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預科體驗式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9 11:38:17
導語:民族預科體驗式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有關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概述
(1)基本內涵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在21世紀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主要強調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實踐來掌握知識,實現自我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包括三部分:授課內容、教師和學生。這三部分相互作用,推動教學的完成。教師通過研究教學內容,借助一些再現與傳遞的手段,如:設置任務、組織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在探究體驗中學習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培養了學習情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2)理論基礎
體驗式英語教學直接來源于體驗式學習理論。體驗式學習理論指的是學生可通過自主學習研究,利用自己的經驗來進行觀察判斷,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或經驗。Kolb把學習解釋為“經驗轉換以及經驗的獲得和轉換結合中產生知識的過程”。該過程由四個環節組成,即具體經歷、思維觀察、抽象概念和主動實踐。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另一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認知理論的一個主要分支。建構主義強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加以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意義構建。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各環節都突出學生“體驗”的地位,教師盡可能運用多種體驗教學方式,把抽象的知識轉換成事實,讓學生去體驗事實、體驗過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感情與思想的萌生,感受到引人入勝的探索過程。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層次。這一層次的學習介于高三年級與大學一年級之間,主要是通過對文化知識的查漏補缺,使少數民族學生成為合格的大學入學者。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相比之下,內蒙古地區的大學英語教學仍然相對落后,民族預科的英語教學更是不容樂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文化教育水平偏低,而且對大學民族預科的英語教學研究不足。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大學民族預科的英語教學,對大學民族預科的英語教學了解很深,下文詳細談談目前的大學民族預科英語教學現狀。
(1)教師教學現狀
大學英語教學目前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記筆記”。在整個課堂上,教師是知識信息的主動傳授者,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難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也難以調動每個學生的潛能。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習者的交際缺失癥。
(2)學生學習現狀
我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相對落后,辦公條件差,而且這些地區的中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普遍偏低。加上蒙古族學生對英語學習重視不夠,因為英語在他們高考中只按照較小的比例計入總分。所以,大部分蒙古族學生進入大學后,英語基礎較差,大學民族預科學生更是如此。另外,少數蒙古族學生在考入預科后,存在一種自卑心理,這些不良心理也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使他們失去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針對上述大學民族預科的英語教學現狀,基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特點,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在民族預科中開展體驗式英語教學。
(1)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語言體驗情境
貼近的語言體驗情境不但有利于學生建立原有經驗與新知識間的聯系,而且易于激發學生去感知、體會的興趣。教師首先在課堂上要善于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的話題和語言交際形式,以便讓學生產生共鳴。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語言材料,例如,網絡資源、報紙雜志、廣告標語等。也可以引入學生自己觀察到的語言情境。這些語言材料應有一定的新穎性和趣味性,確保能夠吸引大多數學生,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互動活動
在課堂教學上,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課堂互動活動,如模擬討論、角色表演、游戲等,使學生們體驗到語言使用的過程。恰當的課堂互動是預科學生們有效體驗的基礎。課堂活動應具有如下特征:
1)互動性和真實性。互動是交際的核心,互動可以在學生間、教師間,或是機器和學生之間進行。另外,語言必須體現真實性。只有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學生才會有真實的體驗。
2)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小組活動是自主合作學習的常用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但有助于不同水平學生的自主體驗,而且也有利于創造互動合作的氣氛。
3)多樣性和連續性。教學活動的安排應該多樣化,要將讀寫活動與聽說活動、基礎活動與拓展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有助于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的需要,并且綜合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多樣性的活動應保持連續性,不能只求形式熱鬧,忽視教學目標的承接。
(3)以網絡多媒體作為體驗式英語教學的平臺
多媒體網絡是有效體驗的重要手段。多媒體網絡系統能實現學生與計算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種交流。通過運用文本、圖片、動畫、視頻、音頻、聊天工具、數據庫等媒介,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更好地創設真實的體驗情境,拓展課堂體驗的時空,并為師生收集到更多的素材和學習資源,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積極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
英語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預科學生有效體驗的重要途徑,具有靈活性、開放性、綜合性及自主性等特點,它使單一的課堂英語學習過程,變成第二課堂里的一種學生創造性運用語言的體驗過程。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舉辦英語角、英語晚會或進行英語演講、歌曲競賽等。第二課堂的活動要依賴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但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滿足不同水平、不同興趣的學生們的要求。
4結語
總之,體驗式教學法是英語教學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它強調人類的認知規律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民族預科生是大學教育里不可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結合目前民族預科的英語教學現狀,廣大英語教師要積極探索,勇于投身教學改革,相信通過這種新型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加上學生的積極努力,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提高預科學生的整體語言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
作者:呂拾元單位:包頭師范學院外語學院
- 上一篇:少數民族大學英語教學論文
- 下一篇:職業學校會計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