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論文

時間:2022-07-10 11:08:47

導語: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論文

一、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自身方面

1.缺乏創業資金。雖然民辦高校大學生大多表示對創業有興趣,但由于資金限制,所以真正實現創業的還是很少。普通大學生創業通常是尋求親友資助,而親友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其資助在龐大的創業啟動資金面前顯得杯水車薪。除了親友資助,政府資助和銀行貸款也是獲得創業資金的途徑,但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兩種途徑申請程序煩瑣,實際申請到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大學生的創業資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缺乏的。據調查,僅有4%的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于政府資助,8%的來源于銀行貸款,絕大部分創業資金是自籌和親友資助。

2.缺乏創業實踐。據調查,筆者發現大部分民辦高校創業大學生與社會人士相比都缺乏實踐經驗,致使在創業這條路上走得更加艱難。他們在社會上闖蕩,欠缺市場目標定位,對于投資項目無法得到足夠了解和深入調研,心里空有一番美好設想,卻因自己的知識眼光局限和沒有實踐經驗等原因而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創業的夢想。

(二)政府配套政策方面

1.政策落實不到位。政府即使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由于政策本身對于大學生的支持機制比較模糊,因此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易出現錯位與失位的現象。有部分被調查者反映,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相互踢皮球般推諉,對大學生創業者提出的貸款申請和其他方面的資助請求均置之不理。所以政府即使出臺了政策,可真要落到實處上卻難上加難。當問到“您認為本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給予的支持力度?”結果如下:認為“很大”的有2%,很多學生(33%)認為“較小”,少量學生(12%)認為較大,還有11%的學生選擇“沒有”,更多的學生(42%)對政策“不清楚”。可見大學生對政府政策關注度不夠,或者說政策宣傳力度不大。

2.政策申請程序煩瑣。在調查中,很多被調查者反映不了解國家政策,即使了解也不會去申請,因為覺得程序煩瑣耗時長,并且不一定能申請得上。可見一方面國家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政策申請程序也不夠簡化和人性化。

3.政策治標不治本。國家、地方各級政府推出了很多針對大學生的政策,可是很多扶持都是治標不治本。比如大學生創業除去親友的幫助,融資渠道只能求助于政府和銀行貸款,目前銀行一般的貸款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抵押貸款,二是信用貸款,三是擔保貸款。從銀行貸款條件和要求上看,抵押貸款和信用貸款對大學生來說根本不適合,剩下的只有擔保貸款,而擔保貸款的條件即固定收入只適用于公務員或教師等,所以綜合來看,政府和銀行的貸款政策表面上看是解決了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問題,實際上普通創業大學生根本達不到其貸款條件,使得此類政策形同虛設,對大學生創業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三)民辦高校方面

1.創業模擬大賽與創業輔導課程流于形式。目前,很多民辦高校也開始舉辦創業模擬計劃大賽,但是學生參加的積極性并不高。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創業計劃大賽門檻高,很難被選拔上,更傾向于參加一些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大賽而不是創業計劃大賽。而學校目前也開設了一些創業指導講座、職業規劃等課程,大部分的學生也只是將此類教育看作非重點學科,只是當作一種修學分的形式。可見表面紅火的創業計劃大賽和創業輔導課程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培養創業型人才的作用。

2.創業配套設施不足。由于民辦高校的辦校歷史不長,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師資力量有限、配套的基礎設施也不夠。目前雖然已有很多民辦高校開始重視創業教育,但是多數民辦高校的創業實踐基地的設施不夠完善,以至于學校的創業氛圍不夠好。

二、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一)大學生應培養自身的自主創業意識

加大對大學生的創業宣傳,這是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前提條件。若是大學生排斥創業,就很難培養起他們的創業意識。受傳統觀念“學而優則仕”的影響,多數大學生傾向于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大學生首先應該從思想上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保持一份沖勁,不過畢業后究竟是就業還是創業需要符合自己的現實條件。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畢業進入社會后面臨著生活、結婚、買房和養老育子等壓力,靠著一份簡單的工作是滿足不了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而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其次,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應該是主動去尋找工作或是自主創業機會,“大學生畢業等于失業”此類現象不能把過錯全部歸結于政府或是學校教育上,大學生本身應該著重反思自身的不足,遇到問題學會自己解決而不是推卸責任、躲避退讓。

