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兒科學留學生教學方法探索

時間:2022-04-08 08:43:18

導語:肺炎兒科學留學生教學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肺炎兒科學留學生教學方法探索

摘要:兒科學是臨床專業醫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留學生教學因為存在一定語言障礙、學生學習理念不同等問題,在教學中有其特殊性。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留學生醫學教學因故均為線上教學,對教師語言能力、課堂設計組織、氣氛調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切實學校落實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意見,保質保量地完成留學生兒科教學工作,我校兒科學系在理論教學中主要采用雨課堂+微信的方式、見習課教學主要采用PBL+視頻教學的方式,并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進行了相關預案準備,進行了特殊情況下的留學生教學方法探索

關鍵詞:兒科學;留學生;肺炎;教學方法

兒科學是臨床專業醫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因為兒童本身的生理、解剖和免疫等特點,兒科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要求和重點有所不同。留學生因為存在語言交流不暢、學習理念不同等情況,導致部分留學生在臨床學科學習中出現興趣不高、出勤率低、理解困難等問題。在病毒感染防控期間,由于隔離、防控的要求,學校延遲開學,按照我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意見,要在特殊時期保質保量地完成留學生兒科學理論大課和見習教學工作,對教師語言能力、課堂設計組織、氣氛調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留學生教學始于1995年,是中國首家采用全英文教學的高等院校之一。兒科學系作為學校首批參加留學生教學的教研室,在留學生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1-3]。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病毒感染肆虐,根據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結合學科特點,兒科學系在兒科學理論教學和見習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探索,采用了一系列教學方法。

1理論課教學

1.1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問題。以往留學生理論大課教學,主要通過教師的當堂幻燈演示、板書展示、語言及肢體表達、互動環節設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互動環節在留學生授課中更是尤為重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帶領學生緊跟教師思維、檢驗教學效果。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留學生居家或在宿舍進行線上學習,一方面由于不在集中的空間授課,課堂氛圍不強。另一方面,因為教師不能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板書展示也受到一定限制,教師缺乏肢體語言表達,所以對教師的語言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線上教學互動相對難以開展,難以發現學生聽課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是否跟上教師思維和教學進度。我們兒科學系留學生來自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尼泊爾、印度、烏干達、馬來西亞、也門、哈薩克斯坦、泰國、美國和加拿大,部分留學生還在自己的國家尚未回到中國,教學時存在時差,容易缺課漏課。1.2課前準備和應急預案。針對以上問題,學科系要求教師在授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做好語言組織、課堂進度、學生在線互動設計等。課前由理論課教師、見習課教師、脫產帶教教師、教學輔助人員集體備課,對授課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對理論授課過程中的教學設計環節進行溝通,尤其是互動環節設計進行討論,修改完善幻燈片。帶教教師幻燈片準備過程中,對幻燈片中能通過圖片、動畫等展現的內容,盡量以更為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授課教師培訓并熟練掌握雨課堂線上教學過程,進行線上試講。授課當天安排專門的教輔人員和學科系脫產帶教教師同時在教室輔助教學,共同應對突發情況,并協助收集學生反饋意見。在理論授課中主要采用雨課堂+微信的形式。雖然雨課堂為在線教學提供了比較有力的保障,但鑒于短期內同時大量用戶使用雨課堂,可能導致網絡信號、通暢性的不穩定,為了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學科系也做了應急預案準備。為防止網絡中斷可能帶來的影響,帶教教師提前對每一堂課進行了錄制,一方面教師通過提前錄制對語言熟練度是一次強化訓練,并對授課進度、互動環節設計有更進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如果網絡中斷就可將錄制好的內容通過微信,學生可隨時在網絡通暢時進行觀看。為防止雨課堂在教學當天用戶過多發生擁堵,授課時同時開啟了遠程會議進行線上教學,但對于在國外尚未返回國內的部分地區學生,有些遠程會議方式無法應用,也需選擇微信推送學習資料的方式。1.3雨課堂的應用。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與學堂在線共同研發的新型教學工具,可實現幻燈同步、課堂練習、課件推送和學習過程數據采集分析等多種重要功能[4]。在理論教學前,通過雨課堂發送學習公告,讓學生提前對所學課程進行預習。上課前10分鐘教師上課通知,授課剛開始時,教師可通過雨課堂點名,對沒有按時上課或缺課的學生,在課后應一步詢問原因。我們統計發現,理論授課出勤率為86.8%,缺勤的最主要原因是時差、網絡不通暢。教師授課開始時可通過彈幕與學生進行交流,如果彈幕影響了正常教學秩序,在正式授課時可關閉彈幕功能。為增加學生參與度,減少因不能面對面授課而帶來的交流互動減少,需要對所教授知識進行更細化的階段劃分,在每一小階段或知識點內容結束后馬上通過習題方式檢驗學習效果,包括多選題、單選題、主觀題形式,雨課堂能立即統計學生的答題情況,從而幫助教師對學生參與度、知識掌握跟進情況進行反饋。教學結束后,教師習題并收集學生完成情況,積極與見習課帶教教師溝通,在見習課中對薄弱環節進行再次強化。例如,兒科學總論中生長發育一般規律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在雨課堂當堂練習中全部留學生給出了正確答案,但在課后練習中發現個別學生的理解出現了偏差,理論課教師及時反饋給見習帶教教師,由見習課教師在見習課上進行強化。雨課堂結束后,學生可回看完整課程,也可根據需要打印幻燈片內容進行復習。我們調查發現,95%的缺勤學生都能通過課程回放功能完成學習。1.4微信的應用。授課前建立留學生班級微信群。授課前在微信群中也可學習內容,提醒學生進行預習。授課前也可一些教師錄制的教學相關小視頻,比如兒科學總論中涉及的生長發育指標測量,如頭圍、身長、體重等測量方法;新生兒總論中涉及的新生兒原始發射等,不僅讓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初步印象,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視頻錄制時教師配以英語旁白以利于學生理解。在授課前一天和當天,分別提前在微信群中提醒學生上課時間,避免學生漏課缺課。授課時如果關閉了雨課堂彈幕功能,可以讓學生在微信群中隨時發表意見,由教學輔助教師當堂收集,理論課帶教教師在課后立即對學生意見進行歸納并及時反饋。微信群中還可以隨時課程調整、學生練習中出現錯誤及分析等內容,是課前、課時及課后學生和教師交流的有利平臺。微信與患兒相關信息時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2見習課教學

