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模式現狀及優化研究
時間:2022-12-25 09:40:27
導語:大學生創業模式現狀及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創業發展如火如荼。大學生作為最具活力的群體,也成了“互聯網+”創業的主體。創業模式在創業中處于核心地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模式目前還存在著創業模式單一,缺乏創新、技術含量低、對國家創業扶持政策了解不夠等問題。在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模式的優化上,可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創業模式、將專業特長與創業項目有機結合、高校加強各類國家創業扶持政策在大學生中的宣傳力度、提升高校創新創業團隊建設服務水平、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等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創業模式;現狀分析;優化研究
自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聯網+”概念及其指導計劃后,“互聯網+”迅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國家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互聯網+”創業以其成本低廉、跨時空限制等優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部分大學生開始選擇“互聯網+”創業這一就業渠道。創業模式是創業的核心問題,創業模式的選擇是大學生創業首先要面對和考慮的問題,它決定了創業的方向、生命力、潛力和發展前景。“互聯網+”大環境下,作為走在潮流尖端的大學生,只有充分認識、準確判斷自己創業模式的選擇,才能更好地在“互聯網+”背景下成功創業。本文在對目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互聯網+”創業模式的優化對策。
1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模式的現狀分析
1.1創業模式較單一,創新不足。當前,已有的“互聯網+”創業模式類型比較豐富,但多數大學生所采用的互聯網創業模式目前還比較單一。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進行互聯網創業均采用“互聯網+”零售的創業模式。雖借助了互聯網技術和平臺,但更多地只是改變銷售方式,將傳統實體店的商品增加網上平臺進行宣傳與銷售,其創業模式任然是傳統模式,創新不足。1.2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不強。由于技術等因素的欠缺,很多大學生進行“互聯網+”創業時,更傾向于采用已有的第三方網絡創業平臺,如通過淘寶、微店等進行加盟或等。總體來說,這樣的方式投入成本低,有現成的貨源,有一定的店鋪設計指導,有著門檻低、易操作等優點。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如:提供的貨源比較老舊過時;貨源進貨成本相對較高;貨源在全國范圍內雷同較多,沒有新意;網店設計比較簡單且多為零售的模式。這導致了很大一部分“互聯網+”創業大學生在開始創業后,很快出現店鋪經營困難。加之創業動機不足,繼而逐漸失去對“互聯網+”創業的興趣。很多大學生創業并沒有結合自身專業所學,沒有體現自身特長與專業優勢,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1.3缺乏對國家創業扶持政策的了解與利用。由于大學生自身的條件不足,創業初期會出現創業資金短缺,創業資源匱乏等問題,加之很多大學生創業時對國家創業扶持政策了解不深,無法將自己的創業項目與國家相關政策相結合來獲得創業所需的一些資金、平臺等資源,以至于創業模式的選擇更傾向于簡單易行的類型,限制了創業項目的長遠發展。1.4創業團隊組建意識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互聯網+”創業時,更多的是單打獨斗,缺乏團隊作戰意識。在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中,很多都是項目負責人一人的項目,其他成員只是掛名,項目的進展及成果的形成均為負責人一人完成。組建的創業團隊,其成員也多來自同一專業同一班級,專業知識、技能等結構較單一,更無法滿足真正的創業活動的需要。1.5大學生創業者個人創業素質參差不齊。1.5.1創業熱情高,但創業動機缺乏。在國家大力扶持、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大環境下,很多大學生都投身于創業大潮中,但創業動機明確的大學生較少,就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創業態度敷衍,忍耐力差,抗挫能力較差、缺乏堅持的毅力和勇氣,出現經營困難后便輕易放棄。很多進行“互聯網+”創業的大學生甚至在創業前對創業的含義、本質沒有深刻的了解;對創業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具備什么能力及條件均沒有過多的了解與思考。更多的是隨大流,創業行為較盲目。1.5.2創業者稟賦較差。創業者稟賦包括創業者的人力資本(知識技能、個性特質、社會經驗等)、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等方面。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較少,經濟能力較差,對于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專業能力、交往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市場洞察能力等創業相關技能掌握較少,運用不成熟,創業素質較低。加之,“互聯網+”創業對互聯網相關技術要求較高,很多大學生在進行“互聯網+”創業時出現因缺乏技術導致項目進展困難的現象。
2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模式優化對策建議
2.1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創業模式。資源對初創企業而言至關重要。資源整合可成為創業模式優化的重要推動力。資源包括外部資源、內部資源,有效的資源整合可以使初創企業找到自身優勢,明確優化事項,進而優化創業模式。將資金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人脈資源、人力資源等進行整合,找到自己的優勢與盈利點,彌補自己的短板,進而創新創業模式,形成與自身創業條件及特點相符的新型創業模式。通過資源整合,大學生創業者還可整合學校、企業等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的各類平臺、資金支持、孵化基地、創業實踐基地等資源,提升創業項目落地的可能。內外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可提高創業團隊對各類資源的利用率,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類問題。2.2將專業特長與創業項目有機結合,提升技術含量,形成核心競爭力。