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5-24 11:38:05
導語: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向中國制造2025的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人才是促使中國制造2025實現的動力,而創新型人才更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實現的關鍵。本文主要面向中國制造2025的高校計算機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路徑進行了探討,以期能滿足中國制造2025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
為了應對新工業革命和科技變革帶來的制造業升級換代的浪潮,2015年,我國政府圍繞著創新驅動、制造業改型、基礎建設等關鍵環節,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重大戰略規劃,指出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應堅持將人才是強國之本,培養制造業亟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面對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計算機專業也不例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成了計算機專業的新方向。
一、面向中國制造2025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是中國制造2025創新體系建設的支撐。培養具備扎實科學素養和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視野寬廣的高素質拔尖人才,已經成為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的主要重心之一。但目前,在新形勢下,高校計算機創新型人才培養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首先,我國高校已經開始注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培養,但是教學內容基本都按照常規的課本來實施,雖然采用了統一的教學大綱來實施教學,但培養模式單一、缺乏教學特色,學生只是負責掌握課堂中學習過的內容,教師只是按照統一的模板來實施教學,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培養出的學生往往計算機應用能力千篇一律,沒有讓學生提出一些創造性的意見和建議,遇到課堂中沒有講解過的內容不知所措。其次,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仍然采用的課堂講解和學生聽講的模式,停留在課堂中的理論講解上,學生即便是可以操作電腦,也沒有和社會中真正的計算機應用實踐關聯起來,僅僅是教師安排的上機任務,血多教師的教學任務更是已經脫離了時代的發展,只是單純的學習理論,缺少課外實踐,更不同提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了,不可理喻的課堂設置讓學生缺乏接觸新信息的能力,從而不能滿足中國制造2025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另外,目前計算機專業中有些學生的專業基礎不牢,知識遷移能力較差,缺少因為創新而起飛的動力,只重視理論學習,“學而不會”,很難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缺少個性化培養,導致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低下。
二、面向中國制造2025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升路徑
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計算機技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中,為了適應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變化,計算機創新型人才成了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面對中國制造2025,高校計算機專業應注重教學改革,通過以下路徑,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提升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導致學生難以產生更多的發散思維,學生只靠聽和記是無法運用大腦去思考問題,更不用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了,學生千篇一律,缺少創新意識。因此,為了使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就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角色定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轉變教師的主體地位,從而在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下“配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案,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后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分析哪些問題是最適合的、需要改進的。并且在日常課堂中滲透計算機應用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激發出學生更多的火花,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完成基本教學任務之后,讓學生更多的提出問題,而不是強行去灌輸。
(二)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教學方法目前,我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隊伍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但高校計算機專業缺乏較好的教學方法,計算機應用教學流于表面,高素質、創新型、符合型人才嚴重短缺,難以滿足中國制造2025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教訓內容,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優化教學方法,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如為了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主要為學生服務,共同圍繞著案例——任務進行分析、然后找出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學生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欲望,激活學生的靈感,實現知識遷移。并且為了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不斷融入案例的過程中,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順利地將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去,并加以結合利用,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從而滿足中國制造2025對人才的需求。
(三)注重學習評價,完善考核機制近些年來,我國計算機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目前全國有500余所高校開設了計算機專業,在校本科計算機學生已達20余萬,然而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面對中國制造2025,卻出現了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格無法適應的被動局面,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學生缺乏創造性和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和實踐能力差,無法滿足中國制造2025對人才的需求。只有在考核中注重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才能突出對學生創造力的鼓勵,讓考核和評價結合起來,才能全面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讓學生能夠在正確地掌握計算機應用理論之后還能凸現出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鞭策學生更加注重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求知欲望,使其形成知識的連貫性。因此,教師應當注重理論和實踐應用,將理論和實踐分別劃分為40%和60%的考核比例,并將創造性思維納入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中,根據每個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綜合考量,從而滿足中國制造2025對計算機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曉勇,方剛,付輝,et al.基于學科競賽的計算機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8(19):42-44.
[2]張洪波.計算機應用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舉措[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3):114.
[3]顧菊平,堵俊,華亮.新工科視域下綜合性大學電氣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中國大學教學,2018.
作者:魏翔 單位:湖南瀟湘技師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
- 下一篇:生態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文化建設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