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高中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策略分析

時間:2022-07-01 10:15:58

導語:農村高中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高中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對高中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是學生能力提升與知識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師應以閱讀為切入點,幫助農村學生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素養,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閱讀實踐的開展還需要優化學生的分析、判斷等能力,在激發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提升閱讀效果,在閱讀方法與技巧的掌握中實質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農村高中學生閱讀素養;閱讀能力

新課改對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閱讀為代表的教學活動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但是農村地區的教學相較于城市暴露出更多的不足,大閱讀背景下使用的教學資源比較片面,內容、種類也都比較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所以教師應在這些方面做文章,嘗試在實踐中尋找更有效的提升閱讀素養的教學形式,盡力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要,訓練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一、深入學生群體,分析問題成因

農村的教學軟硬件設施不足會導致諸多問題,但是問題的成因往往更加復雜,并不是單純的條件問題就可以解釋的,因而教師需要探究其他因素的影響。教師需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觀察他們在閱讀學習中的表現,評價其閱讀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抓住學生的主要訴求,幫助學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端正閱讀學習態度,真正發揮出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針對性找出問題的所在,高效解決問題。比如,教學必修一《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時,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們交朋友,談談未來與理想,了解農村青年學生的想法。深入到學生群體之后,教師就會看到學生在學習上的焦慮,看到與城市學生因資源差異而產生的不同,看到部分高中生對未來沒有方向、缺乏職業規劃的恐慌,看到浮躁的學風導致的學習積極性降低,看到“讀書無用論”“閱讀無用論”帶來的消極學習態度。教師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可以為農村學生指出明確的發展方向。

二、拓展閱讀范圍,重點剖析名著

農村高中生在閱讀方面還有很多欠缺,最重要的就是閱讀積累的廣度與深度不夠。教師應著重拓展閱讀范圍,運用文學經典著作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解析中增長其知識水平。而在此類閱讀中,學生也能逐步體會到文學的價值與美麗,對語文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無論是詩詞歌賦、白話小說還是翻譯的國外著作,學生都能感受到語言運用之美,在反復的閱讀中提升閱讀的質量。例如,教學必修三《北方》時,教師就可以聯系國內外近現代的詩歌作品,從語調、韻律上讓學生領會這些文學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感情。教師需采用豐富的策略,對不同風格的詩歌流派進行分類整合,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了解近代詩與古體詩的不同,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時代帶來的語言上的障礙,使學生在對比中能夠進行自我選擇與評判,在閱讀上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權。這樣,在發現與解決問題時,就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發揮出閱讀的作用。通過閱讀范圍上的拓展,學生閱讀效率會有長足的進步,在消化與認知文學經典的同時,學生可以更深刻地剖析語言的本質,對語文學科所涉及的文化、藝術等方面產生更多的了解,從而提高個體的綜合閱讀素養。

三、制定閱讀方案,降低指導約束

閱讀不能是一個強制性的過程,高中生已經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教師不能夠把自身的想法強加于學生。而為幫助農村高中生走向正確閱讀的道路,教師需要給學生制定相關的閱讀方案,劃定一個大體的框架,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尋找資料,針對性補足閱讀能力缺陷,而不是時刻給予其閱讀上的指引,徒增厭煩。這樣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化被動為主動。例如,對《陳情表》一文的閱讀分析,教師可只給學生劃定框架,指明學習的重點,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嘗試。從文章結構的剖析,到其中典故的應用,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進行歸納總結,尋找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紕漏和問題,最后再給予必要的指正。另外,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學創造良好條件,從音樂、繪畫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制定好閱讀方案后,這種自我教育能夠更為快速地滿足學生能力發展的需求,使學生找到學習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并在閱讀體驗的分享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四、改革閱讀教學方法,加大教師引導力度

高中生對閱讀教學策略的改變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大膽創新,改革農村教學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讓語文學科發揮出其作為語言學科與工具學科的教育性。教師還應采用探究性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盡力改變傳統語文課堂的慣性,用更為合理的方式喚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關注,從而在閱讀中加強對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閱讀素養、邏輯思維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有力地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科素養。例如,針對《獲得教養的途徑》一文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去盡力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學會在思考中解決各方面的問題。在讀與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精神、心靈會得到高度統一,通過閱讀收獲教養,收獲快樂,同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而清晰的人生規劃。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能極大促進學生對閱讀的看法,使學生在文學的力量下去挖掘閱讀藝術的美妙。這與閱讀教學的大背景是相契合的,與農村學生尋求自身發展也是高度契合的。對閱讀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應投入更多的精力,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典詩文,都需要從農村高中生的基本學情出發,使學生逐漸意識到閱讀與學習的價值。

五、重視閱讀評價溝通,積極展開教學互動

語文素質教育明確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在教學方面具有更為豐富的思想理論,有著比較充足的閱讀儲備與深厚的知識積累。因而,教師可以將兩者結合,在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進行一些必要的引導,進而實現師生的共同評價與學習交流。在教學互動下,學生能夠快速抓住閱讀內容的核心,逐漸掌握閱讀的一般技巧。教學互動還包括其他一些方式,諸如書展、交流會、閱讀沙龍等,這些方式在教學上都能起到正向提升的效果。例如,在《指南錄后序》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分析此文與《鴻門宴》《燭之武退秦師》等作品在文言文運用方面的規律,分析這幾篇文章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借助評價交流活動,促進高中生在文言文閱讀上的斷句、字詞結構理解以及文章大意疏通等方面的能力發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天祥在南逃過程中的顛沛流離之苦,理解文天祥在字里行間表現出的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在這類有深度的文學作品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進行有效閱讀評價溝通,能夠加深學生對現有內容的理解,豐富學生的理性認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指導其后續的閱讀實踐學習。綜上所述,教師對農村高中生的閱讀教學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拓展閱讀范圍,改革閱讀教學的方法,積極開展教學互動,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增長其見識。在系統性的閱讀教學中,需要向精、專、深的方向前進,從而體現出閱讀的良好效果,在不斷克服難題的過程中為人才的培養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黨月玲.基于核心素養提升高中生現代文閱讀能力[J].語文教學通訊,2019(09).

[2]樊春花.文學經典閱讀與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提升[J].中學語文,2017(24).

[3]高瑞珺.關于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J].現代閱讀,2013(05).

[4]趙慧珍.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農村普通高中課外閱讀教學的探索[J].語文學刊,2009(06).

作者:陸春花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