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問題及對策探析
時間:2022-10-26 03:57:46
導語:高師音樂教育問題及對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音樂教育是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社會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中“美育”的重要內容組成要素。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工作來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就必須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音樂教師的培養上,啟蒙者或者引導者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會決定學習者的水平和未來在此方面的成就。因此,本文通過對當前高師音樂教育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簡要介紹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關于推動音樂教育發展的相應建議對策,力求能夠為當今新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問題;對策
一、高師音樂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培養目標仍待明確。與專業音樂院校的培養對象和培養目標不同,高師音樂教育如果將專業音樂院校的培養目標——“專”“精”“深”和“唱”“奏”“演”作為核心的話,可能會一定程度上阻礙高師音樂教育的實際發展。第一,能夠獨立從事音樂教學的音樂教師是其培養對象,他們不需要對于音樂完全的“專”“精”“深”,而應當做到“廣”“正”“寬”。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音樂院校學生也是如此——他們以學習專業的、精湛的、深入的音樂技能為目標,很多時候只會專注技能方面的練習而盡可能避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但是高師需要做到的則是“多能”,也就是說要做一個音樂上的通才,除了基本的音樂專業知識以外,吹拉彈唱、指揮、曲式等多項技能也必須掌握。第二,部分專業音樂院校的部分老師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觀點,在培養模式中過度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了一些同樣重要的教學內容——教育理論的指導以及教學能力的培養。因此,不可避免地將這種思維用在了教學過程中,一味追求學生練習曲目的數量和技巧難度,毋庸置疑這為學生拓展理論知識、充實自身文化素養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第三,近些年出現了很多將“師范性與專業性”“講臺與舞臺”對立起來的事例,這種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模式對于音樂教育的發展來說,無異于限制其發展的負擔和壁壘。(二)實踐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從當今高師音樂教育課程設置不難發現,我國的高師音樂教育在理論學習和音樂教育實踐的比例安排上大多會出現偏差。一方面,大部分的高師音樂院校都會將理論課程主要放在前兩學年的學習中,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則大多會放在后兩年來學習,直接將理論和實踐分開進行。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二者應當同時存在、互為表里才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鞏固,通過理論了解實踐原理的同時,要通過實踐活動來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這樣往往會更加容易實現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另一方面,相當大比例的高師音樂院校將教育實習當作一門需要完成的門課程放在最后一個學年進行集中安排,這完全歪曲了教育實習的本身概念和應當完成的目標。教育實習應當是學生在學校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提升自己實際技能、總結自己的個人實際情況來逐漸完成自己“學生——職業人員”思維的轉變,以此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音樂專業人員的需求。(三)音樂教材缺乏師范性。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人才與專業音樂院校人才最大的區別在于不同的培養目標——是否具有師范性。但是就近些年的音樂教育專業教材來說,其編寫者在很多時候忽略了“師范性”這一點,在進行音樂教育專業教材編寫的過程中過分重視音樂專業知識方面的內容,而忽視了有關于科學的教育方法等的具有師范特性的內容,這是專業音樂院校教材的強專業性、學科的科學性和知識的系統性彌補不了的方面,會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制約。
二、高師音樂教育的對策
(一)轉變陳舊觀念,完善課程設置。高師音樂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優秀的、具有音樂才能的學生,而是要培養合格的、具有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教師,并以此為大前提進行高師音樂教育的課程安排——在完成多學科、多技能的課程學習之后,要教會學生如何在今后做好一名音樂教師。也就是說,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做到除了在“多能”的基礎上實現“一專”以外,還要進行藝術哲學、音樂審美以及藝術美學等相關內容的學習,通過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實現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提高和語言表達能力及藝術修養的提升。(二)豐富教育實踐,培養教學能。音樂教師與從事音樂相關職業的其他人員不同,他們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因此這就對他們的理論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如果不能夠實現二者的融會貫通,就很難在日后的音樂教師生涯中“如魚得水”地解決相關問題。因此必須要加大對于教育實踐的重視力度,只有在不斷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而據統計分析,目前解決這種方式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將教育實習期放在大三學年期間。(三)革新教材內容,重視師范性質。通過教材的編寫方向能夠直接反映出該學科的專業性質,而高師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音樂教師人才,那么其教材的編寫必須首先應當凸顯的特質是師范性質,所以不能夠將該專業的教材與專業音樂學科教材混為一談,而應選擇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高師音樂教育專門教材,在選擇時還要注意必須以師范教育需要為首要標準。第二,教材編寫時最好不要缺少諸如教育學、教學法和心理學等學科的相關內容。最后,在進行教材革新時要注意對于各門課程之間內在邏輯聯系的加強,有利于學生通過接受大量音樂感性認識來加強自身理論思維能力的系統化。總而言之,在進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應當在其內容的師范性、邏輯的整體性和嚴謹性以及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投以更多目光,這能夠對培養學生形成一個更全面系統的高師音樂教育認知起到積極作用。(四)優化改善課程教學內容。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在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上,一定要注重市場需求,按照OBE理念設置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優化改善課程教學內容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應該更新理念,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將實踐教學同基礎音樂教育緊密結合。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在大一和大二階段應該幫助音樂專業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而在大三和大四階段要凸顯出音樂課程內容的實用性,組織眾多的音樂專業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音樂會、演奏會以及演唱會等,增強音樂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二,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在聲樂和器樂課程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出與其他專業音樂院校的區別,凸顯出師范類院校的特色,展現出音樂教學內容的聲樂性和民族性。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在音樂教材編制上,要集合骨干師資隊伍,與優秀企業合作,一起編制和開發音樂專業教材,并且要與音樂基礎教育和實踐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第三,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在音樂專業課程教材建設工作上,要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音樂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和增刪教材內容,將最新的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融入教材的內容中,使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促進師范類院校音樂專業學生音樂學習的個性化發展。(五)創新音樂教學模式。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要指導音樂教師積極創新運用不同教學模式,不斷地增進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音樂專業學生學習內容非常廣泛,廣大音樂教師要因材施教,確保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音樂知識和技能,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踐教學中。如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師利用專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每小組圍繞事先布置好的主題展開音樂即興創作,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廣大音樂專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提升學生們的作曲能力和音樂素養。并且分別派出各組的代表進行現場演奏,組織不同的小組對內容以及形式評鑒,發表各自的想法,并根據現存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對策。如上的音樂課堂教學有利于增強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發現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專業培養目標仍待明確、實踐課程設置不盡合理、音樂教材缺乏師范性。筆者立足于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現狀,結合自己多年來的音樂理論課程教學經驗和音樂實踐經歷,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教學效果的對策:如轉變陳舊觀念,完善課程設置、豐富教育實踐,培養教學能力、革新教材內容,重視師范性質。
參考文獻:
[1]王圣春.地方性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現存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J].當代音樂,2015,(03).
[2]徐向黎.新課標與高等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改革[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02)
[3]王藝紅.高師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鋼琴高師教學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06,(S2).
[4]李曉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現存問題及對策分析[J].北方音樂,2019,(10).
[5]薛瑾.<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同伴互助”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研究報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2).
[6]薛瑾.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高師學生音樂教育實習若干問題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04).
作者:趙宏宇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音樂專業社會實踐教學質量研究
- 下一篇:小學音樂教學中歌唱訓練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