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忽略策略在英語的作用

時間:2022-01-06 11:33:51

導語:當前忽略策略在英語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忽略策略在英語的作用

本文作者:劉晴工作單位: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培根對讀書有段精辟的論述:“Somebooksaretobetas-ted,otherstobeswallowed,andsomefewtobechewedanddi-gested;thatis,somebooksaretobereadonlyinparts;otherstoberead,butnotcuriously;andsomefewtobereadwholly,andwithdiligenceandattention.”(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4]培根的話告訴我們,閱讀書本要講究閱讀方式,不能用同一種方式閱讀所有內容,讀者需要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可仔細咀嚼品味,而次要的或不感興趣的內容則可略去不讀。合適的閱讀方式可以提升閱讀的質量和速度。閱讀教學亦是如此,對于學生需要的或感興趣的詞、句、段落等內容教師應仔細講解,而次要的以及難以把握的內容則應略去不講,從而節省課堂時間,提升課堂效率。“忽略策略”即指略去閱讀教學內容中次要的和學生難以把握的部分,而將重點放到重要的和學生感興趣的部分上的教學策略。下文將對這一策略的內容進行論述。

(一)忽略次要內容忽略次要內容是指略去次要的詞、句及段落的講解,而將重點放主要的詞、句及段落上來。要有效地讀懂一篇文章,首先應該抓住其主要的詞、句及段落。一位好的作者在寫作前會列出寫作提綱,而提綱是文章的骨架,在寫作過程中,作者會順著骨架添加血肉,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理有據。提綱的內容往往成為文章的主題段或段落的主題句,而出現在主題句、主題段中的重要詞匯就是關鍵詞。抓住了主要詞、句及段落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次要詞、句和段落則用來說明觀點、支持論據。在信息量激增的現代社會,很多好文章都是這樣寫出來的。如《新華文摘》要將幾萬字的文章壓縮成幾千字,就是只留下了主題段和主題句,卻絲毫未影響到讀者的理解。又如一份報紙的信息量非常大,其新聞報道多采用多重“倒金字塔”結構,標題中包含關鍵詞,是全篇的精華,導語即是主題段,是內容的高度概括,能讓讀者快速讀懂并獲得所需信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摸到作者的寫作框架,還原作者的寫作提綱。將關鍵詞匯,主題句和主題段找出來,并對其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快速把握文章的全局。對起說明、支持作用的次要詞、句、段落則應該在課堂講解中略去,而由學生根據需求和興趣來自主閱讀。例如下面這篇文章:TeenageoffenderswhoescapedfromworkcrewarecaughtTwoteenageoffenderswhowalkedawayfromaworkcrewnearStudioCitylastweekwerearrestedafterabriefchase,au-thoritiessaidWednesday.PabloOntaneda,18,andChristopherOchoa,19,werepickedupataprivatehomeinRiversideCountylateTuesday,ac-cordingtotheCaliforniaDepartmentofCorrectionsandRehabilita-tion.Duringapursuit,theysufferedwhatthedepartmentde-scribedasminorinjuries.Aftertreatmentatalocalhospital,theywerebookedintoRiversideCountyJail.ThepairwerepartofacrewfromtheVenturaYouthCorrec-tionalFacilityinCamarilloandhadbeensoughtbyseverallawen-forcementagenciessincetheirescapeFriday.UnderthesupervisionoftheCaliforniaDepartmentofForest-ryandFireProtection,theyhadbeenclearingbrushnearMulhol-landDriveandLaurelCanyonBoulevardintheHollywoodHills.這篇文章采用的就是新聞報道的“倒金字塔”結構,教師應讓學生通過標題中的關鍵詞“Teenageoffenders”,“es-caped”,“caught”獲取最關鍵的信息;重點講解首段(既是主題句,又是主題段)讓學生迅速抓住文章的“綱”。而后面的段落不過是對標題和首段的擴充,是次要的部分,應該在課堂講解中略去。教師的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希望學會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意圖,迅速找到段落、文章的主題句”[1]。在課堂講解中忽略次要內容不僅能簡化課堂,還能讓學生學會忽略次要內容、快速把握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并內化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略讀”,能“抓住要點”,“把握主要內容、主要事實”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閱讀的一般要求中提到:“能瀏覽互聯網上的一般信息,基本讀懂國內英文報刊,理解大意及主要事實。”[5]較高要求中提到:“能略讀新聞、人物、事件等報導的主要內容,抓住其要點”[5],“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并能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5]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英語閱讀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謀生,而主要是為了閱讀國外英文文獻資料,獲取所需的信息”[6]。學會忽略次要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閱讀所需文獻,盡可能多地獲取重要信息,是提升學生閱讀速度的有效途徑。

