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探索和實踐
時間:2022-07-13 09:03:40
導語: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探索和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科院校要積極進行學生科創課題的探索和實踐,從氛圍營造、活動載體和平臺建設、學生基礎應用能力的提升和實踐育人等方面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工科院校;科技創新;體系
目前高校學風存在著諸如學生學習目標性與計劃性缺乏、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紀律松懈等問題[1,2].工科院校根據自身特點建立科技創新文化體系,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強化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4].高校要整合各種資源,以學生的自我發展需求為動力,開展科技文化活動,把科技創新貫穿于學生日常和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延伸和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有效途徑,全方位構建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工作體系,建設和形成有特色的校園科技創新文化.
1營造科技創新的環境和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首先通過宣傳引導,榜樣示范弘揚校園科技文化,讓學術性、科技創新性精神在校園文化中占領主導地位.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平臺、微博等途徑大力宣傳在科技競賽及其他科技校園文化活動中有突出表現的同學的先進事跡;舉辦科技創新事跡宣講會或經驗交流會,表彰科技創新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在宣傳引導階段,一方面要重“開頭”,注重對新生的教育和引導.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通過專業教育引導、創新專題講座、參觀創新實驗室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宣傳的全覆蓋.要建立全覆蓋的宣傳體系,以此營造人人知曉、人人關心的氛圍.其次,舉辦講座,組織參觀,讓學生接觸前沿.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企業的科研人員來校舉辦講座,做到科創講座的制度化,讓學生了解科技前沿、了解科技和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于個人、企業和社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自覺地將科創活動融入大學生活中.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大型專業展覽會、企業的產品展示中心,以此開闊視野,體驗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激情.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每年都會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構建了“從學生———教師———企業科研人員,從校內到校外”的講座體系;學生參觀大型專業展覽會、企業的產品展示中心,如組織中心全體學生參觀國際數控機床展、組織學生參觀三菱電機、中達電通等公司的產品展示中心.
2以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為載體,提供展示舞臺
充分利用校園文化這一有效載體的潛移默化、覆蓋滲透的作用,將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和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在一起,營造濃郁的創新氛圍,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舞臺.首先,結合專業特點,打造科技品牌活動.每年定期舉辦科技文化節,打造體現生活性、趣味性和創新性的普及型活動、融專業性和科技性為一體的科技型活動,通過系列品牌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南京工程學院科技節至今已舉辦15屆,在科技節期間舉辦精品科技文化活動展播、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促進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其次,在一些重要的校園文化活動突出科技創新主題,倡導和引領大學生開展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拓寬活動載體.例如在一些大型活動或者晚會中,開發一些融科技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或者節目,充分利用大型活動的影響力,讓科技的魅力深入人心.
3夯實基礎應用能力,為科創打下良好的基礎
扎實的基礎應用能力是創新的關鍵.學生在學好理論的同時,要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為創新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鼓勵學生夯實專業技能,高校也應該為學生進行技能的學習和鑒定提供平臺保障,開發多項培訓項目并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系統設計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現有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國家機械工業特殊工種職業技能”等平臺,機械工業南京數控培訓中心是江蘇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直屬考核鑒定點.中心與企業合作,擁有多家企業職業鑒定資格,如三菱電機CNC和FA培訓與鑒定、西門子自動化培訓與鑒定等.中心充分利用這些平臺來培養高技術應用技能人才,要求學生在低年級考取相應中級職業技能證書,高年級考取相應高級職業技能證書及行業認可度較高的企業資質證書,增強學生的基礎應用的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4搭建創新平臺,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4.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實驗室,搭建學生科技實踐平臺
高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共建實驗基地,力爭打造代表行業先進水平,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一流實驗設備條件和聯合育人的工程環境.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先后與通用電氣、西門子、三菱電機等8個世界前500強,11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建了36個實驗室、實驗中心或培訓中心.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共建了自動化系統集成實驗室,與日本三菱電機公司共建了自動化實驗中心、激光加工實驗室、可視化三菱e-f@ctory自動生產線實驗室,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共建了全集成自動化示范實驗中心,與德國博世力士樂公司共建了機電一體化實驗中心,與德國海德漢公司共建了數控測量實驗室,與臺灣中達電通共建了臺達自動化實驗中心,與香港飛兆國際公司共建了電子與自動化實習基地、與日本那智不二越公司共建了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等.學校要建立科學的實驗管理體系,建立網絡化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網上輔助教學和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實驗室,讓每一個實驗基地變成科技創新的陣地.學生利用實驗室模擬企業進行項目訓練,全面提升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2以各類科技競賽為動力,著力提高創新能力
科技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課內專業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等.專業競賽和技能大賽作為第二課堂中檢驗所學的重要平臺,一直以來吸引著廣大學子的參與熱情,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鼓勵學生個人、集體參賽,進行橫向交流,做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使學生個體和群體能力得到提升.高校應構建與專業方向相符的校內競賽平臺,積極承辦更高級別的比賽,為學生提供科技文化交流的機會.學生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接受挑戰,奮勇探索,拼搏創新,既磨煉了意志,也切實提高了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構建了與專業方向相符的競賽平臺,面向機械和機電方向舉辦工程訓練能力大賽、數控技能大賽,面向自動化專業方向舉辦電子設計競賽和PLC競賽.另一方面,工業中心還積極承辦“三菱電機自動化杯”自動化大賽、江蘇省電子設計競賽等國家級省級比賽,為學生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科技文化交流提供機會.中心學生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充分鍛煉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一大批同學在國際級、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在2015年全國大學生“西門子杯”自動化挑戰賽中,工業中心6名同學組成的兩支參賽隊伍取得了優異成績,分別榮獲特等獎和二等獎.
