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背越式跳高教育探索
時間:2022-04-18 03:08:17
導語:職校背越式跳高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突出背越式跳高的技術教學
背越式跳高技術教學根據其技術特點,分為基本技術教學和完整技術教學兩部分,開始教學時可先側重基本技術的教學。首先教師向學生講解背越式跳高的正確動作概念。然后教師做示范,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背越式跳高,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表象。最后教師配合基本技術練習精講主要技術的動作結構和特征。首先,講解桿上的動作,并通過一些練習,使學生掌握這一技術。例如練習1,利用木馬做背弓練習。學生先背靠木馬站立,然后腹部放松,肩后倒挺髖,成背弓仰臥在木馬上,小腿自然下垂。這個練習主要讓學生體會背弓的動作。練習2,利用跳箱蓋做挺髖掛膝練習。學生屈膝仰臥在海綿墊上,兩腳踏在跳箱蓋上,向上挺髖,兩腳蹬離箱蓋成掛膝姿勢。這個練習主要讓學生體會挺髖掛膝動作,同時體會落地的動作。經過反復練習,學生對桿上動作及落地技術基本了解,掌握后,可做一些原地雙腳跳起后倒過桿練習,進一步鞏固完善這一技術環節。其次,進行助跑起跳的技術教學。教師先講解助跑路線,即先直線后弧線的助跑方式,可讓學生沿直徑10~15米的圓周做加速跑練習,體會弧線加速時,身體向內傾斜,兩臂的擺動,兩腿蹬擺及兩腳著地的彎道跑技術。經過反復練習后,再做由直線切入弧線跑。沿直線加速跑10~15米后,切入10米為半徑的圓圈跑四分之一圓弧,再順利跑出。要求學生在直線切人弧線時要繼續加速,身體及時向內傾斜,反復練習。再次,進行擺腿動作的技術教學,可先進行原地擺腿練習,進而過渡到原地起跳模仿練習。當對起跳技術有所掌握時,學生再結合助跑進行助跑起跳練習。在這個技術環節中教師要精講多練,確保技術的正確性。背越式跳高的關鍵是助跑、起跳過桿、落地幾個環節的技術連貫性,當學生初步掌握基本技術后,應迅速過渡到完整技術的練習,通過完整技術的反復練習,促進基本技術的提高。
二、克服學生的不良心理因素
初學背越式跳高的學生,對后倒過桿落地懷有恐懼心理,這種心理狀態具有普遍性,特別是當跳桿升到一定高度時,這種心理狀態更為明顯。背越式跳高技術的復雜性及難度,以及過桿落地可能造成摔傷的不安全因素,都可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恐懼心理。為了克服這種不良心理狀態,筆者在教學中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將桿的高度由低逐漸升高,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初學時可用橡皮筋代替跳桿,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二是加強保護,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墊子的高度要根據桿的高度相應增加,減小桿與墊子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站在墊子一側進行保護,使學生消除落在墊子外的恐懼心理。三是表揚鼓勵。對學生做得正確的技術動作要及時給予肯定,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技術動作做得好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鼓勵,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大部分學生的練習熱情,使學生滿懷成功的信心,積極投入練習。
三、根據個人特點,采取區別對待原則,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由于學生的年齡、身高、性別以及自身的素質和接受知識技能的能力不同,在背越式跳高教學中致使學生的訓練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采用統一的進度和方法,就不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接受能力強、進步快、技術素質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訓練要求,進一步滿足他們更多的需要。而對部分技術動作差的學生,教師應不厭其煩地進行個別指導,糾正錯誤,提高認識,多做練習,以縮短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四、加強安全保護措施,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背越式跳高不同于其他方式的跳高,其落地方式要求肩部先著地,由于有的學生落地技術掌握不好,在落地前沒有低頭動作,所以可能致使頸部損傷,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落地技術,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另外,有的學生助跑速度快,向前沖力大,過桿后可能會落在墊子外面,因此造成傷害事故,這就要求教師加強保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要想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就應該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每次動作都要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注意可能出現的傷害事故,加強學生的認識水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
作者:鄭先龍工作單位:南陽市宛西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職校學生心理問題研究
- 下一篇:職校生學習動力教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