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07 08:10:39

導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進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多媒體以其巨大的容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還有手機,只要合理使用,因勢利導,它在輔助閱讀教學方面也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據研究發現,學生一般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最多維持15~30分鐘,這和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等特點有關,然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利用學習時間。如在學習《荷花淀》這篇文章時,筆者首先播放流行歌手鳳凰傳奇的歌曲《荷塘月色》,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他們精神飽滿,教學效果自然就顯現出來了。在講課中,又通過播放“幾個婦女商量探夫”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察到她們或謹慎穩重、或忸怩含蓄、或伶俐乖巧、或爽朗率直、或性急冒失,學生在歡樂的笑聲中感悟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學生討論問題熱烈,爭著發表自己的看法,師生互動融洽而和諧。再如學習《邊城》時,由于我們的學生旅游經歷較少,對湘西的風土人情缺乏了解,學習文章時就有一定困難。筆者通過搜集湘西風光的圖片和播放《邊城》電影,讓學生走進湘西,借助多媒體感受湘西不同的風土人情,領悟到它的魅力,帶著美的享受再走進文本,感受翠翠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祖孫情。讓這種情感體驗有了依托,有了歸屬。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優勢,沖擊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情感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學生沉浸在聲、光、影的美妙環境中,更容易融于作品中,豐富自己的情感。如學習《琵琶行》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接著給他們播放了一段美妙的琵琶曲,學生仿佛感受到了白居易詩中琵琶女的形象,得到了情感的陶冶,這時我適時點撥,學生則設身處地感受到了詩人與琵琶女同病相憐的命運,對詩歌的喜愛也由衷產生。又如講李清照的《一剪梅》時,筆者播放flash動畫,在幽怨的樂曲中,學生感受到了詞人細膩的情感世界,加深了對詞以及詞人對丈夫深深思念的理解。在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時,怎么讓學生感悟到此詩千百年來為無數人所迷戀、傾倒,以孤篇壓倒全唐呢?我通過播放名家朗誦配以課件,引導學生凝神細聽,讓他們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在一個月華如水的夜晚,孤獨一人站在江邊,跟著作者的思緒飄蕩。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對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對明月今宵、游子思婦卻天各一方的惋惜,都在這如曼如煙、悠悠惆悵中感悟出來了。此時此刻,學生仿佛忘卻了一切,全身心投入到了詩的世界,得到了美的享受。借助于多媒體,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將作品描繪的意象和畫面再現于自己的腦海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運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信息技術以其巨大容量,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更多更詳實的材料,尤其在課堂延伸環節,可以廣泛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庫。如《鴻門宴》一文是職業學校必學的內容,也是司馬遷的經典之作,通過多媒體課件,字音、通假字、重點實虛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現象,在一節課時間內讓學生已基本掌握,這是以前兩到三節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尤其是一詞多義內容,把學過的知識點加以匯總以多媒體課件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對知識進行梳理,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還鞏固了學過的知識。由于學生對歷史了解不深,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我借助于百家講壇王立群老師講的楚漢之爭視頻,讓學生全面了解項羽、劉邦的人物形象。學生爭論熱烈,項羽的性格特點呼之欲出,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優化了課堂教學。這時再引導學生閱讀《史記》中《項羽本紀》等名篇,以及關于項羽的詩作,如杜牧的《題烏江亭》、李清照的《詠項羽》、王安石的《烏江亭》、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引進了電子識別系統,要求學生帶手機進行面部識別,于是,手機進入校園,好多教師、家長不理解,視之為洪水猛獸。澠池縣職業中專則對手機加強了監管,適時開放網絡,開啟了教師、學生有效管理機制,讓手機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尤其在作文教學方面,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對寫作文有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每周的作文課,我都提前一周把作文題目、要求通過班級群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手機找材料,搜集論據;找相關名人名言、歌詞、優秀文章來閱讀。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材料,自然就言之有物,作文寫作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為促進作文教學,我還要求學生利用零碎時間多閱讀,如講沈從文《邊城》一文,課文只是節選,我要求學生在課下利用手機閱讀《邊城》全文,寫心得,寫感悟。講郁達夫《故都的秋》,讓學生利用手機網絡資源讀郁達夫的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則讓學生重溫《匆匆》《背影》《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綠》等文章。通過閱讀,一方面讓學生多次走近作者,全方位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做到厚積薄發,寫作時,就可以順手拈來。此外,學校還不定期邀請本地區作家給學生開展作文寫作、小小說創作、詩詞鑒賞等講座,以此為契機,學生通過手機閱讀了大量的小小說、好文章、好詩詞,受到了文學的陶冶。語文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改變了傳統教學,構建了新的教學環境,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擴大了學生閱讀量,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感受到閱讀的無窮樂趣,從而愛上了語文學習。

作者:皮紅梅 單位:澠池縣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