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考
時間:2022-09-09 11:44:27
導語: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的報告對提高就業質量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明確要求,高職院校做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的就業工作、創新型社會的建設都有較好地促進作用。筆者根據高職院校特點,在構建新的二維度“創業勝任力”模型基礎下,對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研究并提出改革建議。
[關鍵詞]勝任力模型;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黨的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促進高職大學生更好地就業,是貫徹落實精神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高職院校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提升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進一步促進學生更好就業。
1創業勝任力的由來
20世紀末,由錢德勒和漢克斯首次提出“創業勝任力”一詞,為其下定義:一種識別、預見、利用機會的能力。自20世紀70年代初,McClelland在《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中,首次提出“勝任力”這一概念。1980年后,關于勝任力的研究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風靡一時,“勝任力”一度成為當時社會的前沿詞匯。我國學者從特質論角度對創業勝任力進行重新界定,定義創業勝任力為創業主體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完成創業任務,并能取得優秀績效的基本品質,即識別和抓住機會,獲取、整合和利用資源,使其轉化為實際成果的能力[1]。
2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研究背景
通過查閱近幾年關于創業勝任力研究的文獻發現,目前我國學者對創業勝任力的研究對象,仍然還停留在本科生這一群體。蒲清平、呂鵬(2011)綜合分析研究關于創業勝任力的122篇文獻,總結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0個創業勝任力特征因素,并分析整理了30余名成功創業的大學生案例,總結出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由創業意愿、創新意識、團隊意識、機遇意識和知識技能等特征構成[2]。陳子彤、李娟(2011)通過問卷調查了武漢某高校300名有創業意向的在校生,歸納出創業勝任力主要包括:創新能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交往能力和知識技能5個要素[3]。馬慶秋(2012)通過實證和質的研究形式,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進行研究,提出創業勝任力模型是由機會、關系、概念、組織、戰略、承諾、學習7種要素構成[4]。朱建飛(2015)通過對已經獲得工商注冊的30名在校創業學生進行訪談,概括出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應具備32個關鍵要素[5]。廖云霞(2015)通過行為事件訪談的方法,結合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現狀的研究,對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其有關指標,得出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由機會、概念、組織、創新、成功導向5個特征因素構成[6]。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一些學者對創業勝任力研究得到了一些理論模型,研究對象大部分仍是選取普通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加強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能優勢。因此,對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
3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研究現狀
李淑娟(2015)從創業意識、知識、能力、精神維度,重構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將創業者的動機、信念、興趣等歸屬于意識維度;將行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社會經驗等歸屬于知識維度;將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歸屬于能力維度;個人品質、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等歸屬于精神維度[7]。田菲菲(2016)構建的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包括創業知識、創業者的素質和各項技能。她在研究中提出,可以通過提升高職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和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創業教育兩種途徑,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創業勝任力[8]。張曉星,張力學,姚路明(2017)在研究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時,重新將創業勝任力進行定義,并總結出了創業知識維度、行為技能維度、自我及社會認知維度、人格特質維度和心理品質維度的五維度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沈綺云(2018)針對創業勝任力研究,編制了一份信度高、效度高,包括領導與創意、關系與溝通、學習與管理、戰略與創新力、信念與目標五個因子的調查問卷,為后續創業勝任力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9]。結合近年來國內各位研究者對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研究可以發現,現在更多的高職大學生更加渴望創業,而且是在自己相關專業領域去創業,但大多人因缺乏勇氣、實干精神和鍛煉平臺,最終都只是停留在想法上。另一部分有意愿創業的人,被創業資金和社會經驗所困擾,所以學校需要為在校學生提供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和更多的鍛煉機會。高職大學生數量在不斷擴招,會有越來越多的高職畢業生走向社會,所以高職大學生創業培訓需求潛力巨大。創業相關的課程也備受青睞,如其他專業課程一樣,現在大多高職大學生更希望能像實訓課一樣,得到創業導師和成功創業者的手把手指導,對他們創業有著實質性的幫助[10]。
4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構建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上進行探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例如,清華大學的“通識教育+與專業結合+競賽”、中南大學的“通識教育+模擬實踐”、溫州大學的“教育課程+模擬實踐”等模式,但大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停留在傳統知識傳授和模擬實踐結合的階段,將創業勝任力作為核心切入點構建模型的尚還不多,針對高職大學生的就更少之又少。面對這種形式,國內有的學者提出可以通過對課程體系進行修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來提升大學生的創業勝任力,但沒有人將創業教育體系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和分析。創業教育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資源,更是希望培養學生具備創業者的特質和能力。定期對高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勝任力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以達到高校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11]。本文在經典的冰山創業勝任力模型基礎上,通過對多地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結合前期的文獻研讀和案例分析,總結得出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外顯—內隱”二維度模型。外顯維度主要包括:創業過程中所必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創業資源。創業者的知識包含:技術知識、法律知識、管理知識等;創業者的技能包含:運營管理能力、洞察市場能力、決策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創業者的資源包含:社會關系、資本、信息等。外顯維度的特征都是比較容易觀察、測評和獲得的。內隱維度主要包括:創業者自身所具備的創業特質和創業過程中所體現的各種能力。創業者的特質包含:創新精神、創業動機、自我控制力、誠實信用、創業激情等;創業者的能力包含:開拓市場、風險承擔、機會把握、資源整合、人際關系處理、自我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協調等。相比外顯維度,內隱維度最大的特征就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積累方能獲取。本文筆者通過文獻研讀,調研寧波、金華、杭州、嘉興、濟南、西安等多地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者,分析大學生創業成敗的案例,歸納整理高職大學生創業成功需具備的基本素質,從而得出高職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的基本要素。這些基本素質要素與經典的“冰山模型”十分契合,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外顯—內隱”二維度創業勝任力模型。
