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護專業班級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28 03:04:54
導語:英護專業班級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護士已經逐漸成為國內外的緊缺人才。據美聯邦衛生部預言,21世紀頭20年內,美國將發生嚴重的護士緊缺問題。注冊護士的供給和需求已經失去平衡。每年護理的工作機會增加達21%[1]。出國工作成為不少護理畢業生追求的目標。即使護理學生將來不出國,他們在國內的醫院也有很多與外國友人進行英文交流的機會。只有擁有較高英語水平的護士才能有效地為來自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因此,在護理專業的基礎上開設“英語護理”這一方向的專業、培養出高素質的懂護理、懂英語的人才勢在必行。為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我國多個中高等醫學院校陸續在護理專業開設了“英語方向”,簡稱“英護專業”。“英護專業”(或涉外護理專業),顧名思義,就是要面向國外醫療衛生機構和國內涉外醫療機構的護理人才市場,培養熟練掌握先進護理理念、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術,并能用英語順利交流的護士[2]。
2英護專業班級管理效果不佳、英語優勢不突出的原因
為了迎合社會發展需要,我校(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從2010年在高職護理開設了護理(英語方向)專業,每個年級只在一個班級開設,學制三年。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時期在校內學習護理和其他相關的基礎課程,三年級進入臨床實習。英語課程開設在第一至第三學期,每個學期設置英語精讀課45個課時,使用教材為《大學實用英語》,主要學習基礎英語;聽說課60個課時,使用教材為《涉外護理聽說教程》,主要學習涉外護理英語聽說。我校自開設英護專業以來,英護班的班級管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許多任課教師反映英護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原因歸納如下:(1)招生錄取時,學校未按英語成績錄取學生。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參差不齊。英語基礎好的同學能夠跟上教師講授的步伐,而英語基礎差的同學聽不懂教師的授課內容,只能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情緒。(2)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英護班學生的護理專業課和醫學基礎課的課時和普通護理班的基本一致,但是英語精讀及聽說課時數比普通護理專業又多出一倍,導致英護班課業相對繁重,課余時間少,學習壓力較大。英護班的一些學生英語成績不如普通班,甚至護理專業成績也受到了影響。學生一旦壓力過大,失去自覺學習的動力,被動學習的學生就會產生極大的厭學情緒。(3)英護班學生對本專業的懷疑程度較高。許多英護班的學生是糊里糊涂被調劑到英護專業來的,不明白英護專業與普通護理專業相比有哪些優勢,對未來的就業也感到有些迷茫,造成了學生學習時缺乏動力,無法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3英護專業班級管理的改善建議
班級管理原則必須既有科學性,又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3]。要改善英護班的管理效果,必須針對“英護”特色,有目的、有角度地進行班級管理。(1)對英護班的生源進行選拔。學生的質量從根本上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若要改善英護班的管理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校在錄取英護專業的學生時,對英語成績必須有特別的要求。但是由于各個方面的限制,我校無法在錄取時按英語成績錄取英護專業學生。因此,學生入校后可安排英語考試,嚴格按成績進行選拔。英語成績不能達到要求的可調整至普通護理班,以確保所有進入英護班的學生都有較好的英語基礎。(2)不斷探索更為合理的課程設置。所謂“英護專業”,就是要既重“護理”,又要重“英語”。英護專業的設置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公共英語學習和護理英語學習,順利通過相應的考試后,在走上工作崗位時基本沒有語言障礙。很多護理學院的學生畢業后走不出國門,很大的原因就是英語能力達不到要求。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英護專業學制只有三年(六個學期),由于需要保證護理專業課和醫學基礎課的課時量,英語課程只在前三個學期開設,英語課時量相對較少。許多學生在校學習一年半后仍然無法用英語自如地進行交流。根據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實際情況,減輕課程安排的集中度,可考慮將英護專業的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在保證與普通護理班相同的護理專業課時和醫學基礎課時量的基礎上,每個學期都安排一定量的英語課時。第一學年側重學生的英語基礎交流能力的培養,用于精讀與泛讀教學課時每學期不應少于70學時,用于聽說教學的課時每學期不應少于60學時。第二學年和第三學年側重護理英語方面的知識學習,擴大專業詞匯量,積累醫學英語表達,著力于培養學生將英文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能力。第二、第三學年用于精讀與泛讀教學課時每學期不應少于60學時,用于聽說教學的課時每學期不應少于50學時。第四學年才進入臨床實習。