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策略分析

時間:2022-02-03 09:28:45

導語: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數學是現代科技的基礎和人類文化的重中之重,它能夠為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研究提供一般性方法以及思想,成為了很多學科的工具,也能夠為社會實踐提供思想方法指導。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切實創新“教”與“學”,依舊顯得緊迫。如何改變現狀,“自主探究式”這一教學模式值得認真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教學;創新;自主探究

創新精神被看成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著重指出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源泉和民族之靈魂。朱棣文是美籍華人,也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認為中國學生在學習方面較為刻苦,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書面成績,然而動手能力不夠強,不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我認為繁重的學習負擔,在教育中存在著頻繁的考試、需要死記硬背大量資料、作業重復機械,將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對數學現象的強烈好奇心抹殺了,題海淹沒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只能被動地參加數學學習活動。從眼下來看,在新課標的強力指導下,開展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活動,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堅持重點發展學習能力的教育質量觀,教育價值觀的目標是進一步完善學生的人格。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把他們看成是可發展的、發展中的人,認可他們的創造性潛能;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在數學教學中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活力。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高度注重創新教學方法。

一、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從素質教育來看,基礎教育倡導學科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前提,展示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的理念,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提升實踐能力等。教師不僅是教材內容的更新者,還是學生的引路人,要掌握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新理念,充分地把握新課程的教育原則以及新教材的教育宗旨,抓住編者意圖,有效地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要切實落實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關注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個性,為學生打造出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以最好的狀態學習數學。

二、教師要營造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創新是拓展思維的表現,也有助于我們發現新問題和新知識,更好地找到新方法。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是創新主體。要為學生打造出和諧、輕松以及自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形成強烈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形成較強的創新意識。所以,數學教師要能夠為學生創設出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拓展思維、發揮想象、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形成創新意識。教師要從下列幾個方面來創設形成創新學習意識和能力的課堂氣氛。第一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從傳統類型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開展“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角色分配對應的是課堂的主角和配角。從新課改所要求的小學數學課堂模式來看,要破除此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對學生報以寬容平等的態度,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如此一來,學生才會盡可能地將創新能力以及聰明才智發揮出來。第二是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從以往的教育教學來看,這種以教師為權威的方式對發展學生的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形成了嚴重的阻礙。所以對新課改中的小學數學課堂來講,要求教師堅持自身的指導者地位,引領學生積極地學好數學,激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身的見解,彼此交流思想,從而激活創新思維,切實發展創新能力。

三、鼓勵學生探索多種解題思路

從小學數學教學來看,為了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出來是前提和基礎,鼓勵學生從各種角度實踐和觀察,找到諸多解題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意識。數學知識來自和運用于生活,教學目標之一是培育學生破解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育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解決某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某種解題思路,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從而解決相似問題,切實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更好地“學以致用”。因此,數學教師要鼓勵以及倡導學生找到各自想法以及見解,切實設計出諸多解題思路。除此之外,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找到多種見解,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部分懸念和問題,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引領他們逐步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自主探究學習中提升創新能力。

四、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和鼓勵引導學生不斷創新

各位學生的接受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學習相同內容中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數學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有針對性的設置學習要求。教師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及時回饋學生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假如連續幾名學生都沒有答出這些問題,說明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或是學生的學習程度相同,則需要教師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假如問題存在一定難度,要求教師能夠分解問題,或換個角度去提問,降低問題難度;假如問題不存在難度,則要求不同類型的學生來回答這些問題,而且要注重回答順序。如此一來,不同差異的學生能夠從同一個問題的答問中獲得受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對他們的創新思維進行積極評價。而且要及時關注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地參加活動,借助有效方法來破解相關問題,發表自身見解。教師要及時肯定這些學生的點滴進步,耐心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引導學生他們改正錯誤,提升這些學生的學習信心,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教師要堅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和具體要求,打造出適宜學生積極學習的優良氛圍,激勵學生勇敢質疑,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我相信,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肯定能夠培育出適應時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高培云 單位:河北省威縣仲夷小學

參考文獻:

[1]慕曉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成才之路,2010(12):70.

[2]李淑卿.小學數學教學與創新教育[J].教育藝術,20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