(二)忽略無法把握的內容忽略無法把握的內容是指略去由于現有知識缺乏而無法理解,讓學生覺得“過難”的詞、句及篇章意思的講解,而將重點放到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上來。教育心理學及其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的學習受到原有心理結構極其水平的影響”[7],若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原有心理結構中需具備適當的知識、技能和一定的學習動機。”[7]如果學習中遇到的知識“過難”,學生無法把握,“則難以產生學習,新的心理結構也難以建立。”[7]教師給學生展示的東西不能超出他們現有知識的水平,否則他們就不能理解,無法接受。閱讀的過程是“利用讀者已有的知識體驗去感知眼前文字并達到理解的過程”[6],閱讀教學中教師講解的內容的深度和難度應該與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一致,如果講解過難、過深的內容,學生會因為無法理解而失去學習興趣,所以無法把握的內容應該在教學中略去。首先,要略去學生無法把握的詞匯的講解,即文章中生僻低頻的難偏詞匯的講解。普通英語國家的人們只需掌握兩三千詞匯就可以毫無困難地閱讀各類報刊雜志,甚至專業書籍,因為他們掌握的詞匯大多為活用性強的高頻詞匯。這類詞匯語境強,稍作思考即可猜出意思來,是文章中出現最多的詞匯,熟練掌握了它們能快速讀懂文章意思。對于這類詞匯,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重點講解,讓學生多多操練。而生僻低頻的難偏詞匯通常是很少使用或專業性很強的詞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習這類詞匯對其閱讀水平的提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會降低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應在講解中略去。例如下面這段文章:Wearelearningtousethosechemicalsforourownends,whethertoproducepenicillinfrommoldorheart-savingdigitalisfromtheplantknownasfoxglove.Althouthpharmaceuticalscien-tistsareincreasinglyskillfulatcreatingnewmedicinalcom-pounds,theycannotalwaysreplicatethisvasttreasuryofready-mademedicines.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文中的“penicillin”,“digitalis”,“foxglove”等單詞是專業性較強的難詞,可以略去不學;對于部分對文章感興趣的學生,則能根據前面的文字如”thosechemicalsforourownends”猜出意思來,能讓其自主學習。如此既節約了課堂時間,又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余地。其次,要略去學生無法把握的句子的講解,即文章中的結構復雜、意思難懂的句子的講解。結構復雜的句子通常用來表達復雜的概念,揭示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描述曲折的思維過程等。單純結構復雜的復合句中,主句通常結構獨立,從句依附于主句,其所表達的概念是對主句意義的補充、解釋、界定,其結構可以無限擴展。閱讀文章中很多長句就是這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語境來把握主句的意思,從句的意思則由學生自主閱讀。而有些句子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內容晦澀難懂,用專業詞匯來揭示某領域中復雜的概念或事物關系,是大多數學生無法把握的句子,教師則應將其在講解中略去,如下面這個長句:Althoughhomodesmicresidualcompoundscanoccuronlywiththeinertgases,heterdesmiccompoundsinwhichtheproper-tiesaredeterminedlargelybyresidualforcesareofcommonoc-currence,forinanystructureinwhichdiscretemoleculeswithoutexternalfieldoccurthebindingbetweenthesemoleculescanonlybeoftheresidualtype,andthestructureisthendeterminedbytheshapeofthemoleculesandthewayinwhichtheycanpackto-gether.這個句子來自AnintroductiontoCrystalChemistry,非化學專業的學生讀這個句子時會因自身知識的缺乏而讀不懂單詞,理不清事物之間的聯系。教師的講解只會讓學生覺得“一頭霧水”,從而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略去這類句子的講解是必需的。再次,要略去學生無法把握的篇章內容的講解,即篇章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的講解。一篇好的文章中通常會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有些為大多數讀者所熟悉,能理解的內容,而有些則需要已具有一定先期知識的人才能理解。如果學生對某些知識缺乏先期了解,而教師在課堂上灌輸相關的后期知識是沒有意義的。如同理工科教師給文科學生講解某個機器的構造,或冶煉金屬的流程一樣,學生既聽不明白,也不感興趣。講解學生不熟悉的內容不但不能加深其理解,反而會使其覺得過難而失去學習動力。例如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除了體現生與死,復仇等主題之外,還涉及到宗教,心理學、倫理學等其他多方面的內容。前者是普通讀者都熟悉的主題,而后者則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士才能深刻理解,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講解這些知識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圍,是毫無意義的,應該在課堂講解中忽略。忽略學生無法把握的內容的講解能讓教師將重點放到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上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能閱讀“熟悉題材”文章,讀懂“所學專業文獻”也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閱讀的一般要求中提到:“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的文章”[5],較高要求中提到:“能借助詞典讀懂與我專業相關的技術性論文”[5],更高要求中則寫到:“能較為順利地閱讀所學專業的英語文獻和資料”[5]。“熟悉的”和“與專業相關的”就是學生感興趣、能把握的,他們學起來才有動力,效果才會好。在當今信息量激增的社會,能夠閱讀到的東西非常多,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自身感興趣的或本專業的內容能有效地激發其閱讀興趣,提升其閱讀的質量和速度。因此,略去學生無法把握的內容的講解將極大地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當前,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科學文化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大量的外文資料等待著我們去閱讀。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不再僅以紙質書本的形式出現,更多的信息以互聯網為載體呈現出來,數量之大,史無前例。要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獲取所需的信息,高效的閱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閱讀教學中講授內容繁雜的現象嚴重制約了大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忽略策略運用到閱讀教學中,不僅能簡化教學內容,留出更多時間讓學生獨立閱讀,更能通過忽略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閱讀能力提高的方法,為他們指明高效閱讀的途徑,使其今后具備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暢通無阻航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