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創設研究

時間:2022-05-19 03:32:00

導語: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創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創設研究

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下,音樂課的授課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為學生的學習構建寬松、愉快的環境,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要對音樂本體獨特的藝術魅力進行充分挖掘,借助綜合性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置身于預先設定好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音樂環境中學習。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德華•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其中包含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論則強調了“智能的情境性”,該理論與音樂情境教學的開發與創設更好地融合,不僅促進學生各項智能的發展,同時使得學生在創設的情境活動中主動探索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智能長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一、借助多媒體,創建直觀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能力有限,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極為濃厚,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師中若是只運用一種演唱和講解的形式進行教學,勢必不能提高其學習興趣,但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則能將此問題有效解決。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可以清晰地為學生呈現教學內容,可以營造更加活躍的教學氛圍。[1]利用多媒體教學對空間關系的立體感受,促進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智能發展,為學生創設直觀可見的視覺氛圍,提供豐富的視覺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視覺—空間智能。以《快樂的潑水節》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直觀教學情境,先將一段潑水節的錄像片段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一邊欣賞活動情景一邊感受音樂情緒,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影片播放完后,再展開課堂導入:“在我國西雙版納地區有一個少數民族———傣族,他們能歌善舞,潑水節是他么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傣族人民在這一天載歌載舞,相互潑水,護送祝福。剛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畫面便是傣族人民在潑水節這天的盛大熱鬧場面,畫面中的音樂就是對這種情景的聽覺詮釋”。借助此形式,讓學生更好地對音樂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解和欣賞,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式情境,就是用一種提問的方式開展情境教學,有利于構建學生良好思維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對學習展開積極探索,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積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對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行啟發,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能力,調動學生探究音樂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此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音樂內容。語言智能即聽、說、讀、寫能力,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師生交流,互相提問,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進語言智能的發展。以《嘀哩嘀哩》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學生大聲回答:“春天”!之后教師再問:“你們覺得春天美嗎?你們可以說一說春天有哪些美景嗎”?學生議論紛紛,說道:“小草”“大地回春”“春雨”“柳樹含苞欲放”“花朵”等,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描寫春天的歌曲有哪些嗎”?學生通過思考后,回答:“《春天的故事》《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春泥》等”。然后教師再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歌曲《嘀哩嘀哩》中描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春天景象嗎”?學生異口同聲道:“想”!如此,教師借助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春天的景象,激發了學生對這首歌曲學習欲求。

三、回歸實際生活,創設真實音樂情境

所有的創作都從生活中而來,音樂也不例外。[2]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創設生動真實的音樂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領悟生活,在生活中體驗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高。低年級利用自然智能進行音樂情境教學,創設真實情境,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中進行戶外觀察活動,通過聽、看、聞、摸等真實體驗,更好地使學生融進音樂中。以《春天來了》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融入生活和大自然,讓學生聞一聞春天的氣息,摸一摸春天的嫩芽,看一看春天的美景,調動他們所有的感官去感知春天,在潛移默化中和美麗的春景融入一體。此時教師再為學生演唱《春天來了》,學生便能將音樂情感充分體驗到,感受春天的美好,會不由自主的跟著老師一起唱歌,從而促進音樂教學效率提升。所以,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研究,合理地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音樂情境,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借助表演,創設音樂體驗情境

音樂和表演之間的聯系極為密切,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充滿了強烈的表演欲。[4]小學音樂教師要想讓學生深刻感知和理解歌曲所表現的內容,就需要在音樂課堂中將表演和音樂情境密切結合,例如: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角色表演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和領悟音樂的魅力。借助表演提高學生身體運動智能,該智能是學生通過親自參與運用身體(包括四肢和軀干)的能力,教師根據音樂教學內容,創設體驗化、動態化情境,為提高肢體動作機會,讓學生參與課堂中來。以《兩只小象》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各種小動物,一起對他們的演唱進行模仿。然后讓扮演兩只小象的學生入場,教師再對學生說:“看,又有兩位新朋友朝我們走來了,大家熱烈歡迎,你們要演唱什么歌曲”?學生回答:“兩只小象”。之后教師再給予學生引導,讓其演唱歌曲,可以讓小學生對大象打招呼和走路的樣子進行模仿。學生借助此方式學習音樂,可以迅速掌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體會到歌曲內涵。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若是教學方式固定和單一,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顯著降低。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中要有效融合情境和表演,借助角色扮演等形式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從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主動性。

五、創設新奇游戲,感受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加入新奇的游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動形象、趣味十足的音樂情境,同時還可以取得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設計各種新奇的游戲,帶領學生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情境之中。同樣,通過創設新奇游戲,促進學生身體運動智能的發展,小學年級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這些都是創設游戲情節發展學生身體運動智能利用的豐富資源。以《編花籃》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玩游戲?平時你們都喜歡玩什么游戲?哪些游戲需要和其他同學合力完成呢”?一些學生回答說:“無敵風火輪”,一些學生說道:“丟沙包”,還有一些學生說:“老鷹捉小雞”。然后,教師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帶你們玩一個十分有趣的游戲———《編花籃》”。之后,教師再告訴學生《編花籃》的游戲規則。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積極互動,熱情交流。沒有參與游戲的學生一邊拍著手一邊讀《編花籃》的兒歌。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一同對《編花籃》的范唱進行欣賞,并把歌譜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在教學本首歌的時候,借助對新奇的游戲進行設計,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容易讓學生感受歌曲蘊含的情境。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既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品鑒能力,進而培育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同時,從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多元化情境,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多種智能的發展,也提高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立足于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之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深刻理解音樂,顯著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婷婷.營造良好音樂情境,優化職高音樂教學課堂[J].都市家教月刊,2017,(02).

[2]喻文軍.小學音樂情境化教學初探[J].小學生(下旬刊),2017,(02).

[3]翟歡歡.淺析小學音樂課的情境創設[J].情感讀本,2018,(35).

[4]李靜.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中華少年,2018,(30).

作者:翟鈺佳 單位:無錫市育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