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思考

時間:2022-02-18 10:56:13

導語:護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一體化改革的現狀

近年來,許多職業院校相繼打破了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提高了實踐課時的比例,將課堂由教學樓搬進了實訓室、實習醫院,教師由理論或臨床醫師轉化為一體化教師,以提高學生操作技能。但這種教學改革只是一體化教學的初級階段。因此,職業院校要在一體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實訓環境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全面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

二、一體化改革的條件

一體化教學改革需要探索一系列管理制度、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施條件、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方法、評價等,用以指導和規范一體化教師教學行為,提高實訓教學質量。筆者認為,一體化教學還需要培養一批技術過硬、手段先進、教法靈活的師資,構建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環境,形成對接生產過程的教材和學材,擁有“互聯網+”的教學資源等。

三、一體化改革的內容

(一)工學結合,建設一體化教學環境。1、確定核心職業能力。職業院校要努力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提高證書含金量,達到學歷與能力對等,逐步形成“中央很重視、行業離不開、社會看得起”的良好職教氛圍。職業核心能力需要學院選派專業帶頭人和管理人員深入醫院、社區調研,了解現代化醫療單位管理流程、職業素養、典型工作任務、技術水平、能力要求等,增強一體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2、建設教學所需環境。職業院校在掌握了護理工作環境和典型工作任務、能力等要求后,擬定與醫院相對接的一體化教學環境建設方案,邀請專家論證,構建集一體化數字仿真醫院、操作實訓區、多媒體學習討論展示區為一體的實踐教學環境。

(二)學做合一,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1、一體化教材建設。教材建設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社會用人標準為依據,在專業知識的安排上,緊密聯系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理論夠用、技能為主、素質為本的原則,重構專業理論知識點,確定關鍵職業能力,強化基本技能與核心技能的練習。專業理論教材建設采用兩種渠道完成。一是優選國家職業教育規劃的一體化教材;二是結合國家職業鑒定標準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學院的硬件、軟件、最新技術以及典型工作任務自主編寫的一體化教材和學材。2、學生工作頁建設。學生工作頁包含《學習任務頁》和《學習活動頁》,是指導學生按學習任務完成一體化實訓所必要的書面教材和學材。《學習任務頁》是給學生下達實訓學習任務的書面文本,包含學習目標、課時安排、工作情景描述、學習任務描述、醫護典型案例等。《學習活動頁》是對學生完成實訓任務的過程導學、過程記錄、知識點問題解答、展示評價的記錄報告,包含學習目標、學習過程、操作規程要求、操作方案、程序編制、知識點問題解答、活動總結展示、活動評價等。3、現代教學媒體應用。為了加快一體化實訓教學信息化建設步伐,應配備相應的教學參考書、工具書、醫院資料、互聯網+(WIFI)等必要的學習工具,讓學生通過視頻、微信、微課等方式自主學習,豐富一體化學習的內容。

(三)教師隊伍建設。1、制定教師培養管理制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夯實教師業務基礎,苦練技能內功,培養業務精、能力強的“一體化”教師。2、組織教師進修培訓學習。采取送出去、請進來、廣參與、多實踐等方式,讓從事理論課的教師逐步轉換為優秀的“一體化”教師。一是經常參加各部門組織的一體化教師培訓班;二是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教研或競賽活動,以賽促教,以教促訓;三是多批次組織一體化校本培訓和一體化示范課觀摩交流;四是積極參與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在建設中學習、提升。3、建立教師進醫院實踐制度。學校要建立專業教師到醫院實踐鍛煉的制度,確保每年實踐鍛煉的時間不少于15~30天。通過相應制度明確醫院實踐鍛煉的任務和要求,并納入教師業績考核。利用假期對教師進行輪訓,也可以安排教師到醫院頂崗鍛煉、參加技能培訓等,增強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四新”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4、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可以向社會公開招聘,廣泛招納人才,包括實踐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傳承人、技術能手等,讓他們取得教師資格后,以專職或兼職的形式擔任教育教學工作。

作者:張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