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時間:2022-02-16 08:29:17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率,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探討和追求的目標。閱讀是一種創造活動,又是一種體驗性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由問題開始。注重師生、生生交往,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等各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合作探討的機會,靈活利用各種策略提高學習交往的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激發興趣

新課改的推進,對小學語文提出更高的要求。學好語文,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小學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我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改革應體現在如下幾點:

1發揮學生自主性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語文老師,才能喜歡語文,學好語文。長期以來,教師受傳統教育觀點的影響,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只是“滿堂灌”,根據教學參考資料一路介紹,生硬分析作品,學生被動接受。新教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是主導,注重點撥、啟發、激勵學生,放開手,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學生在閱讀理解、品味感悟中學會新知識,培養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淡化過去那種把“課文講深講透”的觀點,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要鼓勵學生,學生在一種自由的氛圍學習,盡情地表達,能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學習興趣高漲,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展現語文課堂的活力。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要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自主作用。

2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是閱讀教學的法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形式的朗讀,都是要引導學生置身于文章情境中。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寫作背景,體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進行多種形式感情朗讀,如分角色讀、配樂讀、小組比賽讀、師生共讀等,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讀出文章的韻味,讀出蘊含的情感。教師讓學生充分質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好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要靜下心,走進文章,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理解文章,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課文是由許多句子連綴而成的,這許多句子,在課文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文中的關鍵句,有的揭示課題,有的點明中心,有的貫穿全文,有的凝聚情感,教師可以從句子切入指導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掌握整體感知課文、深入探究課文、整體回顧課文以及獨立閱讀課文等學習環節。注重師生、生生交往,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等各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合作探討的機會,靈活利用各種策略提高學習交往的實效,充分發揮小組合作長處,使學生在互動中獲得主動的發展。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學生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還可以寫讀后感。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生掌握了好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創新學習。“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對于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教師要及時鼓勵,予以肯定。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

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學生的自主學習,由問題開始。在課前,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有啟發性的思考題,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整堂課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并把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發表見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文化寶庫的知識沒有窮盡,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創造性地閱讀教學,學生在自讀中領悟、發現、交流。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中去領悟和思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探究文章豐富內涵。學生積極表達,教師用心傾聽,適時進行點撥。教師常常被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獨到的見解、幽默的語言所折服,真正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激發了他們學習熱情,煥發出課堂的活力。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長此以往,日積月累,語文知識一定會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4培養學生感悟能力

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要認真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學、導出學法。閱讀課文有進度和略讀。在精讀課文教學時,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原則,先設計好為題,學生根據思考題進行自讀,結合已有的知識找到答案。然后教師檢查自讀效果,針對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議論,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歸納出學習方法。同一問題,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是學生創造力的表現,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一篇精讀課文,可以設計“四步閱讀法”:初讀知大意,再讀理思路,細讀抓重點,賞讀品精華。指導學生邊讀邊品賞,說說自己喜歡課文中哪些詞語、句子或段落,并說明理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學習文章的立意謀篇、寫作特點,體會所表達出的作者思想感情。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拘泥于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到知識,還培養了能力,受到審美教育。

總之,語文教學任重道遠,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更新觀念,不斷創新,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工作,注重因材施教,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作者:劉洪建 單位: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李秀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對策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2]高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對策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