5科技創新實踐,發揮實踐育人功能
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漸進的實踐過程,高校應以社會實踐為平臺,著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與企業等機構合作,建立廣泛的校外實踐基地和實習基地,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通過現場的實踐,可以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科技文化類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企業見習等活動.另外,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大賽、展覽的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中,同學們接觸到了其他學校學生的科技作品,有助于他們開闊視野、提升能力.
6健全組織體系,強化制度保障
為了更好地保障科技文化活動的開展,要建立分工明確、協同合作的學生科創組織,將各類科技文化類活動的開展和科技競賽的組織有機地統一起來.在社團建設中,根據性質不同配備優良的指導教師隊伍,指導社團實行目標化管理,按興趣劃分小組,按年級確定培養目標,明確發展定位,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在科研團隊組織上,可以模擬企業運作模式,以科研項目為基礎,組建多個既互相依存又充滿競爭的項目研發小組,實施、完成項目的設計研發任務,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企業的氛圍.團隊可以實施“扁平管理”模式,從上至下,分為“決策層”與“實施層”.“決策層”主要由指導教師及所聘的行業專家組成;“實施層”主要由各項目組單位組成,實施“項目負責人”制.要健全和完善有關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的制度,包括教師考評制度和學生激勵制度.要建立完善的教師考評機制,把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作為教師必須完成的工作,將指導的成績和工作量的考核掛鉤.設立專門的學生科創獎勵和科創先進評選,其他有關學生的評獎評優以及黨員發展等都要將科創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
7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7.1科技創新的教育應該分層分級開展,不能統一模式
每個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備不同,所以科創教育應該分層展開,制定具有年級特點的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例如一年級以專業教育為主線,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激發專業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了解學科競賽、科研項目對能力的要求,樹立學習的目標.二年級開展專業競賽、科技創新活動、科創沙龍等,培養學生興趣,激勵認真學習.三年級以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為主,參加科技競賽、課題研究,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四年級開展一些科研實踐,檢驗科技創新成果,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四個年級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7.2注重結合,完善活動載體,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部分高校開展科技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過于注重一些技能和知識競賽,這樣無形中限制了參與的范圍和同學的熱情;在活動開展時,應該把專業性競賽和普及型的科技文化活動相結合,把科技性和娛樂性相結合,開發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競賽類活動或者科技娛樂性活動,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
7.3積極進行產學研合作,拓寬科技創新教育的途徑
高校應該積極與企業接洽,一方面共建一些實驗室,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臺;已經建好的共建實驗室,應該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提高利用效率,使其真正變成學生科技創新的陣地.另一方面,與企業合作建立學生第二課堂,建設專業的實踐、實習基地,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或者實踐,學習先進技術,體驗企業文化.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科技創新活動,眾多師生匯聚一堂,可以博采眾長,形成新觀點、新方法,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同學的人際交往能力、敏銳的洞察力、嚴謹的邏輯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善學風.
作者:耿言海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工業中心
[參考文獻]
[1]陳德靜,禾平,王素華,等.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機制[J].江蘇高教,2007(1).
[2]李平,鄭峰,李晨,等.以科技創新促學風推進校園科技文化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
[3]王春霞,鄭海英,霞春寶,等.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科學,2015(6).
[4]黨艷東,郭盼.高校學生創新工作對學風建設引領作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6(2).
- 上一篇:創新教育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學研究
- 下一篇:人才培養《機械基礎》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