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時間:2022-07-30 10:33:00
導語:高校大學生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圍繞班級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推進新時代班級管理模式創新路徑,以期達到班級管理專業化、民主化的目的。
關鍵詞:新時代;管理模式;創新;路徑
高校學生班級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對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樹立良好班風和濃郁學風。
1大學生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組織氛圍,提高班級管理實效。先進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強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組織氛圍,提高組織的管理效果。班級作為社會組織中一種人數較小的組織,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班級的管理水平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1.2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創新班級管理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1.3有利于更好適應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創新班級管理,通過開設專業角以及建立學生與老師的班級群利用網絡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育引導學生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專業能力。創新班級管理模式能夠驅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提出有利于班級發展的建議,從而使學生們自發營造創新氛圍,提高學生的求職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1.4有利于契合學校培養方向和學習氛圍。班級創新管理注重以人為本,鼓勵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導大學生磨練自己的品質,鍛煉自己的意志。
2大學生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筆者以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11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89.09%。經調查統計發現,大學生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概括為以下3個方面。2.1班級關系松散,學生凝聚力不強。調查發現,42.85%的學生認為個人在班級中所起的作用是積極作用,32.65%的學生選擇消極作用,24.48%的學生認為個人在班級中沒有什么作用。在班委會選舉中,積極參與投票的占57.14%,隨意投票占31.63%,棄權者占11.22%。在參與班級活動上,積極參加者占62.24%,有選擇性參加占34.69%,不參加占3%。可見,部分學生對班級管理及活動不關心也不感興趣,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在管理方式較為自由的大學校園受阻,學生的班級榮譽感缺乏有效培養。2.2班級活動乏味,學生厭倦感強烈。據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班級活動的動機方面,選擇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加強交流占45.91%,維護自身利益占32.65%,強制參加活動占21.42%。在參與班級活動的因素上,32.65%認為活動是例行公事,29.59%認為活動與自己無關緊要,22.44%認為沒有時間參加,15.3%認為沒有足夠的信心參與活動展鍛煉自己。在日常的活動形式上,59.18的學生傾向于參加班級春秋游,22.44%的學生傾向于文體活動,選擇班會、團日活動占10.2%,傾向于讀書分享會占8.16%。這說明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的班級活動類型單一、內容單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2.3班級執行力不強,信息傳達不通暢。調查顯示,在獲取班級事務信息上,73.46%的學生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了解,25.51%的學生通過班委會告知,3.06%的學生主動詢問獲取。班委會成員工作稱職方面,41.83%認為工作到位,50%認為工作參差不齊,8.16%認為工作不稱職。班級的規章制度執行上,64.28%認為流于形式,22.44%認為執行到位,13.26%認為約束力較低。
3大學生班級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班級認同感不足。班干部主要工作是組織開展活動,與同學間溝通交流較少,聯系不緊密。班級活動個人參與度不足,很多活動沒有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同學間交流聯系少。其次,班級活動的要求不嚴格、缺乏互動性,導致班級成員對活動的期待性不高,積極性不足。班委成員的班級管理模式未曾轉變,仍停留在高中階段單純依靠班委按部就班的工作,未能與班級成員積極溝通,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班級的認同感大大降低。3.2活動缺乏創新性。大學生活中,班委會所舉辦的班級活動是學生學習、生活、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班級活動創新意識薄弱,不能從身邊的主流媒體、報刊、雜志中得到靈感,活動主題較乏味,活動形式多限于講座、會議、報告、宣講等,不能將專業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就導致學生不愿聽、聽不進。其次,在班級活動的各個環節沒有進行精心的設計預估,缺乏組織協調,秩序較混亂,從而導致活動達不到效果。
4新時代班級管理模式創新路徑
4.1實施“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①為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充分、全面地發展,在班委選舉中可以采取個人自薦、集體推薦、自愿抽簽等方式進行,定期或定階段對班干部“服務”的質量與水平進行考核,評選出服務意識強、工作能力突出的較為優秀的班干部,以此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與服務意識[1]。②建立健全班規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的管理離不開嚴謹健全的班規制度,而班規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制定,集體簽字確認,嚴格按照獎懲制度執行。班委會要擔負起職責,做好表率同時嚴查違反班規班紀的行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③班級制度的執行方式要體現“學生為本”。班級制度規范的對象是正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在學生違反規定的情況下,執行規定的過程中,應該多些理解,多給學生幾次機會,讓其在錯誤中不斷成長[1]。4.2高校教育管理者對班級管理的參與指導。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和輔導員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輔導員、班主任作為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2]。當前,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主要包括思想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對輔導員、班主任的依賴性太重,基本無法自主組織開展班級大型活動,導致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而在創新型班級管理模式下的輔導員、班主任職責劃分已經變化,將輔導員、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職責向班干部傾斜,積極鼓勵、支持班委自主創新開展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讓輔導員、班主任成為班級事務管理的協助者,真正讓學生成為管理服務的主體。4.3新媒體平臺的開發與運用。當下,新媒體平臺的使用已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應緊跟時代潮流,運用網絡科學技術,更系統、更高效地管理班級。①靈活運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對班級學生進行管理,既能擴寬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也能讓學生能夠更快地了解到班級事務,還能讓學生更加了解班級而且能提高學生對班級的熱愛,增強班級凝聚力。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家校聯系群。家長能夠直接與輔導員、班主任接觸,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況,輔導員、班主任與家長之間能夠進行無縫式的家校育人交流協作,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來提高育人的實效。③利用新媒體渠道建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記錄每位同學從開學到畢業的精彩瞬間,根據老師的建議針對不同的同學制定目標導航,讓每個同學有前進的內生動力,能夠及時的提醒學生應該做什么,讓學生能夠積極充實的度過大學生活。4.4班級管理人員的專業化。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如今的教育已經進入了一個開放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對于班級管理,專業化已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關鍵詞。社會的競爭加劇對大學生的要求越發提高,這需要在校大學生不斷提高專業知識以及綜合能力。通過精心組織開展專業圖書角、讀書樂享會等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去閱讀專業相關的書籍,增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同時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前景以及就業方向,為自身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班委定期開展社會調研與社會實踐活動,使每位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成長,與社會有效的對接,提前認識到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提高學生們對自身發展的精準定位。
5結束語
班級管理的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代的變革而不斷創新。班級管理模式的改革符合時代的發展,是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與時俱進理念的有效作為。班級管理模式的創新必將給當代大學生在班級學習生活、情感交流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最終內化為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是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大力突破。
[參考文獻]
[1]張朝霞.學生為本的高校班級管理的理念與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4,(19):45~47.
[2]王秀蜀.高校學生思想工作特性之我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11):91~92.
作者:鐘文奇 全偉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 上一篇:學生自主型班級管理建設研究
- 下一篇:中職班級管理實效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