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探究

時間:2022-01-03 09:50:09

導語: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探究

[摘要]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業基礎能力的重要教學實踐,其對于增加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解決目前社會就業難問題有著顯著的意義。從高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看,大學生的基礎素質和專業提升需要在課時安排內完成,所以利用課時進行創業教育會影響到學生正常接受教育的有效實踐,為了做到創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兩不耽誤,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較為突出。積極的對利用第二課堂活動設計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進行探討,目的是分析這種教育模式的優勢和特點,從而為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找到更加適合的道路。

[關鍵詞]第二課堂;活動設計;大學生;創業教育;具體實踐

近年來,我國的高教教育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不僅高校的規模在不斷地擴大,高校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在各高校閃亮登場[1]。隨著教育政策改革的實行,高校擴招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了高校接受教育,此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我國人口的基本素質,但是也造成了高校學生畢業后就業難的問題。就現狀分析,每年都存在高校畢業生無法就業的情況,此時,我們不難發現,創業是就業途徑的重要擴充,也是提高就業質量的有效途徑,國家在積極采取措施,高校也在利用教育資源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探索和完善。當然,如果大學生不具備創業的基本常識,那么其創業道路必然一波三折,最終導致失敗。為了提升創業的成功率,高校組織創業教育實踐幫助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討利用第二課堂活動設計進行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

(一)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手段。大學生創業教育在目前的高校中普遍性的開展,主要是基于高校就業率提升的必要。從目前的高校發展來看,隨著市場化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全面確立,高校的競爭在不斷地加劇,而就業率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說,就業率高的院校,其社會口碑會相對較好,對于生源的吸引力會更強,所以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生源,高校之間的就業率大比拼在不斷地加劇。創業是提升高校就業率的一種主要途徑,所以目前的高校紛紛通過創業教育來鼓勵學生創業,進而提高自身的就業率和社會口碑。(二)解決社會就業難問題的必要措施。從目前的具體分析來看,高校積極的推行創業教育,一個顯著的原因是要幫助國家進行社會就業難問題的解決,所以說出于社會就業難問題解決的考慮,創業教育必須要執行。從具體的分析來看,高校的擴招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了大學中進行深造,其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升。就調查統計來看,隨著擴招的進行,我國的大學生比例在不斷的提升,社會人口素質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因為大學生數量的增加,其就業競爭也在加劇,而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不可能保證大學畢業生都能夠獲得想要的工作,所以會出現大量畢業生待業的情況,這種情況不解決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而大學生創業對此問題的解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高校也在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三)增強社會產業活性,構建創新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是構建創新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創業型產業打敗成熟的傳統產業將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大量新創企業的出現不僅帶動產業的快速更迭,也成為就業的主渠道之一。其次,創業型產業的發展也是社會創新和包容性發展的結果。不同類型的社會眾創空間成為社會創業的主要加速器,大學生創業也將成為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構成。創新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創業不再是離經叛道的個人抉擇,而是全社會青年人可以接受的共同價值觀。所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做好大學生創業教育,從創新型社會發展要求層面來說,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二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創業教育的優勢

第二課堂是指在學校第一課堂教學活動外進行的與第一課堂教學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發展特長、增加學識、陶冶情操的學習、教育、交流和實踐活動[2]。在開展創業教育的時候,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具有較大的優勢,而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實現了教學時間的合理配置。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創業教育實現了教學時間的合理配置。從大學教學的具體現狀分析來看,大學生的學習任務其實很重,有些專業利用課堂時間是完全不夠的,因此他們需要抓住課余時間進行學習的深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占用有效課時進行創業教育,必然會和學生的專業教育發生沖突。第二課堂利用的是學生的課余時間,大部分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充分地參與第二課堂,所以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創業教育,不僅實現了學生時間的合理運用,創業教育的開展目的也有效達成。簡言之,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創業教育,能夠和專業教育的時間有效區分,從而實現兩種教育的互不影響。(二)創業教育的趣味性增加。創業教育的趣味性普遍性的提升。從第二課堂的基本屬性來看,其是構建在學生興趣基礎上的,在正常教學計劃外的課堂,因此其具有輕松的氛圍,參加課堂的學生也都是對其有濃厚興趣的。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加入進來的學生對創業都富有興趣,所以在創業教育開展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和熱情度都會比較高,這種情況無論是對于課堂氛圍的塑造還是最終教學效果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幫助。簡言之,利用第二課堂進行的創業教育,其趣味性和實踐性實現了明顯的強化。

