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
時間:2022-08-26 11:04:59
導語:“三全育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高職院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社會價值和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突破口。由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和內生動力認識不足,現實中很多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組織、依托載體和運行體系上存在敷衍了事、保障缺位、合力不足等問題。文章擬通過建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
[關鍵詞]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改革意見》)提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健全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改革思路,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重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因此,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如何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突破口,促進自身實現社會價值和內涵式發展,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命題。
一、應有之義: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價值剖析
當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①的經濟發展新動能已悄然形成,這必然帶來行業發展、產業結構、就業崗位的深刻調整。以建筑行業為例,新時期建筑業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形勢變化:一是新技術替代舊技術的周期在縮短。丁字尺、繪圖板曾是建筑行業從業人員的標配,卻在2000年被CAD等繪圖軟件無情拋棄。而據業內人士預測,以BIM為代表的新一代建筑技術將在2020年全面取代CAD等繪圖軟件,并在一段時間內引領建筑行業的未來。二是建筑工地的“人口紅利”不復存在?,F階段,建筑工地40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越來越低,“95后”年輕人不甘于在環境相對惡劣的工地上揮灑自己的青春,建筑工地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這就倒逼建筑業進行智能建筑、數字建筑改革,改革帶來的崗位更新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提出了新要求。顯然,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手段和方式已滯后于翻天覆地變化著的行業外部環境。因此,教育部辦公廳要求各高職院校從2016年開始圍繞“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等人才培養各工作要素進行診斷與改進,厘清不符合高職院?,F代化發展的因素;要求各高職院校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修訂,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時代和行業發展變化。高職院校要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突破口,重新審視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以新時代、新變化、新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主動緊跟行業變革優化專業設置、健全教學標準、更新課程內容,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縱向延伸專業特色、橫向對接社會需求,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承擔人才培養的責任擔當。
二、現實審視:高職院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限度分析
(一)理念: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合理性、重要性認識不足。根據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以“就業為導向”,致力于通過“工學結合”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專業知識素養和職業能力”的一線生產、管理、服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然而,伴隨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而來的是各種新職業、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崗位專業技能較之以往有所淡化,崗位創新、協作等通用能力日益重要。這其實是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向“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轉變。這恰是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合理性所在。但是現實中,大部分高職院校仍停留在“就業率至上”的慣有思維中,沒有認識到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促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和實現職業教育內涵式建設的重要意義,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更多地停留在為落實文件而開展工作的層面。(二)組織:創新創業教育停留在增量教育階段。2012年,《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教高廳〔2012〕4號)對本科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具體規定并開展監督檢查。因為有此基礎,大部分本科高校能較順利地將創業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銜接。例如,江西財經大學在推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在專業課程的“主干”上嫁接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枝”,將“法學概論”改造成“創業法學”,重視提升創業者創業法律思維和素養的訓練。而高職院校受傳統理念認知的束縛,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更多的是在原有教育板塊上的簡單疊加,在具體組織上流于形式或敷衍了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缺乏內生動力。(三)載體: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體系缺位。一是師資薄弱。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由招生就業處、學工處等部門的工作人員采用大班理論授課的方式進行。現有專任教師普遍缺乏企業任職或創業實踐經歷,對行業企業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缺乏敏銳度,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時常常暴露出能力短板。二是課程缺位。調查數據顯示,絕大部分高職院校未能按照國務院、教育廳要求開設相應學時、學分的必修和選修創新創業課程,課程組織樣式主要采用大班教學或購買慕課。三是實踐平臺尚未真正發揮作用。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建設有大學生創業園等實踐平臺,但是普遍存在創業項目技術含量低、市場份額小、經營困難等問題。(四)運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運行系統尚未形成合力。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國務院對各地區政府、各高校明確了“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等九大職責任務;《改革意見》更是強調“職業院校要支持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學校周密科學的頂層設計安排(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到位)、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政策保障、行業企業創新創業實踐的深度參與以及整個社會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然而,現實中這樣健康的生態環境并沒有營造起來。大部分高職院校尚未有獨立的創新創業學院,職能部門之間存在推諉扯皮現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更多地停留在由學校招生就業處、團委等部門組織幾場大賽、開幾場講座,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修訂基本原地踏步;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在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政策難以兌現;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更多地停留在“人情維系”的淺層次。
