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探討
時間:2022-03-27 08:58:12
導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語言特征分析等層面上,其研究成果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局限。英語閱讀不是機械、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復雜、動態(tài)的認知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為學習者的心智過程提供了理論框架,其中圖示理論和信息處理模型如今被廣泛用于二語習得領域。因此,該文通過認知心理學和信息處理模型,闡述了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運用的認知理論,并根據(jù)認知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提出啟示。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圖示理論;信息處理模型;英語閱讀教學;啟示
1概述
閱讀是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技巧之一,也是二語習得研究常見的主題。在語言教學中,閱讀教學也一直被學者關注和研究。有效的閱讀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地道的英語,而且有助于學習者了解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以往的閱讀研究中,很多學者從任務特征、閱讀策略、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對閱讀理解過程進行分析,而從認知角度探索用英語閱讀教學比較鮮見。該文從認知心理學和信息處理模型的角度,并運用Embretson和Wetzel(1984)提出的信息處理模型,多視角的分析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對英語閱讀研究和教學提供有效啟示。
2理論基礎:認知理論和信息處理模型論
外語學習中一般要求學習者掌握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其中閱讀能力普遍很難提高,給學習者帶來很大的挫敗感。這種現(xiàn)象基本歸因于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存在問題。學生學習英語帶有功利性和主觀性,尤其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他們認為,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并非因為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綜合技能,也很少為興趣而學習英語,學習策略上基本采用死記硬背、用中式思維去理解文章,缺少英語思考能力。二是教師在教學備課中,大多重視“如何教”,采用以教師為中心而非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尤其大班英語教學中,忽視學生個體差異這個重要變量,比如年齡、認知能力、學習興趣、語言技能等。學習是信息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的過程。英語學習中聽力和閱讀是信息輸入,口語和寫作是信息輸出。英語閱讀作為信息輸入,會影響和反映口語和寫作的輸出。著名學者劉潤清認為,“只有當信息點合理組合成整體,按照輸出-理解-輸入的模式,交際才能成功。”根據(jù)他的理念,語言學習不僅在于詞匯理解,還受其他諸如認知、社會和文化等因素的干預,這早已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很多研究者(Mikulecky,long&Richard,andCohen)指出,閱讀過程基本包括兩種信息處理模式,“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model)”和“自上而下處理模式(top-downmodel)”。自下而上(bottom-up)指由詞、句再到整個文本理解,而自上而下(top-downmodel)指預測、判斷文本,糾正和彌補缺失的細節(jié)信息,這兩種信息處理方式在英語文本理解過程中的各個層次上同時進行,互相補充。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遵循的是“自上而下模式”,重視詞句教授,通過生詞句型理解學習文本。而對于學習者而言,閱讀是非常復雜的認知過程。Embretson和Wetzel(1984)在運用認知心理學提高閱讀效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種新型信息處理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包括兩部分:文本特征和答題決策。文本特征由兩個子過程構成,其一是詞匯編碼,將文本信息轉化成記憶中的單詞意義,其二是連貫過程,將單詞和句法連接成清晰的文本理解。答題決策包括兩個子過程,即編碼和連貫過程。根據(jù)此理論,閱讀過程中的編碼難度受詞頻或閱讀水平影響,連貫過程受連接詞和實義詞數(shù)量等影響。根據(jù)這種信息處理模式,文本閱讀是在感知語言的基礎上,分析綜合連接詞和實義詞,推理并判斷以達到理解的過程。圖示概念(schema)是認知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即從周圍環(huán)境中接受信息的心理結構。最早由德國哲學家Kant提出,后由Bartlett引進心理學領域,將圖示定義為“對過去經(jīng)驗的反映或積極組織”。認知心理學家Rumelhart將圖示概念運用于閱讀心理過程的解釋,構成圖示閱讀理論。圖示閱讀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集多種知識,如文字、詞匯、句法、語義和背景知識相互融合的過程。任何單一的語言知識無法真正理解文本。Barnhart認為,從信息處理的角度看,文本閱讀正是將新信息和記憶里儲存的信息相關聯(lián)的過程。這些理論都強調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需要重視背景知識介紹,而不是單一強調記憶單詞和句法。據(jù)此分析我們可知,根據(jù)認知心理學和信息處理模型理論,教師在閱讀教學前應對文本材料的詞匯、句法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進行相關補充。比如在教授《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第三冊第一單元“Never,evergiveup”前,除了教授課文中的生詞、復雜句型之外,教師可以介紹文中提到的愛因斯坦、愛迪生、林肯、桑德拉(SandraDayO'Connor)的人生故事,背景知識補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主題,即成功的秘密在于持之以恒,勇于戰(zhàn)勝困難。
