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解析
時間:2022-06-12 09:54:21
導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各行各業對互聯網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廣泛,“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時展的趨勢。“互聯網+”時代環境下,對教育體系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就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打造教育的新模式,下面,本文就針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進行研究,希望對高校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一、前言
在新時期環境下,國家也是十分強調創新創業,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主要群體,他們也是創新創業的主要力量,而想要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就需要高校做好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在“互聯網+”時代下,為了促進大學生更好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是產生了諸多的教育方式,而“互聯網+”時代下如何進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二、“互聯網+”概述
所謂“互聯網+”,主要為互聯網的思維進一步發展的成果,其通過推動了經濟形態的不斷發展和演變,帶動了社會經濟的實體煥發新生命,同時為改革、發展和創新提供了網絡性平臺。其實“互聯網+”又叫作互聯網加各傳統性行業,但其并不是兩者簡單性相加,是通過信息通信的技術和互聯網的平臺,將互聯網和傳統的行業實現深度的融合,從而創造出發展的新生態。其代表社會新的發展形態,對互聯網于社會化資源配置內優化與集成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把互聯網創新的成果在經濟和社會的各領域內進行深度的融合,從而提升社會創新力以及生產力,構成一種將互聯網當作基礎設施與實現載體的新型發展形態[1]。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相關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對創新創業進行了支持,諸多高校和相關專業進行結合,逐漸建立國家大學的科技園區和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科技園區等,為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借助產學研的模式,為高校大學生的企業創辦提供了良好的支撐,還為社會培養和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高素質創新創業相關人才,促進其創業的成功率提升。我國一些高新的科技園區中,為大學生高新科技的創新創業也提供便利性,如北京中關村和武漢光谷等,都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進行了低利貸款、技術入股和前期免稅等優惠性的措施提供。另外,新時期環境下信息網絡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逐漸也產生了諸多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學生互聯網技術創業大賽等,通過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學生的創新創業相關信息服務平臺和自主創業的網站開發,從而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有待提高。在新時期環境下,創新創業逐漸受到國家的重視,而在教育體系中對創新創業的教育還存在不夠重視的情況,教育的觀念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高校還是主要對專業性人才進行培養,對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當作主要的教育內容,由于創新創業的教育并不能直接通過教育考核進行體現,往往會導致其教育效果的掌握困難,因此高校就會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忽視。盡管近年來,教育體系也在不斷的提倡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開展中還普遍存在表面化與形式化教育的情況,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不夠,也沒有對其教育的效果進行跟蹤監督,而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也是出于一時的新鮮,由于沒有長久的教育機制,導致學生在教育中逐漸產生無趣性和無用性等想法。(二)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教育的內容需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還需要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但是在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往往還存在教育內容的單一情況,導致教育效果的不足。一些高校在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設置中,存在過于偏重理論化的情況,知識內容往往存在太過抽象化和理論化,而導致其實踐性的不足,而創新創業則是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能力,只有理論化的知識和思維是不能滿足創新創業的需求的。另外,一些高校在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設置中,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內容的設置和他們創業發展的方向存在偏離,是不利于其創新創業的教育開展的[3]。(三)教育模式不夠完善。創新創業的教育中,是需要具有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教育模式的,這樣才能夠保證創新創業的教育順利開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還普遍存在教育模式的不完善。現階段諸多高校創新創業的教育并沒有系統的教育模式,主要還是采用理論課堂教學的模式,且往往還是集中性教學,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區別性和針對性教學,對教育的效果也沒有相應的反饋,從而導致教育效果的不足,同時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比較缺乏,不能對學生的互聯網意識進行培養。
五、“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觀念進行更新。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的思維也需要不斷發生變化,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中,為了促進其后期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根據“互聯網+”時代背景情況,來做好對他們教育觀念的更新,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和新時期環境發展需求相適應。在創新創業的教育中,教育的觀念要不僅僅局限在理論知識中,還需要對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機會,為他們的創新創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另外要將互聯網意識培養加入教育中,對學生的互聯網意識進行培養,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促進其創新創業的發展[4]。(二)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教育。現階段“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提供了新途徑,教師在進行教育中就需要和時代進行有效的接軌,對傳統教育方式進行改變,來進行“互聯網+”教學模式的建立,實現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教育,更好的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引導。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將一些關鍵性的內容進行講授,后借助互聯網平臺,如微信、微博和論壇等新媒體來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拓展和深入的研究,這樣就能夠找到線上與線下的結合點。另外,在課堂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專業講座、經驗分享和團隊輔導等方式,來對學生的創興創業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服務,從而切實的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三)開展網絡化的模擬創業教育。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中,想要對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培養,需要加強對他們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傳統教學中想要對學生的創新創業開展實踐存在很大的難度,而在“互聯網+”時代下,就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網絡化的模擬條件。可以通過互聯網打造相應的虛擬化平臺,來對創新創業的過程進行虛擬化模擬呈現,讓學生通過參與到虛擬化的創新創業過程中,來對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提升,同時通過學生的虛擬化創新創業活動過程還能夠對他們的真實情況進行反映,進而可以針對性的對他們創新創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善,從而實現對他們能力的提升[5]。
六、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具有其顯著的特點,面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現狀,“互聯網+”為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為了更好的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就需要高校正視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研究,這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需要一直重視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張也弛."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21):104.
[2]韓占華.“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現代經濟信息,2017(18):420.
[3]劉小娣.“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高教學刊,2017(3):7-8.
[4]汪靜,劉立美.“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J].絲路視野,2017(27):45.
[5]嚴寧寧.“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分析[J].求知導刊,2017(25):55.
作者:羅威 單位: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汽車發動機課程教學藝術研究
- 下一篇: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