大學生因其自身的特性及所處階段決定了其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從專業出發,尋找到適合大學生的能用于互聯網創業的領域,將專業特長與創業項目有機結合,能迅速提升項目技術含量,形成創業項目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形成突破原有創業模式的突破口。在各類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成功案例中,不乏建立在專業特長上的成功案例。美團CEO王興,去哪網CEO莊辰超都是將自身專業特長與創業項目相結合,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創業模式,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進行的創業應該是建立在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礎上,有創新性,有活力,同時能充分體現自身優勢及特長的創業。把國家扶持、社會接受的領域與自身的能力、特長相結合,才是創業的選擇和途徑。2.3高校加強國家創業扶持政策在大學生中的宣傳力度。熟悉國家創業相關政策對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學生因其自身條件的缺陷,決定了其在創業過程中很大程度上會出現創業資金短缺、資源獲取平臺匱乏等問題。加強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扶持政策的了解,可提升創業者對扶持政策的利用度,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資金短缺、資源匱乏等問題,進而幫助大學生初創企業得以順利發展。高校在國家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應通過各種方式在大學生中加強對國家創業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如:在全校范圍內舉辦創業扶持政策的相關網絡知識競賽等。都可以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國家創業扶持政策,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率。2.4提升高校創新創業團隊建設服務水平。如今團隊創業在創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單打獨斗已無法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創辦要求具備各個方面的知識技能,如:管理、財務、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專業技術等。因此,創業需要組建團隊。團隊優秀與否對創業是否能夠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縱觀各類創業成功的案例都不難發現,每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背后都有一個成功的創業團隊。他們能力互補、互通有無,讓創業沒有死角。大學生創業團隊是多種能力相結合的結果,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代表,同時也是團隊成功創業的基礎。高校可加強引導,通過組織各類創新創業比賽、講座、交流會等形式,努力搭建交流平臺,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并促成具備各類創業所需知識技能的學生組成創業團隊,共同展開創業。2.5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創業素質包括創業知識技能、創業意識、創業品質等。不同的創業模式對大學生的創業素質要求不同,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具備的創業素質和社會實踐積累對其創業模式的選擇也有很大的影響。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促進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形成。創業動機不同,將影響大學生創業者對于創業模式的選擇;創業動機的強弱,將影響大學生創業者在面對創業困難時的態度及行為選擇。在大學生擁有較高的“互聯網+”創業熱情的基礎上,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引導,使創業成為其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的同時,強化創業動機。有了明確的創業動機,就能樹立明確的創業目標。這將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主動性及抗壓能力,提升創業成功率。加強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高校通過系統的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可加強學生創業基礎知識及創業技能;通過將創業相關知識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可加強學生在專業領域中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在專業基礎上進行創業的概率。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努力搭建學生社會實踐平臺,增加學生與社會各行業的接觸,可有效地增強學生對市場的認知,提升社會閱歷。同時還可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學,提升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加強高校創業導師制的建立。自學生團隊組建開始、項目成型到項目落地全過程中,創業導師融入其中,指導創業學生如何開展創業,對其在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診斷直至創業項目成功落地。通過加強對創業項目的指導,引導創業團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提升創業成功率。
3結語
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大學生作為創業的主體,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模式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大勢所趨。這給大學生創業者提出了挑戰,更為他們提供了機會與平臺。選擇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是創業的關鍵,大學生應正確分析“互聯網+”創業現狀,優化自己的創業模式,以提升創業成功率。
作者:譚麗娟 單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 上一篇: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業教學研究
- 下一篇:高校舞蹈教學呼吸訓練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