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音樂與美術在課堂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2-06 11:10:57

導語:職校音樂與美術在課堂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校音樂與美術在課堂教學的作用

【摘要】音樂與美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職校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音樂美術相關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道德情操。這兩種藝術形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將兩者相互融合,就能夠讓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藝術審美與感悟,最終達到促進他們自身發展的目的,本文將針對這一點進行探索。

【關鍵詞】職校;音樂與美術;相互融合

美術與音樂在課堂教學中并不是完全獨立開的兩門課程,美術和與音樂這兩種藝術形式時刻相伴相依,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形式,美術是一種色彩的藝術形式,在職校課堂教學中將這兩種藝術融合起來,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音樂這門課程具備十分豐富多樣的開放性,給予學生們充分的想象空間,可以將樂曲當做色彩,用旋律當作線條,繪成美麗的藝術畫面。職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音樂與美術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對這兩種藝術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體會音樂與藝術之美。

一、音樂與美術這兩種藝術課程的特點

要把音樂與美術在職校課堂教學中融合,就必須好好的了解他們的特點。首先,就美術欣賞課來說,美術欣賞課能教會學生領會事物及藝術品的美,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美術欣賞課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目的;美術欣賞課本上的作品體現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表現出人文性。學生通過學習美術作品,了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藝術,體會不同時代的人文精神。其次,關于音樂方面,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是通過有組織的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一般它或者蘊含著人們的思想感情,或者表達社會現實的生活。其中聲音是音樂這種藝術的靈魂,是音樂的基本特征,所以音樂又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音樂在課堂中可以使學生感受藝術之美,震撼心靈。[1]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在一定距離內的各種外在刺激中,聲音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自然現象,這決定了聽覺藝術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們的情感,震撼人們的心靈。學生們在課堂上欣賞音樂的時候,受到聽覺的刺激,由于藝術通感的作用,使得他們想象力充分發揮,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引起視覺上的畫面,最終從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中獲得美感與感悟。

二、音樂與美術在課堂上融合的可能性

人類的發展過程中,開發出了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豐富生活、美化生活,給生活帶來快樂與幸福。而美術與音樂是其中的兩種藝術形式之一,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但是他們之間也有一定的共通性。[2]現代職校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共通性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教學效率。具體的做法就是將它們在課堂上融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對美術與音樂新的美妙感受。這種美術與音樂的融合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藝術感染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的魅力。音樂與美術同屬于藝術的形式,他們都寄托著人們的思想感情,人們可以通過藝術欣賞,進行思想交流。藝術活動就是在這種思想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人們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共同感悟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一起產生共鳴,獲得一種美的享受。美術之美可以讓學生們因觀賞而感動,音樂之美可以讓學生們因傾聽而內心升華,從而激發內心更深層次的藝術的感悟,這就是音樂與美術融合能讓學生提升對藝術理解的原因。人們或通過眼睛獲得美術之美,或通過耳朵獲得音樂之美,這都是感官將人所欣賞到的藝術美作用于心而引起的感受。古人在這方面早就有了這樣的認識,他們認為“樂中有畫”,這就是音樂與美術融合的形式。比如人們在聽月光曲的時候,可以通過想象得到一幅美麗寧靜和諧的月下海洋的畫卷。又比如《日出•印象》的作者通過在畫面上使用相互交錯的線條,表現出畫面所具有的音律感與節奏感,讓人更容易體會到那種清晨的朦朧感。此外,音樂與美術融合的課堂教學對提升學生在音樂或者美術中的表現力很有幫助。音樂對于學生來說,通常是屬于一種比較抽象的藝術形式,學生對其中的音樂符號也不好理解。而美術這種藝術形式是可以通過眼睛直接觀看得到的,相比音樂來說,學生們會認為這種藝術形式更為具象一點,但是美術這種藝術形式也蘊含有抽象這種表現手法,這和音樂一樣,都可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對音樂與藝術這種融合的理解,對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歷史上的名人,比如莫扎特,貝多芬等,他們是著名的音樂家,創作的靈感也有很多來自其他作者的美術作品。美術與音樂的融合,這正應該是職校教師提升藝術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三、音樂與美術融合在課堂中的探索

音樂與美術的融合更容易活躍課堂上的氛圍,給學生創造一種藝術的情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美術的繪畫表現形式中,作者通過將物體現象與光線照明進行配合,再應用一定的繪畫技巧對思想感情進行描繪。然后作者還可以通過一些細節的描繪,比如線條,或者畫面景物的交匯,形成讓觀看者感受到的一種和諧的動態美感。[3]學生在美術課中觀賞美術作品時,通過老師的指導,再應用自身的理解能力,就能感受到這種藝術之美,并且他們的情緒也容易受到這種美的感染。對于音樂來說,這種藝術形式通常都帶有一定的節奏感,或是強烈,或是緩慢,而美術上表現出的節奏感與這些音樂旋律產生聯合作用的時候,就能進一步刺激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培養他們的表現力。因此老師通過在美術課中使用合適的音樂進行配合教學,能讓學生獲得更美妙的藝術感受。此外,美術中的線條通過長短粗細的不同,能夠表達出不同的藝術性質和思想感情,這就與音樂通過不同旋律體現情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在音樂課中給學生們聽進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一定的曲線來表明樂曲演奏時較快的速度、緊湊的節奏和旋律的上下波動。又可以用大波浪的符號記性表示一些比較舒緩輕柔的音樂,給人學生一種緩緩而流的行進感。這種做法就能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更容易分辨曲子中的音樂旋律,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直觀感受,更好地感受音樂和美術交融的魅力。現在多媒體網絡發達,動態美術的表現更能進一步使這種教學形式的效果大大提升。音樂使用的旋律、節奏與和聲等來表達不同的思想情緒,而對美術來說是通過作品色彩的構筑來表達藝術情感,因此它們具有相似之處。從深一層次來講,就是繪畫中色彩具有明艷暗淡的變化,而音色也有類似的效果。就具體的方面來說,學生欣賞音樂的時候,就會因為音色的變化,使得思想中感受到的畫面色彩進一步變化。比如學生們在學習《月亮頌》時,就會因為音樂的緩緩流入,慢慢在腦海中形成一幅月光下清幽漆黑的夜晚的畫面。

四、結語

總的來說,音樂與美術的融合是通過藝術本身所具有的通感的前提下進行的,這種通感讓音樂與藝術在表現上具有神似的地方。課堂上音樂與美術的這種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刺激他們的想象力。

他們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也能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節奏感與旋律感,他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也更容易感受作者所要描繪的情景,使得他們的個人情感與藝術表現力進一步升華,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促進他們多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陶秀敏.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融合音樂教學模式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30(5):19-20.

[2]李雯娟.利用多媒體讓音樂與美術活動完美融合[J].學周刊,2017,10(9):67.

[3]王瑩.音樂融合美術發展藝術能力[J].科學大眾,2017,80(5):106.

作者:范喜軍 單位: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