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開展途徑

時間:2022-01-14 10:44:23

導語: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開展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開展途徑

【摘要】音樂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唱游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形式,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唱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樂感,也是音樂教學大綱要求。為了有助于大家對小學音樂唱游教學的認識和了解,文章以小學音樂教學為背景,就唱游課教學的特點、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途徑進行了研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活動

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是一種集唱、認、動、聽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唱游課教學能有效滿足新課程改革“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的要求,所以,許多教師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手法的同時,積極提倡將唱游課教學方法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那么,唱游課教學究竟有何特點,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文章對此一一做出了回答。

一、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的特點和意義

顧名思義,音樂唱游課教學就是將歌唱和游戲融為一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模式。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小學音樂教學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情感。但是,長期以來,小學音樂教學多以“歌唱課”的形式存在著,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領唱和學生學習成果上,教學基本上是沿著發聲練習、聽音訓練、歌曲學練的步驟進行的,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受關注,這使得音樂教學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熱情,是困擾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教師們討論最多的問題。唱游課教學提倡通將游戲和律動融為一體,以唱促游、以游帶唱,通過游戲和律動減輕學生學習難度,加深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唱游課教學有效打破傳統音樂教學模式,唱游課教學中的各種游戲和歌唱活動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新課改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音樂教學發展需求的情況下,唱游課教學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二、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途徑

(一)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音樂唱游課教學中有學有唱,有唱有游,“以唱導游,以游助唱”是音樂唱游課教學的根本目的。而要想實現這個目的,教師必須要了解音樂唱游課教學的結構特點和順序,然后根據教學特點和教學內容理清學、唱、游的關系,使各要素巧妙融為一體,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音樂唱游課教學的結構順序是先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動靜結合,開展實踐訓練;接著是讓學生在唱游中感受內化,陶冶情操。教師要全面了解音樂唱游課教學結構順序,要弄清唱與游的關系,即唱是游之本,游是唱之形,游要為唱而游,兩者的主次關系不可顛倒和分離,否則就達不到音樂唱游課教學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做好教學準備,為教學順利開展做好鋪墊。如在學習小學音樂(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冊第六單元《雪花》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前要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準確把握唱游課教學的內容,明確唱游課教學的時間、重點和形式,并認真思考以下問題:如何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之前學習的內容銜接起來?小學生對哪種音樂動作和游戲形式更感興趣?然后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選擇歌唱游戲,根據唱游教學需要準備好必要的教學工具、服飾和道具。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松弛有度,課堂教學效果才能得到保證。(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點燃課堂氛圍。現代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給學生的身心帶來有益的刺激,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因此,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輕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的第一步。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情境創設要點是,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采取不同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知和體驗音樂。如在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幸福花兒開心上》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音樂作品的主題,運用柯爾克孜族民間故事《月光神和汲水小姑娘》導入教學,將教學自然引入到柯爾克孜族舞蹈和音樂教學內容上來。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柯爾克孜族的名勝古跡、風俗人情,給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帶來雙重刺激。然后,在柯爾克孜族舞蹈動律、《幸福花兒開心上》的音樂節奏教學結束后,利用“刁羊游戲”,讓學生了解柯爾克孜族這一游牧民族的古老習俗。接著再帶領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用歌聲和舞姿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大家庭的熱愛。如此這般,利用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點燃課堂氛圍,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積極的氛圍。(三)多管齊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教學、教師的重要任務。小學生具有貪玩好動、耐力不足、直觀想象力較差等特點,傳統以知識灌輸、歌曲領唱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改要求音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要以愉悅學生的身心為主要教學目的,為此,許多新的方法被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來,如在信息時代,許多電聲樂器、多媒體設備在音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視角出發,貼近學生實際,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故事、游戲、動畫)等開展教學,多管齊下,以激發小學愛玩愛唱的天性,鍛煉和激發學生的歌唱能力。如在小學三年級音樂(人教版)上冊《在祖國的懷抱里》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大家合唱兒歌《找朋友》。在歡快的歌曲結束后,播放視頻《愛我中華》,讓大家通過視頻觀看了解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風情和民族文化,民族大團結是中華民族和諧穩定的根本。然后,以“找朋友”為話題,帶領學生一起去和少數民族小朋友交朋友。接著播放MTV《在祖國的懷抱里》,讓學生仔細聽、認真看歌唱中涉及到了哪些民族(苗族、壯族、阿瓦族、撒尼族),讓學生熟悉旋律。最后,讓學生將歌詞中的少數民族換成自己知道的少數民族,進行歌曲創編,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四)借助即興創作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生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尊重孩子們的天性,給學生提供更多即興創作的機會,讓學生進行才藝展示,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新能力。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有許多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的環節,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和開放教學原則,讓學生自由發揮,通過即興創作、即興表演等,發掘學生的表演潛能,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如在小學五年級音樂(人教版)上冊《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教學中,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自豪感,提升學生的情感,拓寬他們的視野。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在導入環節可以借助歌曲《長江之歌》導入教學,然后緊貼歌曲,用語言描述祖國大好河山,引入課本上的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在學生熟悉歌曲節奏和旋律,了解音準、音色、速度等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歌曲創編歌曲《歌唱我美麗的校園》《我的家鄉歡迎你》,圍繞歌曲創編讓學生進行歌曲演唱、樂器伴奏,讓學生將自己的創編活動用歌曲、舞蹈、樂器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就學生的表演給予激勵性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表現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唱游課這種新的音樂教學模式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唱游課教學方法,借助唱游課教學活動將學生與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胡娟.談小學音樂唱游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J].黃河之聲,2016(20).

[2]莫莎琳.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唱游課教學[J].學周刊,2016(26).

[3]王萍.試論小學音樂“以唱導游,以游助唱”式課堂結構[J].戲劇之家,2015(08).

作者:王雅君 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