他人講述,也不會有什么感覺。所以說,在小學音樂課堂教育中,采取趣味教學法,一定要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在玩耍中,在富有深層含義又充滿趣味的問答中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展現學生們的獨特性,還能保留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對藝術的感知能力。
一、趣味教學法的作用
實際上,趣味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保持心情的暢快,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快樂教育法”。這種方法的作用就是拋開傳統的教育方法,避免枯燥的學習氛圍,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采取帶有相關課題的趣味性的游戲或問答與學生充分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保證課堂的豐富性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如此,這樣的教學方法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發現在音樂方面有特殊天賦的學生,有利于未來的培養,而且也能使不喜歡音樂課的、比較孤僻的學生打開心扉,愛上音樂。
二、趣味教學法的特點
(一)綜合性。音樂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教給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或帶領學生唱歌就可以的,還要幫助學生培養審美的意識,審美是具有綜合性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采取單一的形式進行教學,要結合唱歌、跳舞或者樂器,也可以讓學生主動上臺進行表演,提高審美能力。在此之前,也需要把學習氛圍以及藝術氛圍調節好,比如在課間播放高質量的音樂或者在教室內畫上有關音樂的黑板報等,都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系統性。任何的教學方法都需要遵循一個合理的系統或者計劃,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說小學音樂的趣味教學法在音樂的選取、每節課所需要教授的內容以及課堂中的互動或問答都需要計劃好,有一個合理的系統來維持教學計劃。(三)實踐性。在音樂課堂中的實踐性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課程中需要通過舞蹈、表演、游戲以及語言的表達來充分的發揮自身的音樂特性和天賦,而且通過這些動作和表達,能夠讓學生加深自己對于這段音樂的印象,加強課堂學習效果,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趣味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情景渲染中“引趣”。學習課程之前的情景渲染也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在前半段的課堂中針對專業性的發音訓練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無聊、比較乏味的,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前布置好學習氛圍,把學生的心一下抓到課堂中去。(二)多種形式表現中“融趣”。單純的唱歌也是無法讓學生一直集中注意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歌詞和實際相結合,多引用身邊的事物,或者也可以使舞蹈和繪畫與音樂作品充分融合,既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加強了課堂學習效果。(三)豐富教學手段中“激趣”。教具的使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師提前制作好的教具在課堂中發放給學生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再去學習的話會加深印象。或者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可以使用,相關視頻和照片的播放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間互動。(四)學生自身表演中“品趣”。教師講述的再多都不如學生自身參與進去的學習效果好,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布置好任務后,由學生自行理解和發揮,用肢體動作和語言充分的發揮,也可以讓學生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學習音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再給予相應的評價和鼓勵,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更加的熱愛音樂。
由此看來,在小學音樂的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自身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時,趣味教學法還是至關重要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鼓勵他們的創作和表演,深入到音樂的世界,了解音樂的實際內涵,在愉快的師生互動中,學習好每一部音樂作品。在小學音樂中運用趣味性,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促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作者:謝紅霞 單位:廣西南寧市橫縣橫州鎮柳明小學
- 上一篇:小學音樂戲曲教學策略研究
- 下一篇: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