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創建特色班集體的實踐
時間:2022-10-13 08:27:35
導語:愛國主義教育創建特色班集體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根植愛國情體、建立民族自豪感的關鍵時期。“愛國”特色班集體的建設,針對各年段學生年齡特點,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循序漸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班主任在建設特色班集體的過程中,須強化自身意識,充分調動資源,合理設計活動,營造班級愛國主義氛圍,落實主題教育活動目標,從而達成愛國主義教育要求。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班集體
愛國”是公民行為的基本道德準則,是中華兒女的自然而樸素的精神追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強調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班主任應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班級建設的重點,通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通過“愛國”特色班集體的創建,能夠達成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營造班級愛國、護國的氛圍,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從而實現班集體長期穩定的良性發展。
一、學習“四史’,落實行動
1.搭建平臺,普及基本國情針對學生對基本國情了解不足的情況,我積極結合各類主題活動進行普及并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和討論。如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校開展了大型的慶祝活動,形成了幫助學生了解基本國情的有利契機。在舉國同慶的氛圍之下,班級中也掀起了一股為祖國慶生的熱潮。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各類平臺全方位搜集國情知識和祖國的發展情況,在了解到祖國70年來的飛速發展之后,大家都為祖國感到自豪和驕傲。2.挖掘價值,賞析紅色作品紅色書籍、紅色電影等紅色作品是最適合少年兒童學習“四史”的途經之一。教師在推薦書籍時要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電影涉及的主題、呈現的形式等。此外,在閱讀書籍和觀看電影之后,集體分享觀后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方面可以解決學生對內容和歷史知識方面的疑問,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傳承書本和電影中的精神,將它們落實到平時的行動中去。3.弘揚精神,傳唱紅色歌曲學唱紅歌同樣是愛國主義教育中非常有效的活動。通過傳唱紅歌,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和學習興趣,并通過了解紅歌背后的故事,弘揚先烈精神。如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活動中,我們舉辦了以歌曲《游擊隊之歌》為祖國慶生的學生表演班會。《游擊隊之歌》曲調輕快,表達了游擊隊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伺機消滅敵人的英勇形象,深得學生的喜愛。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學生對歌曲的主角“游擊隊”產生了疑問,對歌曲的作者賀綠汀充滿了好奇。筆者將學生分組,組織學生查詢游擊隊的相關知識和賀綠汀先生的生平故事,并在班會中進行分享和交流。班會中,學生背上玩具槍,演唱《游擊隊之歌》,神色中充滿了對游擊隊員的崇敬之情。代入感又一次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學生仿佛親身經歷了先烈們的奮斗歷程,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影響。4.任務驅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學生學習“四史”,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場所。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開展社會考察活動,安排小任務,調動學生參與度,能有效助力班集體的建設。以二年級的班級為例,由于學生對國歌歌詞有疑問,因而在適合低年級參觀的場館中,筆者選擇了“國歌展示館”作為社會考察的地點。由于條件有限,當時我們只能組織10位學生的“小代表團”到場館進行參觀。參觀前,組織學生先通過網絡了解了場館的基本信息,并收集了關于國歌歌詞的問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什么意思?“冒著敵人的炮火”,敵人指的是誰?請“小代表團”帶著問題參觀解疑。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了抗日救亡運動,左翼文化小組,電影《風云兒女》以及詞曲作者田漢、聶耳的生平,和他們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過程。在場館中,循環播放著一段影片,講述了中華民族從沉淪到崛起的歷史,將中華民族的勇敢堅毅、百折不撓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熱血沸騰。影片的最后,國歌的旋律徐徐響起小代表團”的每一位學生都情不自禁地立正、行注目禮,唱起了國歌。參觀后,小組成員不僅帶回了問題答案,還將場館中學到的知識與同伴分享。同齡人的介紹和講述更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大家研讀《國歌法》,積極地在班會上討論小學生應該如何表示對國歌的尊重。在之后的每一次升旗儀式上,班級學生都能端正站姿、尚唱國歌。
二、了解時事,學習英模
1.結合時事,開展班會時事新聞猶如一本實時更新的德育教材,培養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和時事新聞的好習慣,也是建設愛國主義班集體的重點目標。2020年,在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了祖國的強盛和團結。面對疫情,祖國保護著每一位公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當時,雖然學生紛紛居家學習,但也從各個渠道了解到了奮戰在一線的抗疫英雄,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強大,這正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契機。我通過網絡平臺開展了一次線上主題班會,組織學生了解國家抗疫舉措、分享抗疫英雄故事,并向抗疫英雄表達謝意。2.傳承精神,挑戰自我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班主任可以鼓勵并推薦學生閱讀先鋒人物事跡為方式,引導他們從中感悟到先鋒精神,并將先鋒人物作為學習的榜樣,從小踐行、弘揚、傳承美德。在五年級特色班集體創建時,筆者以“學先鋒人物、做先鋒少年”為主題開展班會。課上,學生們首先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先鋒人物事跡。如,分享劉傳健事跡的小組,不僅交流了真實事件,還推薦大家觀看了相關電影《中國機長》。電影中的情境演繹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事件中的危險,以及中國機長難能可貴的品質。許多學生都被中國機長臨危不亂、盡職盡責的精神所觸動,將他樹立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三、繼承傳統,弘揚文化
1.文化交流,我愛我“家”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各地風土人情各不相同,又各具特點和魅力,引導學生了解祖國各地文化,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我校學生中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占大多數,學生們來自五湖四海,每位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熱愛的家鄉。正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大家在活動中互動交流,介紹自己的家鄉,分享家鄉文化,不僅増進了互相之間的了解,更是將“天下事”盡收懷中。2.歡度佳節,傳承美德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在主題活動中,學生了解了節日的來歷、習俗,以及他們背后所蘊涵的傳統美德。春節,學生們貼春聯、寫福字,除塵勞動、鍛煉勞動技能;清明節,學生們踏青、祭祀,緬懷先烈、飲水思源;端午節,學生們吃粽子、掛艾草,紀念屈原、學愛國精神;中秋節,學生們吃月餅、辦詩會,與家人共享天倫、共祝美好。每一次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都讓大家體驗了節日習俗,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重陽節活動為例,學生們體驗了踏青、插茱萸等傳統習俗,學到了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他們采訪了身邊的老人,了解他們的煩惱和心愿,并思考切實有效的方法幫他們解決煩惱。如有的老人煩惱和子女相隔太遠,不能天天見面,學生們便和他們約定經常通過視頻電話聯系;又如有的老人煩惱住的樓層太高,爬樓梯太累,學生們便和父母商量為他們購買折疊拐杖凳;再如有的老人發愁晚餐的菜式不合胃口,學生們決心再也不挑食,認真吃好每一餐,還主動幫助老人洗菜、買菜。重陽節的活動促進了學生和祖輩的交流,引導他們貼近祖輩的心靈、了解祖輩的需求,并積極為祖輩解決煩惱、達成心愿,傳承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美德。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根植最深、影響最大的精神品質。小學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做好愛國主義教育責無旁貸。愛國主義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在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作者:費懌瑩 單位:上海市徐匯區徐浦小學
- 上一篇:農村交通安全固本強基工作方案
- 下一篇:紅色文化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