然而,由于受到制度、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在不影響護理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合理地安排、擴大英護班的英語課時,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討研究的課題。(3)將護理教學和英語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醫學詞匯量,將英語知識與護理工作聯系起來。例如在課堂上設置各種具體的交流情景,如設計醫院、護理病人等場景,教授相應的語言知識。在講解英語寫作時,還可通過學習書寫病歷、醫囑等相關應用文,與實際工作相結合。與此同時,護理專業課和基礎醫學課上也應貫穿英語的學習。這對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講解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教授相應的英語表達和專業詞匯。(4)為英護班的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安撫學生的懷疑情緒。舒適、令人滿意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安心學習,相反,讓學生持懷疑、不滿情緒的學習環境只能讓學生感覺越來越壓抑、厭煩[4]。由于一些學生對“英護專業”不了解,再加上課業相對繁重,在生活與學習上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應建立班級心理咨詢平臺,鼓勵學生多與班主任或心理老師進行交流、傾訴。此外,應有教師不定時通過各種手段講解英護專業的概念、宣傳英護班的優勢,以安撫學生的不安、懷疑情緒,為學生創造令其滿意的心理環境,改善學習動力。例如利用“前景驅動”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英護班的學生除了與普通護理班的學生一樣能夠掌握護理知識與護理技能之外,還能通過大量的學習獲得英語方面的優勢,這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廣闊的就業機會。(5)提倡學生自主管理。學生才是班級的主人,無論是制定計劃、貫徹執行,還是檢查監督,總結評比,都要讓學生參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有主人翁的意識,才能學會做班級的主人[5]。由于英護班需要突出英語特色,可設置英語科代表,由其組織開展英語角、口語競賽、英語書法比賽等第二課堂活動,營造豐富的英語環境。當學生自主參與各類活動的計劃、組織與實施,個人才能得到自主發揮,管理的效果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學生主人翁的精神也能夠在這些組織管理過程中得到培養,學習效果也會更好。(6)選擇英語老師作為英護班的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關鍵角色。英語專業出身的班主任,能夠在隨時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動態基礎上,在英語方面給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學生在英語學習遇到問題時也能夠更方便地向班主任進行咨詢。相似的專業背景有利于拉近師生的關系,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也會更有效、更順利。(7)鼓勵學生參與對外交流活動。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每年都有對外交流活動,需要接待來自美國、英國、印尼、泰國等國家的護理工作人員和護理教師、學生,為他們安排會議、參觀活動、食宿等事宜。這對英護班學生來說是絕佳的鍛煉機會。學校和班主任應多多鼓勵英護班的學生主動擔任志愿者,參與對外交流活動,引領外賓參觀學校和醫院,承擔外賓的翻譯工作,同時還能與外賓交流護理、醫學方面的知識,把在校所學的護理知識以及英語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中去。
4結語
英護專業作為一個較新的專業領域,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改善的關鍵在于學校和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抱著對學生、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不斷了解和研究英護教育,總結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英護專業教育的新特點、新問題以及它的發展前景,讓英護教育真正能夠培養出適應國家、社會發展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邱延霞.英護專業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學[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18):501.
[2]邱延霞.英護專業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學[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18):502.
[3]闞書敏,陳旭東.淺淡班級管理的原則[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29.
[4]劉慧.英護試驗班學生心理調查及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101.
[5]闞書敏,陳旭東.淺淡班級管理的原則[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30.
作者:謝靜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初中班級管理教育藝術研究
- 下一篇: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