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課標下的班級管理路徑

時間:2022-12-12 08:10:37

導語:研究新課標下的班級管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新課標下的班級管理路徑

一、“深情關愛”

“深情關愛”學生,是班主任管理好一個班集體,最有效的法寶之一,最有效的“克敵制勝”的武器之一。“深情關愛”,即指以真誠的態度,以巧妙的方式,以坦誠的行為,以“若即若離”的“有意無意”的比較“游離”的渠道,微妙地輻射給學困生,傳遞給學困生。當學困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深情關愛”的感應之后,就會從心靈深處產生被“激勵”效應,由此而“親其師,信其道”。“深情關愛”要滲透到班級管理中的各個環節和每一個角落,諸如班級課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深情關愛”“手段”不一而足,比如默許、表揚、鼓勵、信任等。主要目的在于讓學困生“洗心革面”,充滿自信,激發生活和學習熱情,揚起抗爭一切困難的風帆。

二、“馬太效應”

要充分利用好“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心理感應,如果把學困生僅僅局限于提高他們的文化成績,這種方式是遠遠不夠的,要不斷通過其他方式,達到相互影響,相得益彰。教師要經常性地開展有效的、有益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而且提升學困生的向心力。鼓勵學困生敢于并積極參加班級或學校的各種活動,以此來施展學困生潛在的天賦和他們與生俱來的才華,班主任義不容辭地幫助展示學困生的特長愛好,消除學困生弱勢的一面,恢復學困生強勢的一面,解除學困生與其他學生的心理“差距”。比如,我班有一個學困生顧某,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是“錯”的,同別人相比,簡直一無是處,破罐破摔,更不提有信心去學習了。然而,我發現他的字寫得很有章法,很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就時常不經意讓他寫寫板報,并經常在其他學生前,對他寫的字給予充分的肯定。正如“馬太效應”所顯示的,后來這個學困生在很多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學習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情感遷移”

作為班主任應充分運用各種教育方式和方法,重視對學困生的情感遷移,讓這一類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目前,社會上以及選拔考試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用基于高和低的分數去量化,得到贊揚的,往往是所謂那些高分的。在這種比較“扭曲”的教育環境下,學困生的心理創傷是巨大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就要變著花樣盡最大可能改變這種“不公平”的教育現象。比如,在每次一些活動競賽中,要有意識地為學困生留一席之地,可以人為設置了一系列“單項獎”,并對獲獎的學困生予以張貼公布或及時通知家長,不僅要讓“其他人”認識到學困生的能力和價值,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讓學困生體會到自己潛在的巨大能量,“刺激”學困生內心的潛在的內驅力,感悟“浪子回頭金不換”。

四、“嚴格訓練”

定期的嚴格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困生做事拖拖拉拉,不求上進,言語大大咧咧,不注重場合,特別是對學習,更是懶得用功,不屑一顧,更有甚者嗤之以鼻。所有這些,是對學困生沒有進行嚴格訓練有關。因此,班主任要和班級的任課教師擰成一股繩,在管理和教學的每一個角落,對學困生進行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嚴格規范,從一點一滴抓起,堅持不懈,敦促學困生逐漸規范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長此以往,學困生良好的、有益的習慣一定會形成的。但作為班主任,在這項“浩繁”的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則很難讓學困生感受到班主任用心良苦,甚至效果適得其反,他們將反其道而行之。

言而總之,學困生的轉化,需要我們班主任工作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特別是對如何轉化學困生而言,更是一項長周期短效應的“累人”而又繁瑣的工作。學困生同樣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作為班主任,時刻要注意和注重引導,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學困生一旦形成依賴性,如果哪天沒有監督,他們就開始慢慢地再次形成惰性。總而言之,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長篇大論不一定解決,三言兩語更是解決不了。因此,學困生的轉化和拔高,作為班主任必須要有愛心、耐心、恒心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做學困生的知音,做學困生的朋友,公平公正對待他們,公平公正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受自己不是被“遺忘的角落”,不是被丟棄的無助的孩子。要用教育的藝術,用藝術的教育,讓這些學困生策馬揚鞭,讓這些學困生始終感受到“病樹前頭萬木春”。

作者:張飛葛艷琳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魯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