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信息化技術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25 03:06:42

導語:中職信息化技術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信息化技術教學研究

一、職校生現狀

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一種倦怠的狀況,而這種倦怠并不是因為學業的壓力、沉重的學業負擔而導致的,而是他們沒有目標,學習動力不足。普遍中職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缺乏社會認知度,懷疑自己所學知識的內容在社會中沒有用,從而產生了倦怠。中職學生的課堂表現在對所學課程缺失興趣,如懶惰、自私、好逸惡勞、意志薄弱、缺乏鉆研,在學習上遇到一丁點困難,就會選擇逃避,遇到外界誘惑,直接放棄學習。

二、信息化教學方式

信息化教學方式,是在當今信息化環境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

三、信息化教學有效性探索

(一)對學生產生有效刺激性作用學生厭學問題,也就是學習動力問題,這是教學改革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厭學問題:主觀原因在個人,客觀原因在教育。厭學的核心是學生因學習受挫導致學習自信心受損。解決厭學的核心是要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關鍵是要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如今的青年學生,在科技技術產品的使用上,存在著普遍性,操作技術根本不存在問題,操作電子產品可謂得心應手。因此,信息化教學可以在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二)對課堂化有枯燥為生動作用信息技術普及以及信息化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對學習形式、教學組織產生巨大影響。通過對下表來比較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不同。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利用開放式的時空,化被動為主動構建學習,使體驗式課堂更生動活潑。(三)讓翻轉課堂構建學生的成就感成為可能翻轉課堂重新構建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先學后教是其首要特色,由教師課上主講改為學生課前自主完成,吸收內化則在課堂的互動環節中完成,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成為課堂的主導。翻轉課堂是先學后教,從以教為中心變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如下圖:化整為零積零為整任務檢測交流評價任務書、提綱課前學習任務研究自主學習課堂學習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從上圖可以看到,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所錄制的短小、精煉的教學視頻,吸取清晰、明確的教學信息,將學習的時間、學習的任務碎片化,在滿足中職學生的個性化的需求中,讓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信心大大增強。課堂上,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僅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將學生在課前的知識“積零為整”,讓學生對知識有了系統性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四、信息化教學課堂案例展示影響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技術中,熟悉的有:計算機多媒體、仿真軟件、MOOC(慕課)、微課、網絡資源。當然,還可以借助各種網絡通訊工具(QQ、微信等)、各種平臺(百度云盤、藍墨云班課等)實現跨時空的學習,使課堂更活躍。信息化教學所主張運用的教學模式是:探究型、資源型、合作型學習。當然,在整個教學教程中,教學的模式并不是單一的,要將課堂活躍起來,將形成綜合型的教學模式課堂。通過課程數據庫應用基礎中的一章———窗體的創建與設計,設計了一堂借助信息化技術來活躍課堂的《美化數據庫窗體》教學設計。(一)借助通訊技術,引入企業,布置學前任務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中職學生普遍因為對企業的認識度不夠,從而產生對專業知識的質疑,懷疑自己所學內容的價值,進而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如今,校企合作形式已經存在于各所中職學校中,如何更好地將企業融入學校、融入課堂,促進有效教學,也是當今需要研究的課題。在本案例中,通過網絡的視頻通訊,將原本屬于教師布置任務的角色回歸企業,讓企業人員闡述對數據庫界面的需求,讓學生感受學有所用的體會。進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二)借助信息技術,互動合作,加強知識碎片學習本課例中,傳統項目驅動法教學中,教師會通過一個已經布局好的窗體界面作為任務布置給學生去設計,在設計中通過語言、文字加入窗體各控件的設置。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學,教師將“學”的主動權交回給學生,如何滿足企業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生在布局窗體中所需要的資料,通過網絡開放平臺提供給學生,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收集資料信息。教師也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信息支持:通過《數據庫應用基礎――實訓綜合訓練平臺》,向學生介紹窗體設計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微課向學生介紹美化數據庫窗體所需的各個控件及控件的屬性設置;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收集學生作品。每一項信息技術支持,都在學生所熟悉的電子產品中可以呈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隨時、隨地學習。(三)借助信息技術突破難點,讓課堂變輕松課堂上,學生從原來的“觀眾”,變成了“演員”,從“藍墨云班課”平臺中調出課前結合企業任務所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中大屏幕展示,介紹自己團隊所運到的窗體控件技術,解決了窗體在視覺和操作上哪些問題。教師像“監制”一樣,對“演員”的情況提出對應的點撥、解答。圍繞企業的需求,教師通過學生的作品,對比不同數據庫窗體的優缺點,讓學生體會布局窗體界面中相關問題的發生、發展以及相互關系。在這樣的翻轉課堂中,學生無需為一點操作技術而卡住自己學習、前進的步伐,學生在問題中突破難點,課堂氣氛活躍輕松,學習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四)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實時、合理的教學評價課后學生通過網上實時評價教學情況,同時,接受校企合作企業的在線評價。網評與企業評價的結合在無形中監督了學生對教學的評價,讓他們不能隨意進行評價。企業評價的加入,大大地激勵了學生的心理成功感,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鼓舞。

五、總結

借助信息化技術,翻轉中職課堂,僅僅是信息化運用改變教學模式、教學組織方式的其中一種方式。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目的是改變教學的理念,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不要忽略學生在錯誤的探索中帶給我們創新的推動。借助信息技術,讓中職課堂的翻轉成為可能,更讓中職教學課堂多元化,提升教學效果,在科技的時代,對中職學生使用觸屏電腦、手機及各種智能產品進行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陳丹輝.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2]陳玲,劉禹.跨越式實現高效課堂[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鐘艷華 單位: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