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3-28 03:18:24

導語: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的應用

[摘要]節奏是表達音樂情感的有效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節奏的重要性,通過兒歌法、身體律動情境教學、游戲、伴奏等多種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的節奏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藝術審美情趣。

[關鍵詞]音樂教學;節奏訓練;現狀;分析;形式

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音樂精髓、把握音樂旋律的前提。在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提高學生樂感、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學生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情感體驗不夠豐富,對音樂的把握會比較困難。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節奏訓練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一、音樂教學現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素質教育觀深入人心,學校和家長都不再局限于孩子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對孩子德、智、體、美、勞五育更加重視了。但是,當前的音樂課堂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高,在音樂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教學流于形式,仍然停留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只重視理論教學的階段……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進行培養意義重大。因此,要改善音樂教學狀況,教師要注重節奏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藝術審美情趣。

二、節奏訓練的作用分析

1.提高學生的音樂技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水平。在音樂教學中,對樂譜的識和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節奏訓練能幫助學生識譜和讀譜,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水平。同時,識譜和讀譜技能的提高,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旋律、記憶歌詞。2.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學生對新鮮有趣的事物充滿好奇,對枯燥乏味的事物無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豐富音樂教學形式。節奏訓練作為一種音樂教學形式,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使課堂不再局限于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3.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加強節奏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節奏訓練中,學生要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肢體的協調配合來感知音樂,而這個過程,間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節奏訓練形式

1.兒歌法。學生對音樂興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音樂學習內容復雜,難以理解。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愛生動有趣的事物的心理特征,將音樂教學中復雜的、難懂的音樂原理編成兒歌進行教學。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音樂教學都離不開對基礎音符單位的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是幾個常用的時值,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另外,將單調難懂的音樂原理編成簡單而生動的兒歌,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把握,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身體律動。身體律動有助于學生把握節奏感。身體是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的重要工具,有時候四肢的擺動、腦袋的晃動、身軀的搖擺等肢體語言,可以更好地表達感情。同時,身體律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把握節奏,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蘇教版《春天的小河》是一首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歡快歌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自然流暢的聲音表達歌曲的內涵以及歡快的情緒,用身體律動的幅度表示曲調的強弱。3.情境教學。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能夠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引入情境教學模式。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音樂知識、音樂感知能力,創設具體的、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能夠通過獨立思考,提高節奏感和學習效率。例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地球媽媽》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的情感內涵,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地球媽媽面臨的惡劣處境:環境被破壞,資源被浪費,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樹木被大量砍伐,工廠排放的污染氣體破壞了大氣層……教師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對保護地球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地球母親孕育了我們,為我們提供了美好的生存環境,我們要以同樣的愛回報地球母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習興趣被激發,提高了音樂感知能力。4.游戲環節。游戲教學法是被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深受學生和教師的認可與喜愛。學生由于年齡小,學習音樂會比較吃力。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不僅難懂,而且枯燥乏味,學生容易失去學習和探究的欲望與興趣。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喜愛生動有趣的事物,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游戲教學法進行節奏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備課時,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中涉及節奏訓練的知識,并充分利用教學環境中一切可以提高學生節奏感的事物設計課堂游戲。例如,《微笑波爾卡》涉及一種舞蹈,這種舞蹈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2/4拍的對舞。跳舞時,舞者面對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著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邊伸開握住女伴的右手,然后以這種姿勢,成對地沿著舞廳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簡單的舞蹈學習,并選出表現較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讓學生在有趣的節奏訓練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5.樂器伴奏。教師可以通過樂器的打擊來幫助學生感知音樂。例如,在《春到沂河》的教學中,教師先將課前準備好的樂器展示給學生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向學生介紹各種樂器的功能和用法,讓學生敲打樂器,為所要學習的曲目伴奏。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發揮團隊精神,進行樂器伴奏,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在伴奏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使學生發揮自主性,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情感,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學要改變傳統只講理論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節奏訓練,使學生的音樂素養不斷得到發展。

作者:李敏 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