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探究
時間:2022-10-09 08:59:11
導語: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是作文創作的基礎與源泉,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模式的優化,特別是要對教學素材、教學方法、教學空間等進行全面拓展,尤其要重視作文教學的生活化,以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初步探析,本文將作簡要論述。
一、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積累素材
離開生活,作文創作將會單薄、乏味、枯燥,學生在創作中就不知如何下筆,就會沒有真實生動、形象豐富的素材,也就無法為作文創作提供有力支撐。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周邊的生活,為寫作活動積累豐富的素材,主要抓住三個方面進行突破,取得了顯著成效。
1.認真觀察周圍生活
要求初中生要做善于觀察生活的人,以一雙敏銳的眼睛縱觀周圍的生活,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留下深刻的記憶。例如,某一次考試的成功或失敗,某一次競賽的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的參加等等,筆者要求學生抓住這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進行觀察,從而逐步積累寫作素材。
2.認真觀察周圍人物
初中生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他們缺少對社會的感知,但是觀察活動要立足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人物開始,只要具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平凡之中也能發掘出偉大,從狹隘的生活圈中同樣可以收集到各種典型人物的事跡。如在《背影》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父母是如何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尋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細節,匯聚成濃厚的父愛母愛。這些方面的細致觀察,可以讓寫作活動充滿真實的情感,可以為作文創作活動積累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3.認真觀察周圍變化
我們的生活在發生著悄悄的變化,因為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條件在逐步改善。生活中的這些變化包括周圍城市基礎設施、環境、氣候等變化,也是直觀反映社會發展的素材。筆者指導學生對這些方面進行充分的觀察,例如,以自己家庭生活條件為例,現在的生活條件,五年前、十年前乃至更久以前的生活條件,可以通過向家長了解的方式,分析一路走來家庭生活條件的改變,從一個家庭的變化反映出整個社會的變化,從而讓學生發掘出深刻的主題,寫出來的文章以小見大,以一滴水折射出了太陽的光芒,不僅立意新穎,而且蘊涵的主題也有一定的深度。
二、鼓勵學生走進生活開展調研、發掘熱點
初中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構思立意,在生活中開展探究,使學生的作文創作構思更加新穎、內容更加豐富、手法更加獨特。重點抓住三個方面,推進作文教學。
1.尋找社會關注話題開展調研
當今社會,信息量呈現井噴式發展趨勢,相對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因為有了網絡的加入,信息流動速度更快,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社會熱點信息吸引全社會的眼球。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報紙、上網瀏覽等方式,了解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開展調查研究活動,可以為作文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當前青少年素質發展狀況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習成績好而其他能力低下,考得了高分而行為習慣缺乏良好約束等諸多現象,被廣大媒體深入探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關注這一話題,開展研究,通過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及組織座談的方式,對這些社會關注的話題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為寫作活動收集到豐富的素材,提煉出精辟的觀點,而且能夠有效增加作文立意的深度。
2.學生分組開展討論交流
對生活的感悟、生活現象的理解,直接影響到學生作文創作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開展討論交流,如針對教師提出的某一項調研內容,學生可以在分小組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開展討論交流,大家交流所獲得的信息、收集的素材,可以用來支撐這一現象的分析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提高了作文素材的豐富程度,增強了教學構思立意的有效性。
3.集聚集體智慧構思創作文章
在生活中開展調研收集素材,還要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分析研究,在生活化調研的基礎上討論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集中大家的智慧可以有效體現這一要求。在提綱撰寫環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討論交流基礎上,共同分析應當怎樣安排材料,怎樣確定結構,運用哪些手法。雖然選擇的方向不同、素材不同,但是大家一起分析研究文章的結構與手法,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構思的新穎性、結構的合理性及手法運用的針對性。
三、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實地采風,現場指導
作文教學生活化一定要重視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離開生活的作文教學顯然無法提高形象性、生動性。筆者在教學中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發掘素材,現場指導提高技巧。
1.組織參觀景點
各地區或多或少分布著一些相對有名的景點,無論是各種紀念場所還是自然景觀,對學生而言,參觀這些景點既是身心放松、呼吸新鮮空氣的過程,也是實地感悟、增強感知服務于作文創作的過程。筆者在教學中根據時間安排組織學生參觀一些景點,和學生共同分析研究這些景點具有什么樣的特色,在觀察時可以按照怎樣的順序,景點的每一處有著什么樣的特點,以及在創作中應該如何滲透情感與思想教育內容等等。這樣的參觀活動受到了學生熱烈的歡迎,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相互討論分析景觀的特點,研究如何將其細致地描寫表達出來。參觀之后,筆者就地進行指導,和學生討論景觀有何特點,可以運用哪些手法進行描寫,以及怎樣構思文章的結構等等。通過這樣的現場指導提高了學生對寫景類文章的技巧把握程度。
2.組織拜訪先進模范人物
各地區的先進模范人物是各行業的領軍或代表,他們優良的品質、優異的業績值得全社會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拜訪這些先進模范人物,提高學生觀察人、描寫人的能力。筆者引導學生從人物的第一印象、成功的現在、奮斗的昨天等角度,和學生探討如何選取所了解的信息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作為素材,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什么樣的手法以及具體表達什么樣的情感。經過現場指導,學生認真思考梳理,對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展示其精神風貌等方面有了清楚的認識,整個文章創作輕松自如,質量也明顯提高。
3.組織走訪社區
當前社區是城鄉生活的一個基本單元,社區的功能正在不斷完善和放大,從社區醫療、社區教育、社區便民服務等方面可以充分體現出來。許多社區達到了看病、健身、購物、娛樂、行政服務為一體,足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到便捷的服務,這些方面的建設工作的顯著成效可以進行深度發掘,社區建設取得的巨大變化也可以體現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化等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走訪社區過程中親身感悟這些變化,并現場指導抓住這些變化背后揭示的深層次因素,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深刻性。綜上所述,作文教學生活化是打造創作與生活聯系紐帶的一條重要路徑,教師要強化研究、積極探索,全面推動作文教學成效的提升。
作者:姜宏楊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中
- 上一篇:作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 下一篇:2015十月國慶節思想匯報精選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