3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大學英語閱讀英文稱為“ReadingComprehension”,包含閱讀和理解兩個過程。閱讀課本中題材涉及很多方面,如文化、教育、歷史、人情風俗等人文類文章,以及社會學、經(jīng)濟學、心理學等常識類文章,還可能涉及信息網(wǎng)絡、科技發(fā)展等科普類文章。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學習者應充分調動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將閱讀信息處理整合,提高閱讀效率。認知心理學理論和信息處理模型理論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有借鑒和指導意義。(1)閱讀教學不應只強調篇章或語言特征,而應充分考慮讀者個人因素。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被動學習。教師由詞到句到語篇分析,以句法分析為輔助手段,既強調篇章結構,如“總分總結構”等宏觀分析,又未忽略詞匯句法內(nèi)部的微觀分析。閱讀理解從詞匯語義層次上升到語篇層次,這種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一度被認為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閱讀教學模式,并得到了廣發(fā)運用。但根據(jù)以上所述認知心理學理論和信息處理模型,閱讀也是讀者和文本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認知過程。如Embretson和Wetzel發(fā)現(xiàn),認知過程中的文本連貫過程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文本連貫過程的培訓,注重文本中邏輯詞、連接詞和實義詞的使用。(2)圖示理論表明,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會影響閱讀文本的理解過程。因此,教學者應注意閱讀材料的選擇,以便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首先,閱讀材料應當是學生能夠理解的。比如在選擇新生閱讀課外材料時,不應選擇晦澀難懂、生詞較多的文本;而對于大二學生課外材料,可以選擇有一定生詞量的篇章。當然,選材也不可過于簡單,否則也無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閱讀材料的選擇應難易搭配,教師從中選擇適宜的篇章,著重講授閱讀技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法擴大學生理解范圍內(nèi)的語言輸入,提供多方位、多學科、多層次的閱讀材料,實現(xiàn)行為心理學中提出的語言是通過機械重復繼而形成刺激反應的規(guī)律。在講解閱讀文本之前,應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比如在講解“CharlieChaplin”這篇文章前,可以先給學生講授卓別林的生平事跡和電影的默片時代,讓學生充分了解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此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也應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及興趣愛好,大量選擇難度適中、與時俱進且生動有趣的語言素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還要充分考慮讀者因素,照顧各類學生的特殊需要,甚至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材料而配以簡單的閱讀練習,或選擇簡單材料而配以較為復雜的閱讀題目和練習。(3)選定閱讀材料后,教學者應考慮如何科學地設計閱讀任務。Embretson和Wetzel提出的信息處理模型中,閱讀答題過程中的編碼難度受詞頻或閱讀能力影響,答題決策過程主要取決于解題是否需要對原文句子推斷或重述。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多總結閱讀文本和題目中的高頻詞匯,教授一些閱讀技能,包括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線索推斷單詞詞義,和構詞法來推斷單詞含義,并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推理和思維密不可分,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對文章的語篇把握和思維能力。常見的思維模式包括:歸納、演繹、類比、分類、定義、列舉比較、對照、分析等。學習者熟悉這些思維模式后,能更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思維軌跡、了解文章大意,確立中心思想,辨別重點事實及相關信息。比如:Thecrueltyofsuccessisthatitoftenleadsthosewhoseeksuchsuccesstoparticipateintheirowndestruction.對該句中一系列詞如cruelty和destruc⁃tion進行歸納,可推測出作者對追尋此類成功(追名逐利)持否定態(tài)度。明確作者態(tài)度后,再來辨別一些重要事實、分析中心思想,自然水到渠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認知角度來看,閱讀過程其實即讀者和文本之間的信息處理過程。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認識文本中的各種關系,鼓勵學生通過邏輯詞和實義詞預測、掃描重點信息,幫助學生積累各種閱讀技巧,以便之后閱讀過程中激活腦中貯存的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指導的課堂教學;在教學材料上,應放棄內(nèi)容過時、滯后的教材,選用適合學習者的教材;在具體教學方法上,教師應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強調開放式的教法。總之,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一定不能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語篇理解能力。隨著時展和教學方式、模式的更新,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也不斷發(fā)展變化,期間還會不斷出現(xiàn)新問題,對閱讀教學的研究也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廣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但要提高自身外語水平,也要積極從事閱讀教學研究,將閱讀理論運用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知理解,以便保障閱讀效果,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的。
作者:陳旻 單位: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 上一篇:高中英語詞匯閱讀教學論文
- 下一篇: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