三利用第二課堂活動設計進行創業教育的具體實踐

基于第二課堂的高校創業教育應該形成完整的體系,首先,需要完備的制度保障,以保證后期活動的平穩實施;其次,具體的活動設計是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關鍵,是創業教育落到實處的具體表現;最后,對學生的培養過程需要及時的評估與反饋,以保證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續性。(一)建立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良性運轉的制度體制是保障高校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行動有效開展有序的重要推手。建立由學工處、分團委、宣傳部和學生社團的多部門聯動模式,其中學工處主要負責活動的組建、協調;分團委主要負責活動的實施與學生隊伍的建設;在學工處和分團委的統籌下由宣傳部門和學生社團積極參與創業教育活動的宣傳與開展,消除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誤區,可通過宣傳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案例、創業工作交流思想和建設好大學生創業類社團等方法進行[3]。成立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管理委員會,承辦各類創業大賽、競技活動、社會調查以及各類創業知識宣傳講座和創業經驗交流會等。建立第二課堂的師生聯動機制。在高校中,專業教師隊伍涵蓋了不同的專業范圍和研究領域,應積極鼓勵教師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建立每位專業教師對應相應班級的聯動模式,每位專業教師每學期至少活動2次,為學生提供創業教育、創業競賽、創業項目申報等方面的科學指導。在第二課堂實踐中,也可以結合課程在組建創業團隊的基礎上,由各團隊分別提出各自的眾創方案,將方案的各方面情況在組內討論通過后,交由班級和指導老師共同探討方案[4]。教育活動要邀請高校中對創業教育研究比較資深的老師進行專業的指導,針對具體的活動開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同時,負責學校招生就業的老師也要被邀請到活動現場做指導,他們對于學生的就業有清楚的認識,對于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也比較了解,便于教育活動的具體開展朝向期待的方向發展。建立經費管理、競賽管理制度。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所涉及的學生競賽項目廣泛,涉及的專業范疇廣大,經費項目也是多樣。為指導教師和學生設立專項經費和獎勵資金,為積極參加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學生設立一些激勵機制,同時各項活動的具體開展也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撐。根據學工處和分團委每年制定下的年度學科競賽、創業類競賽、創新科研活動等計劃,統籌核撥經費,經費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各項活動的基本運行經費,一般在學期初撥付,一部分是勞務酬金,一般在考核結束后支付。競賽管理由學工處和分團委統籌的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相應的日常管理制度,根據不同的項目分成不同的課題組和競賽組,各自開展活動和工作,定期向管理委員會進行匯報,管理委員會進行跟蹤調查,并及時跟進。(二)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具體活動設計。第二課堂活動運用于高校教育中具有系統性和層次性的特點。系統性要求從學生萌發創業意識到具備創業能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過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要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必須從激發創業意識、完善創業品質著手。層次性要求考慮不同年齡、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年級設計第二課堂活動內容,以適應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需求。學生普遍不希望第二課堂僅僅是組織者或學生精英自己的舞臺,他們要求增強第二課堂的互動性,擴大覆蓋面和參與面,創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5]。從系統性來說,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體系包括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三大模塊。針對這三大模塊,可以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創業意識主要包括實踐意識、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創新教育實踐、分散參與創新活動,以“互聯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等重大賽為抓手,成立課外學科競賽小組,組織學生做科研、做市場調研、進行專業的掛職鍛煉等。學生通過在各類科研、創業小組的實踐活動中增強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創業知識主要可以通過第二課堂創業類通識課程和相關創業培訓展開。創業類課程的設置主要結合專業特點,開設包括專業知識、職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綜合性知識等在內的創新創業課程,讓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創業。創業培訓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可以進行創業案例分析、創業家講座、政府政策扶持輔導等實用性創業培訓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學科前沿問題,探索相關領域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拓寬學生的學科專業知識,提高科學素養和研究能力。創業能力主要從專業實踐和科研實踐中獲得。通過參觀企業、訪問消費者、商業調查、專業掛職鍛煉等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組織課外的科技活動、在專業教師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展示學生創新成果。支持本科生加入教師科研團隊,擔任教師或科研人員的助理,接受科研基本訓練。由于課堂教學比較抽象,大學生缺乏直接的感性理解,未能到達所要求的教學效果,只有到實踐中去領會,消化課堂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實現理論知識到能力的轉化[6]。從層次性來說,針對不同的年級,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內容有所不同,一年級主要開展學術前沿講座、自辦專業知識競賽,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拓展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二年級學生則在學術前沿講座的基礎上增加創新創業實踐,參加各類省級專業競賽,諸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創業大賽等,以促進學生對于專業領域前沿動態的掌握,激發創新意識,鍛煉對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三年級學生則開始開設一些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相關講座,培育學生之前的創新實踐結果,發表相關論文,以促進學生對專業領域前沿動態的掌握。四年級學生則側重于專業綜合創新實踐,培養創業就業能力。(三)建立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的評價與反饋體系。建立健全的教學檔案,以便后期跟蹤。每學期在開學初、期中、期末三個階段及時收集整理專業教師參與創業教育活動的教學登記,增強專業教師參與創業教育的基本課件、活動資料的檢查,增強教師的教學檔案意識,確保創業教育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建立定期跟蹤、反饋制度。及時對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活動進行經驗總結,通過問卷調查對各項活動進行測評,評估活動效果,確定什么樣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什么樣的學生適合什么樣的創新活動。制定第二課堂創業教育教學活動開設、評價表,規范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四結束語

創業教育在目前的高校中普遍的開展,做好有關創業教育的規劃和討論,提升教育的實際水平無論是對高校還是對社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系統活動的設計有利于豐富個性化教育,有利于發現特殊人才、開展因材施教、幫助發展成功[7]。討論分析基于第二課堂活動設計的高校創業教育實踐,有助于幫助高校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路徑,進而提升其綜合創業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錦鑫.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路徑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2):73-75.

[2]許春華,王海龍.“雙創”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社團第二課堂活動研究———以F大學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4):31-34.

[3]路暢.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J].中國培訓,2017(6):128.

[4]江彬.大學生眾創生態系統建構———基于跨境電商速賣通平臺的創新實踐[J].市場論壇,2017(6):86-91.

[5]李祥印,祝曉斐.基于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濟南大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30(03):7-9.

[6]黃偉峰.社會實踐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功能[J].藝術科技,2016,29(07):65+124.

[7]劉小燕.高校共青團在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培養中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9):55-56.

作者:李斌 郭燕 單位:南京審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