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1-01 09:13:20
導語: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地州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保山學院是一所2009年升格的全日制地方綜合性本科院校,自升本以來,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業能力的培養,并多次獲得云南省教育廳的就業工作考核中的學生創業率高的獎項,這得利于該校根據國家本科學校辦學的質量標準的對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建立健全符合學生實際的創業培訓體系。
(一)創業課程的開設
2012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保山學院由招生就業處負責牽頭,各二級學院配合,從2013級起在本科學生中開設公共必修課《創業基礎》,共10學時,課程有專門及教材《創業基礎》,有教師團隊,現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中青結合的授課教師8名,學生成績由平時考勤與作業兩部分構成,成績合格計1個學分。教學質量有較好的保證。
(二)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
保山學院主動與保山國際義烏商貿城電子商務產業園、保山珠寶協會、保山數據服務產業園、保山云藥協會對接,把高校人才優勢與地方產業園及行業協會的市場優勢結合起來,先后成立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大學生創業園,建立保山義烏商貿城合作建立鄉村超市(www.zgxccs.cn)平臺,其功能有:第一,大學生創業服務,大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免費開網店;第二,大學生創新服務,大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開發各自的商務平臺;第三,鄉村信息化服務,拓寬鄉村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與保山國際數據服務產業園合作成立保山云計算服務團隊。創業孵化中心的建立實現了學校教育與產業的無縫對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業能力。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施
學校根據《云南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十二五實施高等學校教育質量與教育改革工程的意見》(云教高〔2012〕1號)文件精神,精心組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評選、立項、經費劃撥、指導教師的安排等,涌現了一批優秀項目。如:信息學院學生宋東翔主持的項目《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務動態統計與績效考核管理平臺的研究》獲云南省教育廳立項;人文學院學生朱加江主持的項目《文化創意的創業的實踐研究》、珠寶學院學生蘇徐主持的項目《保山旅游文化的原創珠寶首飾設計的應用》、理工學院學生杜建主持的項目《四軸航拍飛行器的研究與實現》獲學校立項。通過創新項目的實施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探索的熱情。
(四)創業技能培訓項目的實施
云南省結合實際提出2014年至2017年實施“云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3年扶持2萬名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帶動6萬人創業。從2014年起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十百千萬計劃”。加大大學生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力度,2014年起每年計劃培訓大學生15000名。
(五)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協會的作用
1.組織創業主題講座,由大學生創業協會牽頭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校內外專家和歷年校友到校進行創業主題講座,為廣大學生傳經送寶、開闊眼界。
2.組織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每年由學校團委組織,大學生創業協會協辦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吸引廣大的學生參與,通過大賽鍛煉了學生創業的意識與能力。
二、地州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創業教育師資團隊質量有待提高
目前,保山學院沒有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團隊,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數是由對創業教育感興趣的教師兼任,這些教師都缺乏專業的培訓,特別缺乏創業的實際經驗,是導致高校創業課程質量不高、創業教育開展不如預期的重要原因。創業教育要求指導老師不僅要具有相當的創業教育理論水平,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業實踐相關經驗。高校教師缺乏企業經驗,沒有到企業進修機會,高校急需要雙師型教師,但學校由于缺乏專項經費,社會缺乏相應的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這種現狀導致高校的創業教育大多仍停留于形勢、政策、技巧的教育,而缺乏深層次的,對學生創業的規劃引領的作用,難以確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今后學校應加大投入努力培養具有創業培訓資格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創造條件聘請企業行業中具有創業成功經驗的人士到校兼任創業教育教師,確實提高創業教育師資力量。
(二)創業教育缺乏對創業者的服務與引導
很多學生在創業教育之后激發了創業的雄心壯志,但是由于缺乏相應創業的服務與引導,不知如何下手等而浪費很好的想法與機會。學校應該更多聘請往屆校友中成功創業者來進行交流和引導。消除普遍存在的畏懼心理,幫助眾多學生邁出第一步;學校應建立學生創業服務結構,專門針對具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與服務。在創業項目的選擇、創業計劃的制定、創業資金的籌措、創業扶持政策的爭取等方面為學生出謀劃策,從而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三)創業教育缺乏實踐環節
學校創業教育局限在講座、理論授課、創業策劃大賽等范圍內,缺乏讓學生走進社會,切身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創業方案得不到具體實踐。學校雖有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園等,但真正能參與其中的人數非常少。這種現狀進一步使得學生的創業意愿降低。過多的是為了策劃而進行的書面創業策劃,使得大多數學生對創業的認識還處于“紙上談兵”層次,同時由于學生身份的局限性,很少有風險投資商主動聯合大學生進行創業,使得學生得不到實踐,無疑成為創業教育成功的較大的障礙。學校應加強與地方行業企業的合作,建立健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建設,確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創業教育缺乏完善的扶持體系
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已是必不可少,但是,創業教育的主體并不應該僅僅是高校,更大的責任應該是當前整個社會系統本身,完善的創業教育保障系統是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推進的根本保障。云南省已經出臺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包括小額貸款、創業初期基金扶持、創業培訓等方面,但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申請材料的組織,審批太繁瑣,擔保人的條件要求太苛刻,導致部分創業的大學生放棄申請“貸免扶補”政策優惠。學校應與企業合作建立創業教育獎勵基金(如:子元集團獎勵基金、紅河紅云獎勵基金中單列創業教育獎勵基金)對創業教育富有成效的個人或團隊進行獎勵,激發其參與創業教育的激情。
(五)專業之間差異大
從近年學校就業統計數據顯示珠寶加工專業、計算機信息技術專業等選擇創業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珠寶加工專業優勢由于保山瑪瑙產業的興起為契機,計算機信息專業得利于地方產業信息化的趨勢。其它專業受制于傳統產業行業的限制,無法具備大量的創業空間和條件,比如:師范類專業由于國家實行免費九年制義務教育,對私立中小學的需求不是很大。教師類專業的學生創業的空間大都局限于課外輔導的這塊蛋糕。學校應在創業教育中加大不同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的訓練,培養一專多能的通用型人才,盡量減少學生對專業知識和行業限制的影響。總之,創業教育地州高校轉型的重要抓手,是學校特色化建設的必然選擇。也是確實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一環,是學生獲得創業能力的基本途徑,創業教育的質量高低關系到學校辦學質量乃至于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作者:劉安波
- 上一篇:10月五中全會精神思想匯報5篇
- 下一篇: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