5創業勝任力模型下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路徑
5.1營造創新創業教育良好文化氛圍。以學校為平臺,整合校內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培育創業項目和創業學生團隊,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宣傳和表彰創新創業優秀案例與典型學生,加強創新創業文化建設。依托創新社團、創客空間、校技能節等載體,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沙龍、講座和講堂,多方面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相關主題活動,抓好創新創業養成教育,努力創造“全員創業,全員創新”的環境,積極推進責任引領、開放合作共享的現代服務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養成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圍。5.2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各自特點,明確創業型分類培養目標,完善創業型分類培養模式,不斷修訂和完善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激發學生創業興趣,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品質,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達到落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目的。5.3積極推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按照不同授課內容和對象,有針對性開展啟發式、案例式、開放式、混合式教學,以小班化教學為主,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探索實施非標準答案課程考核改革。為有效推進創新創業教學信息化建設,積極探索集必修課、選修課、網課等于一體的課程鏈新模式。結合學校電子成績單,建立和完善線上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組織專業帶頭人、教師聯合編寫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創業教材,動員大家積極申報重點、精品課程建設項目。5.4構建和完善基于分類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始業教育,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創新創業通識課程,普及創新創業基本知識,讓新生感受創新創業的熏陶;面向創業型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基礎提升,在專業基礎課程學習期間,不同專業分學期開設創業基礎提升課程,結合各類班級特色創新創業項目建設,逐步提升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面向創業型學生進行創業實訓,結合專業特點,在專業+創業的各類校內外實訓平臺中,每個創業型學生完成基于專業的創業崗前實訓;面向有一定創業基礎的創業型學生進行創業實踐與實戰,創業學生在產學研聯盟、創業園、孵化園等校內外孵化平臺里開展創業實踐,以創業實戰與業績創造現代服務類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典型成果。5.5強化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深化校內創業園的管理運營,強化信息化管理與績效考核,完善創業孵化的進出機制。鼓勵校內專業實驗室、實訓室、創客空間、夢工廠等創新創業資源向在校學生開放,能基本滿足創業型學生切實開展實訓、實踐和實戰的需求。同時,根據各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方向,依托現代服務業職教集團、基于行業的產學研聯盟、創業園、孵化園等各類校內外共建平臺,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知名行業企業和優秀校友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創新創業校外導師庫,線上線下融合,以點帶面,形成每個專業學院對接一個創新創業產業園(區)的“一院一園”式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孵化模式和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基地。對不同年級學生“因材施教”,分級制訂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創業項目的訓練和實踐。設立創新創業活動項目或研究課題,鼓勵開展以發明創新、科普、公益、知識技能傳播與交流、社區服務等為主題的校院兩級創新創業項目,為學生提供創業交流和實踐的平臺。5.6深化學生指導服務支持體系建設。以示范性創業學院建設為導向,以信息化平臺為載體,線上線下結合,面向全體學生,在信息、政策、項目和資金等方面開展常態化的創業咨詢、指導服務與交流活動,普及創業意識;面向創業型學生,提供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創業教育課程菜單和競賽指導,切實提升個人創業能力;面向創業團隊,配備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指導教師,建立信息服務檔案,健全信息服務制度,提供全程精準的創業培訓與實踐指導,強化創業成果與對接;面向導師團隊,開展定期的創業技能提升、培訓與交流服務,師生共創共優。5.7打造“高、精、?!眲摌I導師隊伍。組建高校創新創業導師隊伍,聘請知名企業家、優秀校友、風險投資人等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課程教師或項目指導教師,建立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鼓勵創業導師積極參加創新創業相關培訓,推動教師科技成果、創新成果產業化,以研帶創。
6結語
新時代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和高職大學生對創業培訓的需求,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重新構建“外顯—內隱”二維度創業勝任力模型,有針對性地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建議,涉及創業氛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培養體系、實踐平臺、服務體系、師資隊伍等多個方面。創新創業教育任重而道遠,新的理論模型還需要各高職院校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究,爭取為后續高職大學生這類創業群體的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呂芹.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的問題及對策[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2]蒲清平,呂鵬.基于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培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5):49-51.
[3]陳子彤,李娟.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292-294.
[4]馬慶秋.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2.
[5]朱建飛.基于勝任力模型視角的大學生創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7):87-89.
[6]廖云霞.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5.
[7]李淑娟.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4):53-55.
[8]田菲菲.高職學生創業勝任力研究[J].新經濟,2016(14):29.
[9]沈綺云.高職學生創業勝任力實證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8(2):50-54.
[10]吳秋雨,王凱琪.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模型構建[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1):183-184.
[11]王玉梅.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教育“2×3”模型構建[J].宜賓學院學報,2017,17(5):101-106.
作者:張林偉 單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