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推進思路

時間:2022-05-13 09:05:18

導語: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推進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推進思路

一、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推進的必要性

(一)創業教育成為世界潮流

西方發達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設置創業教育課程,到目前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調查顯示,在美國表現最優秀的上市公司與高新技術企業老板有86%接受過創業教育。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均處于起步階段,這是因為我國的經濟總量雖然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在創新和創業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對創業以及創業教育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入。在創業教育已成為世界潮流的形勢下,推進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二)創業教育增加就業出路

調查顯示,接受過創業教育的人,不僅能及早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如創新能力、策劃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領導能力等,還能培養強烈的創業意識、頑強的創業品質,從而較好地把握創業機遇。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已經過渡到大眾化普及教育階段,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最多的一年。就業形勢復雜嚴峻,為增加就業出路,緩解就業壓力,推進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三)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創業教育是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因此,政策層面需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現狀

當前,高職院校廣泛、系統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創建了以創業活動為切入點,以課程建設為依托,以創業孵化基地為載體的創業教育體系,全力構建了創業理念內化、創業素質培養、創業平臺搭建、創業項目扶持的服務體系,合力形成了層次性和系統性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全面推進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工作。

(一)創業環境逐漸成熟

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創業環境已經逐步形成,這主要體現在社會環境、政策落實及服務等方面。以蘇州地區為例,國家、地方都提供了政策性的優惠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如圖1所示,國家層面上,注冊資金(本)50萬元以下的允許分期到位;部分行業一免二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提供小額貸款,簡化程序,開戶和結算便利;政府人事行政部門為自主創業畢業生免費保管人事檔案。如圖2所示,地方層面上,所有蘇州高校畢業學年學生不論生源地全部可以參加免費創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可免費入駐企業孵化基地;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19個微利行業可享受政府貼息貸款;初次創業的辦理營業執照后,可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自辦實體公司補貼標準為每月594元,以個體工商戶方式參保補貼標準為462元。未來五年,蘇州將繼續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創業型城市建設的步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政策、經濟、人文環境支持。地域的創業環境逐漸成熟,地域的經濟、政策對自主創業的支持,為地方性高職院校推動創業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創業教育課程形成創業理念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一特點決定其更注重實踐應用能力。在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對象是沒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生,目標是通過創業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加創業知識和增強創業技能,形成創業品質。另外,高職院校具有地域性,其創業教育的發展更加依托于地域經濟的狀況,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必定要有地域化,結合地域經濟需要,注重了解本地的政策、文化。高職院校應將創業教育課程分為創業通識類、創業技能類、創業培訓類三種。創業技能類包括創業經營與投資、企業戰略管理、創業營銷學,創業培訓類包括CYB創業意識、SYB創業計劃、創業模擬實訓;創業通識類除了包括企業家思維、企業文化漫談外,還應加入地方文化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地域的歷史、人文,從而在將來的創業中更好地把握地域性因素,形成適合地域性的創業理念。

(三)創業實踐活動是創業教育的強力支撐

當前高職院校推進創業教育的載體就是進行創業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同學們的創業激情,在模擬中體驗創業情景,在學習中耳濡目染,培養出創業的氣質。舉辦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創業之星”與大學生對話、優秀畢業生創業訪談、創業沙龍、創業生存大賽等活動,都是創業教育的有力支撐。另外,政府的創業貸款,在政策上為創業者提供了鼓勵和支持,但將大學生的創業激情轉化為實際行動,需要學校和社會聯動起來,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先期介入的機會和平臺。創業見習和培訓、開業指導和咨詢、跟蹤輔導和服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創業支持。①高職院校在創業培訓類課程中,開展“產生你的企業想法”(GYB)培訓、“創辦你的企業”(SYB)培訓以及創業模擬實訓,使學生在校園活動和創業實踐中體驗從想法到實際操作的全過程。

