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完善思路

時間:2022-06-10 08:53:38

導語:班級管理完善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級管理完善思路

1家校共育對班級管理的意義

1.1家校共育,更新班級管理理念

魏書生說過:“管理是集體的骨架?!卑嗉壸鳛閷W校的一個基本單位,作為學校的一個小集體,那么同樣也離不開管理,好的班級管理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風;鍛煉學生能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而壞的班級管理將會導致班級專斷,缺乏民主觀念;各自為政,缺乏應有的尊重,從而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在我國,中小學由于深受應試教育和社會對學校、對學生的消極影響,以及班主任自身素質的欠缺,導致目前中小學班級管理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尤其是班級管理理念陳舊落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重封閉性管理,輕開放性管理;重經驗性管理,輕科學性管理;管理者單一。而家校共育作為一種平等的、互動的班級管理模式,為家校溝通就提供了一個和諧、自由、暢通的交流平臺。

1.1.1家校共育體現(xiàn)開放管理思想

班級管理的封閉性主要體現(xiàn)在班級管理局限在小小的班級內部,與學校、社會、家庭關系不大,使得班級很少與外界接觸,導致班級借鑒、吸收有益經驗和尋求外界支持的機會減少?!凹倚9灿敝鲝垺凹倚y手”,那么加強家校溝通也是其題中之義。正是在家校的平等互動、交流中引發(fā)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智慧與智慧的啟迪、心靈與心靈溝通。學校、家庭、社會建立“三位一體”的網絡,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才能構建出開放而活力的班級管理模式。

1.1.2家校共育體現(xiàn)科學管理思想

目前的班級管理中,部分班級管理者過分憑借經驗、憑借主觀意愿來管理班級,采用“管、卡、壓”等簡單管理手段,往往忽視了班級管理的科學性。科學的班級管理,需要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也需要有效的管理行為支撐。家校共育不僅是一種班級管理行為,更是一種班級管理理念:平等的、民主的、多元的、開放的理念。家校共育主張、家校聯(lián)系,全面了解學生,這也正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科學的班級管理正需要這種思想的滲透。只有科學的教育才能緊跟時代脈搏、順應時展的要求,從而減小班級管理阻礙,保障班級管理順利、有效的實施。

1.1.3家校共育,體現(xiàn)民主管理思想

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班主任往往是唯一的管理者,也是最高的統(tǒng)治者。學生只屬于管理對象、家長也不聞不問。而民主管理就是要淡化班主任的權利意識,調動家長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以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讓老師、家長、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家校共育,即把班級管理的權利下放給了學生、轉移到了家長手中,讓民主管理成為可能,學生可以就班級管理現(xiàn)狀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議,老師得尊重孩子的發(fā)言權。家長不僅可以就自己的實際能力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老師得尊重家長的參與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同時增強老師、家長、學生的歸屬感。讓班級管理充滿著對人的價值與意義的理解和尊崇,喚醒他們對于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最終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1.2家校共育,掃清班級管理障礙

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筆者認為,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障礙:第一,教師管理負擔重(教學壓力、升學壓力、生活壓力、班級管理壓力、學習壓力)。第二,教師管理與家庭管理不一致。(讓孩子在不同的教育觀念中迷失。而家長、教師的言行卻是最具有教育的力量。)。第三,家長對教師缺乏信任,教師不敢管。而家校共育的優(yōu)勢正好能彌補其不足。家長委員會作為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使家長具有知情權、評議權的同時,擁有參與權,參與班隊主題活動的策劃與開展,如元旦慶祝會、六一慶祝會、動動會等,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減輕教師過重的班級管理負擔。另外,利用家訪、QQ、家校練習本等形式,為家校搭建起溝通、交流的橋梁,使家校雙方統(tǒng)一教育思想,步調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相互信任,教師才能放心大膽、無后顧之憂地進行管理班級。除此之外,家校共育的方式還有很多,如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這些活動不僅拓寬了家校共育渠道,也支持、配合著學校班級管理,提高著班級管理的效率。

1.3家校共育,因材施教,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班級管理是人們尋求解放,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個性、獨特和多樣性,既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資源,又是班級管理追求的目標。而這樣的班級管理目標,往往要以了解學生為基礎。但目前,我國教育所采用班級授課制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這種目標的實現(xiàn)。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編成固有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tǒng)一規(guī)定課程內容和教學時數,按課表分科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這種形式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有利于獲得系統(tǒng)性的知識,但不利于因材施教,難以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加上學生在校時間有限,教師也無法了解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全貌,對班級管理產生了極大的阻礙。而家校共育打破了過去家庭與學校各自為政,互不干涉的局面,密切了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為教師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也逐漸改變著教師用一種方式教育幾十個孩子的班級管理現(xiàn)狀。其實,在幾千年前,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們都說,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尊重孩子的差異,了解不同生命個體的需求,應該是班級管理中急需倡導的一種方法。將家校共育切實落實實處,充分發(fā)揮出其作用,也是目前急待正視的一個問題。盡管我們已經認識到其中的不足,但當今的教育體制卻讓我們無力改變這一現(xiàn)狀。不得不說,這正是我們教育的一種缺失。也正因如此,家校共育也顯得尤為必要。家校共育盡管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班級授課制的不足,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矛盾。家校共育對班級管理的意義已經日益凸顯。隨著教師、家長觀念的更新、教育技術的不斷提高,家校共育也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家校共育方式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內容在不斷的豐富,家校共育頻率在不斷的提高,總之,家校共育正以新的姿態(tài)影響著班級管理。

2家校共育的現(xiàn)狀

家校共育,優(yōu)化班級管理。在家校共育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的今天,我們還需回過頭來,反思“家校共育”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目前家校共育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家庭學校教育思想的差異;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的教育水平、教育觀念、家庭環(huán)境都大相徑庭。家長和老師之間,難免有思想差異。那么在家校共育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矛盾,從而制約家校共育意義的實現(xiàn)。二是家長與老師之間缺乏信任、理解和配合;當差異過大,家長、老師之間的認同感便開始下降,在這種不信任的狀態(tài)下,家校共育也將步入泥潭,舉步維艱。三是部分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由于未接受系統(tǒng)的教育知識,在子女的教育上,憑借經驗,主觀判斷,往往制約著家校共育的時效性,家長缺少知識的武裝,就可能缺乏根基,缺乏底氣,從而缺乏應有的判斷和鑒賞力。另外家長教育知識的落后還將影響著家校的溝通,溝通不及時、不到位,那么家校共育的意義也就倘然無存。四是家校共育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主要表現(xiàn)在家長工作忙或意識不到位,不愿意與老師聯(lián)系。缺乏主動與老師溝通的意識。而老師由于每天工作量大,也無暇做到和每位家長溝通。家校共育像一輪太陽,對班級管理發(fā)散著光與熱,但在我們看到希望的同時,也不得不審視家校共育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無疑,這些問題都將阻礙著家校共育作用的切實發(fā)揮。因此,要讓家校共育更好的服務于班級管理,筆者認為,讓家校共育這個平臺,真正優(yōu)化班級管理,學校、老師、家長還任重而道遠。

作者:金小均鄒云躍工作單位:重慶市合川區(qū)肖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