2.1見習課教學面臨的問題。兒科見習課是對理論大課內容進一步強化和補充的過程,也是對臨床教學內容的重要實踐環節。留學生往往對見習課有濃厚的興趣,通過與小患者的直接接觸、觀摩整個診治過程、針對具體患者梳理理論知識,都讓留學生有直觀而深刻的印象。疫情期間因為防控要求,學生不能進入病房和門診進行見習教學,所以學生缺少直觀印象和動手實踐機會。單純對理論課重點難點內容進行重復和復習,不能達到見習效果,且學生難免覺得枯燥而失去興趣。同樣,教師和學生不能面對面交流溝通,缺乏肢體語言表達,互動較難開展,也對教師語言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2課前準備和應急預案。見習課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和聽大課,是對語言的溫習強化過程,更是對理論課內容的再梳理過程。見習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見習課內容,制定見習課具體授課形式。例如以往的兒科學總論見習課,會帶領留學生到幼兒園參觀,并對不同年齡段兒童進行體格測量。疫情防控期間,留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幼兒園尚未開學。見習課教師可通過提前錄制體格測量視頻,通過雨課堂、遠程會議、微信進行線上授課。再例如兒科疾病各論見習,以往是帶領留學生進入病房或門診,由教師挑選典型患者,學生采集臨床資料,然后由留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診療過程。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無法進入臨床實踐,改由教師提前根據實際病例編寫PBL教案,并提前錄制視頻,采用遠程會議推送PBL+觀看視頻的方式。對于突發網絡不通暢、個別學生因地區原因無法應用遠程會議等情況,教師提前錄制視頻和幻燈,微信推送,方便學生在網絡恢復時隨時查看。2.3PBL教學。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啟發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5]。見習課前,教師結合理論授課內容編寫教案,提前設計案例。見習課開始前,雨課堂和微信提醒學生上課。課程開始后雨課堂和微信同時推送文字資料,學生可隨時查看。討論階段,主要應用遠程會議方式,在教師引導下開展討論,以屏幕共享的方式開展。鑒于個別留學生在不同國家地區對遠程會議的應用限制,所以運用微信同步進行關鍵問題和討論推送。學習匯報和教師總結階段均通過遠程會議+微信方式。教師最后通過雨課堂和微信推送結論幻燈,以便學生隨時查閱。學習結束后,學生提交學習報告,教師根據學生報告總結發現問題,再次通過微信進行反饋。2.4視頻應用。因為疫情防控期間不能直接進入臨床開展見習,為了更好地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教師提前根據見習內容,結合病區患者實際,在征得患兒家長同意后錄制視頻材料,并進行必要的臨床示教,同時進行英語旁白講解。如兒科查體、陽性體征示教等。視頻時間不宜過長,可分段進行錄制,微信推送,要注意保護病人隱私。對于暫時不便于錄制的視頻,可以在互聯網尋找相關內容,并配以英文講解。視頻可以在見習課時、課前、課后根據情況隨機推送。2.5疫情結束后見習課的補充。雖然線上見習課在理論知識鞏固、重點知識回顧、臨床思維訓練等方面都盡量達到與線下教學同質化,但動手能力訓練僅通過線上教學難以完成。不通過接觸患者、患兒家長溝通、陽性體征發現等實地學習,難以達到見習課的全部預期效果,也難以完成學生角色轉換和必要的人文關懷訓練。在疫情結束、恢復正常診療秩序后,要帶學生進病房和門診,對動手能力訓練部分進行分階段補充和完善。例如兒科病史采集、系統查體、兒科病例書寫等,要通過動手實踐,牢固掌握知識。我校兒科學系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根據既往留學生教學經驗結合目前教學實際,在理論教學和見習教學中采用了一系列教學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反饋在不斷總結和完善。通過學生反饋情況,線上教學對于臨床學科教學能滿足大部分預期效果,但有些教學內容,尤其是見習教學動手能力培訓部分內容,難以達到與線下同樣的效果。盡管如此,此次突發疫情下的線上教學方法探索,對留學生線上教學的開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教師在留學生教學方面理念、能力、技術都起到了提升作用,也是對教師和學生面對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的一次有益鍛煉和提高。

作者:史瑞明 廉國利 劉麗 丁玎 劉小紅 黃燕萍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