三、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推進方式

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活動形式多樣,課程體系日趨完善,但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創業教育觀念相對滯后,實踐教學體系尚不完善,教師的專業素質不高,創業團隊的生存狀況堪憂。②因此,要認清存在的問題并有效地解決,進一步推動創業教育。

(一)全員參與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時代性問題。國際職業教育大會提出:“21世紀有50%的大中專學生要走自主創業之路。”在歐美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非常普遍,在美國已高達22%,美國很多大學生一畢業甚至就讀時就直接走上創業之路。比爾•蓋茨大學沒讀完就走上了創業之路。戴爾公司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先生在19歲大學沒畢業時創立了PC有限公司。有“硅谷之父”之稱的威廉•休萊特,從斯坦福大學工學院一畢業,就向銀行貸款成立了惠普公司。但在我國,大學生創業至今只有1%。不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雖能認可創業,但創業的意識和熱情,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據網上調查,大學生畢業后的規劃中,近80%選擇就業,決定創業的不足5%。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創業教育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基本都開始注重創業教育,但是缺陷與不足仍然存在。創業教育并沒有走進第一課堂,僅有就業服務中心的教師和少數創業導師團的教育者開設了選修課和學生工作處就業服務中心牽頭組織的少量活動,對創業的作用十分有限。比如校園創業設計大賽,比賽結束后創業設計項目也隨之結束。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全員參與,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進一步推進創業教育。

(二)完善創業教育系統性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

當前的創業教育過程中,各個院校都能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觀念和創新精神為目標來開設課程。高職院校一般開設包括創業通識類、創業技能類、創業培訓類三大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全面包含了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所應具備的技能,并在創業培訓類中充分注意實踐學科課程與實踐課程互動,執行“在教中做,在做中學”的教學模式,構建“教、做、助、孵”四位一體的創業課程教學體系③。但是,目前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創業實踐的質量。由于這一點的缺失,導致創業教育系統性不完整。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完善創業教育系統性。高職院校與企業良好的合作關系是創業教育課程推進的平臺。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對學生創業進行直接指導。學生的創業往往停留在想法上,盡管他們在學校學到很多理論知識,但對實際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卻知之甚少。因此,建議在校企合作時,帶領學生融入企業,進行創業的孵化,在公司成立時確定公司股份分配,讓企業和創業學生均有主人翁意識。在整個創業的過程中,企業可以享用學校的資源,學生也可以真正體驗到創業的方式與具體操作。創業教育要想走得更深遠,必須完善創業教育的系統性,而不能讓創業實踐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

我國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本身非常欠缺創業經驗。也就是說,創業教育師資所具備的知識基本不是從實踐中得來,而是通過書本得來。據調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師資的組成基本上采用如下模式:承擔教學課程的教師一般是本校就業服務中心的教師和地方主管就業的創業指導部門的工作人員,擔任指導任務的是學校具備資質的教師和社會上已創業的指導教師。不難發現,長期、直接與學生面對面的師資是缺乏創業實踐的。師資的職業化、專業化是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當前師資隊伍的發展也是創業教育開展的瓶頸。高職院校應大力培養創業教育“雙師型”隊伍,創業教育教師不僅要掌握創業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還應具備足夠的創業實踐積淀,應鼓勵他們在學校孵化基地孵化企業,或帶領學生在學校孵化基地創業。這樣一來,師資隊伍才能達到創業教育的“雙師型”要求,才能推動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實質性發展。

(四)創業團隊個性化的輔導推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

高職院校在開展全員化創業教育的同時,不可忽略個性化的輔導。一是面向學生進行個性化創業輔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必然存在差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同,導致個人品質的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在接受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也就存在個性化輔導的需求。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應結合學生個體的不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④二是面向創業團隊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創業團隊的創業項目不盡相同,涉及領域由于學生專業、興趣、優勢的不同而各異。因此,在對創業團隊進行日常輔導和咨詢的過程中,應結合創業團隊的獨特性,給予針對性指導。堅持對學生、創業團隊的個性化輔導,積極推動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從而進一步提高創業成功幾率。

作者:張國良工作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