(二)大學生創業要掌握扎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大學生創業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切入點,對于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從自己熟悉的專業和領域入手并逐漸做大做強。微軟公司的前總裁比爾•蓋茨13歲的時候就開始了電腦程序設計,他用自己擅長的電腦技術創造了一個帝國,締造了微軟神話;還有從大學畢業的阿里巴巴的掌門人馬云,雖然在締造電子商務領域不懂什么電腦技術,但阿里巴巴所率領的團隊卻設計出中國第一家用于商業的網頁。這些案例都說明了一個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必備的社交溝通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技能,這些有的是從課本上能讀到的,但更多的是平時日積月累逐漸磨煉出來的,如果僅憑一腔熱情盲目創業,而不是按照創業活動的基本規律進行創業的話,最終創業的大學生很難獲得。

(三)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

要提升大學生的學習實踐力,應當在更大的程度上豐富大學生的校外實踐活動而不是僅僅是停留在書本教育上。開展大學生創業模擬實驗,積極探索并開展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模擬實驗,比如創業實踐教學、走訪企業、兼職體驗等等多種方式,讓此類活動不再流于形式。通過學校的指導,既可豐富大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又進行了創業模擬實驗,能夠快速激起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和創業動機,并激發大學生去學習更多的創業知識。

(四)建設良好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氛圍

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設置創業課程,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力度,有利于營造大學生創業的良好客觀環境。通過與外校大學生創業團體進行技術經驗的交流,擴大創業活動的宣傳,深入開展創業指導和培訓,把大學生創業思維培養放在同專業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位置。

(五)加強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

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學生的傳統思維理念,把大學生創業思維的培養和創業能力的塑造作為衡量學生成績的一項標尺,真正把對學生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的考核納入學生成績之中。然后可以挑選具有實踐創業經驗的優秀企業家做嘉賓,現場對大學生進行實踐教育。例如武昌工學院開設了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過程中穿插了許多成功企業家的故事和當代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武漢市科技局青桐辦、武昌工學院和光谷創業咖啡聯合主辦的青桐計劃微路演也走進武昌工學院,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做具體指導。通過對創業知識的學習,學生更容易找到自主創業的切入點,學生自主創業也會順著更加正確的道路獲得成功。

(六)建立寬松公平的經商環境

我國經商環境的惡化是因為國內存在著地方保護主義。由于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及人脈關系資源,地方政府給本地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排斥或是阻止外來企業的發展。大學生是社會中較為薄弱的一個群體,尤其是選擇自主創業的那部分大學生,他們要面臨更多的困難,政府應該為這部分大學生群體提供優質的經商環境,建立公平競爭機制,避免壟斷經營和地方保護主義。一切的競爭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七)政府政策落實到位

政府首先應重點加大資金支持,減免稅收,扶持大學生創業。在資金方面,政府可以在投資設立注冊資金等啟動資金上做足文章,能投入則多投入。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利用經濟學中的杠桿原理,用一定的固定資金引導項目較好的行業,即讓較低風險帶來較高收入。出臺政策后,應簡化大學生創業申請貸款程序,為大學生創業開啟綠色通道。針對“您認為政府應該對大學生創業重點加強哪些扶持?”的調查結果為:“資金支持”的占37%,“稅收優惠”的僅有8%,還有24%的學生希望“商鋪優惠”,提出“創業培訓教育”的有21%。大學生首先注重的是能否籌集到足額資金,這是創業的額第一步。只有資金落實了,再談政策、發展平臺等才有意義。

作者:黎家瑾 王巧霞 夏典 李玖華 張凱春 單位:武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