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創新教育分析

時間:2022-10-16 03:24:27

導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創新教育分析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不僅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音樂創新能力,而且還可以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基于創新教育,本文從策略方法角度,對小學音樂教學做出判斷與思考,以期為日后教學工作的展開做出啟示。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策略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就要以創新性思維去展開教學,推進教學的全面發展,從課堂環境氛圍、知識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等多個方面對教學進行改進,最終培養學生形成獨特的音樂感知,讓學生得到良好的音樂啟蒙?;趧撔陆逃?,本文從策略方法角度,對小學音樂教學做出判斷與思考,以期為日后教學工作的展開做出啟示。

一、實現創新教育需要緊扣新課標精神

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想實現創新教育,就要緊扣新課標精神,以新課標要求為根本發展方向,全面推動創新。我國的新課程改革,自上世紀90年代展開至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新課改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先進的教學方法、理念等被引入,取得了教學的全面突破,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許多新的思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需要教師緊扣新課標精神,對教學目標、方向做出判斷,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師生角色的互換。教師對新課標精神的把握,能夠決定一節課的質量,并且能夠為音樂教學的理論提供驗證,反而進一步充實音樂教學的理論發展,實現教學的全面突破。在當前各學科教學改革中,許多改革流于形式,并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很大原因是由于教師本身對新課標精神把握不準,在教學中流于形式,未能考慮到隱藏在形式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所在。因此,將新課標精神擺在創新教育之前,就是要讓教師意識到教有定法,要尋找到教學的出發點才能進一步展開教學。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欣賞與學習的環境。音樂作為藝術門類,盡管具有技術性,但其人文性、藝術性等是不容忽視的,而小學教學中更為側重的是借助于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音樂啟蒙等。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構建課題學習的人文環境,體現在師生關系、學生的關系等,要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學生,更要給予所有學生同等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消除內心的害羞等情緒,進入到學習中,并且能夠大膽的表達自我,樂于與他人分享。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更為重要的是良好的課堂環境。在學生欣賞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將課程內容以圖片、舞蹈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以一種聲、光、電、影相結合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對世界的感性認識階段,并且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感,因此,表達越為豐富、直接的內容越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在教學中,教師以豐富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氛圍,能夠使學生快樂的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去感悟音樂。

三、創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例如,在進行兒歌單元的教學中,里面的歌曲會出現許多小動物的形象,教師要求學生分成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將自己習慣的歌曲表演出來。這樣的組織形式,其實是小組合作學習與音樂課堂結合的產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切實的參與到音樂中,而不是機械的重復教師教予的知識內容,充分體現著音樂課堂活潑的一面。在教學生簡單的樂理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清晰的記住不同的符號及其功能,教師精心的將這些內容變成一些簡單的動作,如換氣符號,就像在一首歌曲中開了一個呼吸的小口子,一張一合的,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用手做動作展示給學生,并且在每一次唱歌練習中都會再展示一遍,使學生能夠快速記住這些符號。在教學中的一點小創意,都會使課堂變得更為精美,使學生能夠得到更為深刻的體驗。

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音樂一直被視為聽覺藝術,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聲音傳遞給學生,然而事實上,音樂的傳遞也可以有更為豐富的形式,以豐富的形式幫助學生接觸音樂、感知音樂,才能使音樂的學習取得突破。事實上,音樂能夠突破語言、種類等多種障礙,得到極其廣泛的傳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音樂傳播的不是語言而是情感,也許語言不同、也許行為習慣等不同,但是人們從樂曲的旋律中能夠感受到其中強烈的情感。當明確這一點之后,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想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方法與思路便也出來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音樂賞析的內容資源,不能局限于課本,而是更深入的去尋找適合的、相似的歌曲,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在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功能,將所學樂曲以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將單純的由耳朵欣賞的音樂知識轉變為可以觀看的、更為直接展示的內容,便于小學階段學生理解,在動畫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有些教師將每段音樂都編成一段舞蹈,讓學生跟著音樂起舞,能夠在動作學習中進一步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輔助的手段其實還包括簡單的小樂器,如手鈴、電子琴、三角鐵等,將這些小樂器帶入課堂,能夠豐富課堂,并且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事實上,音樂課堂的創新,根本途徑就在于教師與學生形成互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音樂、感知音樂,快樂的學習音樂。作為教師,不僅要牢牢把握新課標精神,進行教學形式等的更新,更要不斷增強自身素養,對學生產生影響。

作者:陳旭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祥瑞園小學

參考文獻:

[1]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