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知識樹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作用
時間:2022-10-26 09:17:03
導語:淺談知識樹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作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知識樹”是指將各個作文知識點的序列歸整在一起,通過“樹形圖”的方式來呈現(xiàn)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通過“知識樹”來將與某個作文教學主題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匯總在一起,將其應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中,有利于讓小學生建立宏觀的作文感官,為靈活應用各個作文知識點打好基礎。本文將結(jié)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索,從幫助學習建立宏觀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學生語文習作能力、激發(fā)小學生的習作興趣三個角度來詳細闡述將知識樹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知識樹;應用作用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教學內(nèi)容,不管教師手把手教學生如何寫作文,還是以“解放學生”的思想來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習作自由,小學生的習作能力都沒有明顯的提高。追本溯源,最根本的原因便在于小學生沒有建立穩(wěn)固的、靈活的、可遷移的習作知識結(jié)構(gòu),也沒有掌握良好的習作技巧與習作知識。如果教師可利用“知識樹”來組織作文教學,那么自然而然便可增加小學生的字、詞、句、段落、篇章的儲蓄量,學生也可在知識積累中了解篇章結(jié)構(gòu)、語言句式等語文知識的應用方式,自主嘗試在本人作文中展開實際應用,從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習作能力。
一、幫助學習建立宏觀知識結(jié)構(gòu)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有這樣一個感受:同一種習作技巧,不管教師強調(diào)多少遍,小學生依然會在相同的問題中出錯,而大量重復性的習作問題則會逐漸消磨掉小學生的習作自信,導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長期處于低效的循環(huán)狀態(tài)。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便是小學生所形成的知識和結(jié)構(gòu)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所以無法形成知識遷移能力。對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知識樹來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習作知識結(jié)構(gòu),為學生靈活遷移習作知識做好準備。比如,在“寫一處自然景觀”作文教學中,筆者便以“知識樹”的方式來總結(jié)了寫景作文的習作要求。在本課教學中,筆者繪制了一棵知識樹,在樹干中寫下“寫景作文技巧指導”,然后以六個枝干來標注了寫景作文的六個習作技巧,即觀察為基礎、善抓景物特征、確定習作順序、做到動靜結(jié)合、抒發(fā)真情實感、善用優(yōu)美語句。在每一個枝干下,筆者也會細化每一項內(nèi)容的具體內(nèi)容,比如在“確定習作順序”中,筆者還以“小枝干”介紹了寫景文章常見的空間方位順序、時間順序、地點順序這三種寫景順序,并用具體實例展示了每一種習作順序的習作效果;在“善用優(yōu)美語句”中,筆者也介紹了擬人、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手法,以例句來讓學生感受每一種修辭手法的習作效果。
二、提高學生語文習作能力
小學生目前在作文中所存在的內(nèi)容空洞無物、語序顛倒混亂、錯別字與語病較多、缺乏真情實感等問題都是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低下的具體表現(xiàn),這些問題也直接導致我國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比較低下。然而,“知識樹”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習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因為它能夠讓小學生靈活調(diào)動與使用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各個習作知識,每當教師布置一項習作任務,他們便可回憶相關知識的“知識樹”,利用“知識樹”的各項內(nèi)容展開有效習作,寫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文。比如,在“寫觀察日記”一課中,筆者便以“知識樹”的方式來總結(jié)了觀察日記的三個習作技巧,即觀察要抓特點、重點;觀察要有順序,可以從上而下、從內(nèi)而外,也可以從中心到四周;觀察既要有整體,也要有細節(jié)。在以“知識樹”強調(diào)了觀察日記的觀察要點與習作要點之后,小學生便可隨機選擇觀察對象,可以是一只小動物,也可以是校園環(huán)境,還可以觀察一個人。在觀察中,小學生將會自然而然地思考觀察對象的特點,從整體、細節(jié)兩個層面來保證觀察的全面性,并且會及時記錄自己的觀察順序。在做好前期準備之后,小學生便要學習日記的習作格式,在日記中記錄自己的觀察過程。以“知識樹”來組織習作指導,可有效減少小學生習作學習的盲目性,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習作能力。
三、激發(fā)小學生的習作興趣
長期的失敗經(jīng)歷是導致小學生厭煩寫作文最重要的學習情感因素。若教師可以“知識樹”來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使小學生明確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功,那么便可有效改善小學生被動、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重新對習作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在此過程中建立自信,使小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狀態(tài),逐漸愛上語文習作。自從筆者以“知識樹”來組織作文習作教學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都重新燃起了習作熱情。比如,在“寫童話”教學中,許多小學生雖然很喜歡讀童話故事,但是說到寫,卻顯得一籌莫展。為了讓小學生了解如何寫童話,筆者以“知識樹”的方式分析了童話故事的文本結(jié)構(gòu)、習作要點、習作技巧等多個內(nèi)容,然后鼓勵小學生自主嘗試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在“知識樹”的引導下,小學生全面了解了寫童話的具體內(nèi)容,十分有信心地展開了語文習作。許多學生表示,他們本來對童話故事的習作方式感到十分茫然,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但是,“知識樹”讓他們知道了童話故事包括什么、如何寫童話故事、怎樣寫出來的童話故事更吸引人等等,使他們有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恍然大悟之感。
總而言之,有多項研究證明“知識樹”是符合兒童認知特征與學習思維方式的。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之中,能夠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針對性與目的性,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習作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對此,教師應全面分析應用“知識樹”的要點與條件,以“知識樹”來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全面改革。
參考文獻:
[1]王慶欣.小學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樹”[J].遼寧教育,2015(11):73-76.
[2]湯金琴.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作者:石艷紅 單位:桐梓縣婁山關將軍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