三、破解路徑: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構
“三全育人”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中組部于2017年12月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通過“十大”育人體系的構建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三全育人”的育人模式存在內在契合點,有望通過建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一)全員育人: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維度?!叭珕T育人”是指高職院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明確自己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明確的是創新創業教育“誰來做”的問題。1.內涵澄清與責任明確?!秾嵤┮庖姟分园褎撔聞摌I教育改革的牽頭部門定義為教務科研處,源自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這里涉及兩個核心概念:一是創業不等于創業精神。創業精神是指一個人有能力將想法轉變成行動,強調的是能而非實際去做;創業則強調將想法落地并實際地參與企業的運作管理。二是創新創業教育不等于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強調的是將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素質養成有機結合的開拓性教育,它對就業者同樣重要。而創業教育是在創新教育基礎上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是鼓勵學生基于創新和所學專業實現高水平、高技術含量創業的教育。概而言之,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創新創業教育不止是培養創業者的教育,更是面向高校所有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養成的素質教育。因此,高職院校要站在學校內涵式發展的高度上,明確教務科研處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牽頭部門,在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修訂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切實保障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產教融合有機融合。同時,學工處、團委、后勤管理處、招生就業處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組織落實。2.建設“三導師制”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體系。這里的“三導師”由招就處、教務處、學工處等部門人員組成的“生活導師”、專業教師組成的“學業導師”和校外創新創業先鋒組成的“創新創業導師”三部分組成?!叭龑煛睋P長避短,協同育人。其中,招就處、學工處等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集中在滲透創新創業知識與政策、熏陶創新創業理念與精神、規劃職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作用;專業課教師側重于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元素,開展項目式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尋找專業或項目可能的創新創業點,提升學生的崗位創新創業認知與能力,鼓勵學生實現基于專業的崗位創新和崗位創業;校外創新創業先鋒則專注于對學生的實戰指導和項目孵化,助力學生創業項目落地轉化。(二)全過程育人: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客體維度和時間維度?!叭^程育人”解決創新創業教育“對誰做”“什么時候做”的問題。1.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全普及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創業者和就業者同等重要。高職院校要從服務職業教育現代化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度,根據教育部關于《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修(制)訂工作的部署,圍繞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高職院校要嚴格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形成面、線、點廣覆蓋的教育模式,即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足夠學時、學分的創新創業選修必修課,傳授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同時,對有潛質、有想法、有需求的學生實施個性化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孵化支持。2.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連貫性教育。高職院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大學三年的教育教學全過程,貫穿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成長路徑。大一階段側重普及性教育,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意;大二階段著重通過參加大賽、體驗創業實踐活動、參與項目等進行創新創業實訓,將學生的創意變成研究和行動;大三階段則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實習實訓環節將知識體系轉化為能力素質,鼓勵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挖掘崗位創新元素,探索崗位創新和崗位創業。(三)全方位育人:搭建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維度和廣度?!叭轿挥恕敝饕獜目臻g上強調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面性,解決的是“怎么做”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要聚焦于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等多種元素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1.課程育人:建構多元化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業基礎、SYB創業培訓、創新思維訓練等普及性理論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元素,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以項目形式參與課程教學,在項目實戰中探索創新創業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發揮校企合作和校內各類實訓場所的實戰功能,開好精英式創新創業實戰課程。2.實踐育人:豐富拓展創新創業實踐載體。充分整合高新技術開發區、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實習實訓場所等平臺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活動;充分挖掘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開展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引導學生將創新創業實踐與貧困地區的扶貧需求相結合,用創新創業助力老區脫貧;搭建寬廣的校外實踐平臺,充分發揮職教集團、校企合作企業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長效機制。3.文化育人:塑造開拓創優的文化基因。校園文化凝聚著特定的精神環境與文化氣氛,具有浸潤、感染、熏陶的作用。高職院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創新創業精神和品質養成的潛移默化影響。高職院校依托“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職業技能競賽、主題沙龍等第二課堂活動,活躍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協會等創新創業類實踐社團的作用,在校園內掀起“以一批人帶動一幫人”的創新創業熱情;充分挖掘本校畢業學子中涌現的創新創業先鋒,樹立和宣傳創新創業典型人物,在校園里塑造強化進取、開拓創優、勇敢拼搏的文化氛圍。
作者:林秀麗 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小學音樂識譜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